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站:隋朝.上次我們講到在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中國是分成了許多小的朝代,我們的公交線也分叉了。而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統(tǒng)一了中國,我們的公交車又回到了主干道。隋朝的都城在洛陽,可是隋朝的地界很大。隋朝沒有飛機、火車,出門、運貨只能坐馬車,不舒服還時間久。于是隋朝的皇帝就命令挖運河,用運河把原來就有的河流連在一起。隋朝也沒有挖掘機、只能靠工人們一點一點的挖,然后把土運上來。最后形成了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2700多公里。涿郡就是現(xiàn)在北京、河北涿州一帶,余杭就是現(xiàn)在杭州。有了大運河,皇帝出門就很方便了,隋煬帝為了去江都玩,建造了大龍船。四層高的大龍船,船上有宮殿和上百間宮室,都裝飾得金碧輝煌。
第十六站:唐朝。唐太宗。如果《過年了》這本書,講到門神的故事:尉遲恭和秦瓊。他們要保護的皇帝就是唐太宗。小朋友喜歡的《西游記》,你們知道唐玄奘原本姓陳,是因為有位皇帝認了他做弟弟,賜姓唐。這位皇帝也是唐太宗。
第十七站:五代十國。過了唐朝,我們的公交線路又分開了,分別是五代和十國。南唐畫家顧閎(hóng)中的繪畫作品《韓熙載夜宴圖》。韓熙載是一個人,夜宴,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party,這幅圖記錄了韓熙載這個人舉辦party的場景。全圖分5段:琵琶獨奏、六幺獨舞、宴間小憩、管樂合奏、賓客酬應(yīng)。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存有宋朝的臨摹版本。
第十八站:西夏、遼、金、北宋、南宋。公交線路分成了三岔。西夏位于西北部,是少數(shù)民族黨項人建立的。遼位于北部,是少數(shù)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后來遼被金所滅,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統(tǒng)治的區(qū)域在北方和東北地區(qū)。剛才講到的三個朝代都是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立的。而中原大地上還有一個朝代就是宋朝。
北宋:活字印刷。在北宋以前,都是使用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但是如果雕錯了,或者很多頁,工人師傅就會很費事。所以北宋的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guī)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yīng)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nèi)重復(fù)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
北宋:楊家將。北宋在建立以后,周圍有很多鄰居:西夏、遼,尤其是遼,老是來騷擾攻打北宋。于是北宋出現(xiàn)了一個抗擊大遼的很出名的家族:楊家將。楊家有8個兒子,個個英雄無敵;楊家也有很多女將,歷史上稱:楊門女將。比較出名的是:佘太君,穆桂英。
后來北宋又和金大戰(zhàn),戰(zhàn)敗后宋康王趙構(gòu)因機運逃過一劫宋朝南京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重建宋國,是為宋高宗,史稱南宋。
南宋有名的抗金英雄岳飛,可惜最后岳飛被奸人所害。小朋友有機會去杭州的話,可以去西湖邊參觀一下岳王廟。
第十九站:元: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
《竇娥冤》中國古代悲劇成熟的標志和中國古代悲劇的典范作品。
《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guān)漢卿創(chuàng)作的雜劇。全劇四折,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愿一一實現(xiàn)
第二十站:明:我們剛才講到《竇娥冤》,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但是元朝的時候人民生活的都很悲慘,于是人民開始反抗,開始起義。其中有一位叫朱元璋的最終推翻了元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明朝。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縉ji、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后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并賜名《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永樂大典》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yī)術(shù),占卜,釋藏道經(jīng),戲劇,工藝,農(nóng)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的知識財富。《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第二十一站: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
《四庫全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jù)文津閣藏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相當于《永樂大典》的3.5倍 [1] ),36000余冊,約八億字.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于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于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后抄好的三部分藏于揚州文匯閣、鎮(zhèn)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中國文、史、哲、理、工、農(nóng)、醫(y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源頭和血脈。
歷史公交車站簡單介紹完畢,接下來讓我們準備開始深入旅行吧!第一站:中生代。
(牛聽聽的錄音功能太差了,小朋友反饋聽不出是我的聲音,哈哈,趕緊換,確認本人原聲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