一個德國中產(chǎn)媽媽的育兒觀

2017-11-1 22:26 轉(zhuǎn)載

前幾天我發(fā)的朋友圈引起好多朋友圍觀和共鳴,特特好朋友的媽媽,一個非常溫和的德國媽媽,讓我感受到了德國中產(chǎn)階級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一個小時左右的聊天中,她一點也不張揚,細聲細語,隨時都是眼睛笑的彎彎的,讓人很不設防,所以當她表達出與她隨和個性不一樣的power時,我還蠻震驚的。

一直以來,特特身邊好朋友的德國媽媽們,都讓我覺得友好有余,“上進心”不足,當然了,也是因為亞裔推媽們與之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天特特應邀參加安東8歲生日聚會,晚上去他家接特特時,兩個男孩不愿分離還要在房間里搗鼓著玩,我就順勢在她媽媽熱情地邀請下坐下來聊聊。

安東家的Haus是租的,冷租2300歐,七七八八一個月房子上至少要花2800左右,這差不多是德國公司全職上班族稅后的普通收入,更何況他媽媽是半職。他家暑假六周在美國,圣誕節(jié)三周去南非。我基本上從這些細節(jié)推斷他家算是中產(chǎn)階級。買沒買房子不要緊,也許買了租出去,然后住在租的房子里也說不定,我不多問。她媽媽說他們覺得村子里氛圍非常好,不要離開,而我們村沒有新地。

古有孟母擇鄰而居,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安東媽媽對我最大的觸動是,“我的孩子要如何交友”:

孩子只有跟相似家庭教育觀念的孩子交朋友,同頻道上的孩子彼此之間才會形成最強共振。兩家父母間理念相似,資源互通,孩子間彼此正面影響。

剛開始,我只是隨口問了下她大女兒的情況,因為安東的姐姐讀的私立小學,而安東在公立。我當時想知道為何沒讓老二也去姐姐的小學。

結(jié)果她告訴我,女兒今年九月已經(jīng)去了離我們村最近也最好的中學之一。提起這所學校,簡直抑制不住眼角的笑容,她埋著頭護著心地跟我說,這所學校不管是組織結(jié)構(gòu),教學安排,老師的熱情,對孩子能力的激勵,各方面都讓她太滿意了。

她說她一直想著怎么來überzeugen(說服,勸說)我和另一個男孩的媽媽,讓我們推動孩子也去申請這所不在本村的中學,以便安東到了中學也有好朋友搭伴。

德國家庭對孩子上什么樣的學校,“有好朋友一起”,可以是很有分量的因素。因為安東跟特特和同班另一個男孩實在太要好了,他非常希望跟他的好朋友們?nèi)ネ凰袑W。

安東媽媽毫不掩飾的說,孩子慢慢長大后,最重要的是老師和朋友,他們會深深影響孩子的成長軌跡。即使是最好的學校,遇到怎樣的老師我們都無法預料,但是,孩子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父母完全可以幫忙。

幫助孩子選擇好他的朋友圈,是父母可以做到并應該盡力去做的事情。雖然孩子們的個性不同,喜好不同,交朋友也需要緣分順其自然,但父母管教的孩子和放任自由成長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同頻率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下的孩子,對很多事物的認可度,接受的家教,待人處事都很相似,父母對孩子各種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也有相同程度的重視和投入,孩子們會更有機會搭伴參加一樣的興趣課,有伙伴的學習會讓孩子更加有動力。

在德國,一般老大就讀的學校,老二幾乎可以順利成章拿到該校的位置,兄弟姐妹在申請學校時有絕對優(yōu)先權(quán),包括幼兒園也是如此。因為家長已經(jīng)很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學校之間的互相配合也初步形成,家長接送也比較方便。所以在德國,父母非常重視老大的教育培養(yǎng),老二是基本可以坐享其成的。

姐姐去了好的中學,安東幾乎沒有懸念可以進同一所學校,安東媽媽在把老大推入了好學校后,開始強烈安利老二好朋友的家長。

其實我又何嘗不是在這樣默默的觀察別的家庭,與相同重視教育的家庭約玩,自己孩子與別家孩子合拍,對兩個家庭自然是共振最強最有幫助的,也是最省力的一種搭配。

我會側(cè)重分別給米拉特特尋找同性別的玩伴約玩,以我們大人為聊天交友的聚會,目前遠遠少于周末帶著同齡男孩女孩參加各種活動。

不管是去歌劇院,博物館,體驗中心,游泳,或者哪里都不去,在家的時候,我們也盡量讓孩子有機會與別的孩子多接觸。

越玩越玩得到一起,你在觀察別人家孩子,別人也在觀察你家孩子。

安東媽媽說,幫助孩子選朋友,其實就是在選孩子的家長。相似價值觀的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和方式都會比較相似,對方的孩子多半也會是自己喜歡的樣子。

創(chuàng)造機會讓同一頻段上的孩子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耍,學習,就會輕松形成最強共振。

相反,如果自己一直是那個輸出更多,擁有教育資源更多的人,而對方家庭對孩子只推崇自然成長,雖然孩子們能玩得到一起,但是對孩子關(guān)注度更高的一方的孩子,他的氣場,能量,熱情,動力,很容易被抵消,容易待滯不前,因為他沒有太多可吸收的。

于是安東媽媽會周末時不時把安東送來我家玩一個下午,兩個孩子最喜歡的是擺弄樂高機器人,我會時不時把特特送去他家,安東房間有那么多桌游,他們和姐姐三個人玩的非常起勁,他們還會一起去另一個男孩家,那家非常注重戶外活動,他家爸爸經(jīng)常帶他們仨在院子里踢球。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里說: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jié)伙而行,歡樂的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在這個追尋的過程中,我們會逐漸意識到自己是誰,想要獲得什么,并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

來源:特特米拉在德國


回應2 舉報
贊5
收藏12
8年前
替孩子挑選朋友圈,這個我要努力下。我太宅了
8年前
朋友很重要,但我很難找到。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