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將至,轉(zhuǎn)眼間,我們即將告別2018,迎來2019。
很多幼兒園都會在元旦前夕舉辦親子活動。桐桐幼兒園在12月28日開展了“傳統(tǒng)民俗過大年”的迎新親子活動。
大家和我一起看看,桐桐他們怎么體驗傳統(tǒng)民俗,迎接新年的吧!
四個教室,四項活動
桐桐幼兒園小班有4個班級,每個班級安排一項活動。每個班級的孩子從自己班級開始進行活動,然后按照入場券的順序輪轉(zhuǎn)到其他教室參加活動。活動前一天,家長從老師手里領(lǐng)取到活動入場券,活動項目和溫馨提示都寫在上面。
四項活動分別為:年貨鋪子、串糖葫蘆、掛鞭炮、制作紅燈籠。
活動當天,我給桐桐穿了紅色的旗袍, 應(yīng)個景。到了幼兒園,小姑娘穿著旗袍見了老師們還有點害羞,雖然她內(nèi)心還是滿滿的喜悅。幼兒園里不少孩子也都穿著節(jié)日的衣服,非常喜慶。連老師們都穿著紅色衣服,熱情洋溢地和孩子們打招呼。真的好熱鬧!
歡歡喜喜過大年
1
年貨鋪子
(上圖為老師手工繪制的店鋪標語畫)
桐桐班級的2位老師變身為年貨鋪子的老板,他們前面是用柜子拼成的柜臺,擺放著各種傳統(tǒng)糕點。糕點上空,掛著用紅紙寫的各種點心名稱。比如山楂糕、花生切糕、麻花、糖果。
孩子選好年貨后,老師會用牛皮紙給孩子裝起來打包,頗有過去置辦年貨的感覺。
年貨鋪子最吸引孩子的地方是還有老師現(xiàn)場給小朋友做棉花糖。
2
串糖葫蘆
一進這間教室,我就驚了,真的好專業(yè)。桌子上擺好水果、竹簽和一次性手套。
每個寶貝選6顆水果,家長幫忙串起來。寶寶拿著串好的糖葫蘆,排隊等著去另一個老師的桌前讓她幫著澆糖。那里有一個電磁爐上面放著熱鍋,旁邊有米紙,還用糖葫蘆專用的包裝袋。
輪到我們了,老師熟練地把糖葫蘆放進燒開的糖里,翻滾,均勻上糖后,用米紙裹起來,然后套在糖葫蘆包裝袋里。
感覺一點也不遜于街頭買的糖葫蘆。更重要的是,寶貝全程參與,體驗到了糖葫蘆制作的全過程。
3
掛鞭炮
掛鞭炮的教室里坐滿了家長和孩子。雖然老師們進行場控,但是因為這個手工最為花費時間,所以這個教室還是很熱鬧。對于小班的孩子,這個手工還是有難度,所以基本都是家長在做,孩子在旁邊看,或者幫點粘貼圖案類似的小忙。
我們拿到的是恭喜發(fā)財這個圖案的鞭炮,我打開包裝袋,按照圖示,開始做起來。對面的爸爸也忙活起來,旁邊的另一個媽媽也在做她的年年有余的鞭炮。
這里的歡樂也很多,手工用品總會不知怎么就不見了,看著圖示也一頭霧水的不知道怎么操作。于是我們桌有來回找一個鞭炮的奶奶,有找魚眼睛和看魚頭怎么也不像魚頭的媽媽,有最快做完卻被老師指出字貼反了的爸爸……
4
制作紅燈籠
進入最后一個活動,制作燈籠。同樣地,每組家庭發(fā)一個燈籠的手工包。這個時候,我們桌的鄰座是一個爺爺帶著孫子,爺爺一看懵了,和老師說他不會,請老師幫他孫子做一個。老師很是爽快,那動作比我快多了,很快就幫他孫子完成了一個漂亮的燈籠手工。
而我和桐桐在旁邊,還在琢磨著我們的憨憨豬怎么做呢。我終于在包裝袋里找到一個丟失的豬的眼珠,然后分清了耳朵和鼻孔的貼畫,找到東西,識別東西,再貼好,桐桐的配合很棒。這個手工,她參與的更多些,也更得心應(yīng)手些。
5
這次幼兒園的民俗活動,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是一次極好的體驗。老師們很有“代入感”,她們那種“把活動當做真的過年那樣來過”的精氣神感染著家長和孩子。桐桐會說明年是豬節(jié)(應(yīng)該指的是明年是豬年),她對過年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對于家長來說,鞭炮、燈籠這些手工,如果不知道怎么變廢為寶地制作,其實也可以學(xué)著買些手工包,在家和孩子一起做??梢耘阒⒆釉诩易鲆恍┰⒋汗?jié)的裝飾。
原來,我們每個媽媽都能給孩子營造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
也許就是家里的一些節(jié)日裝飾,
也許就是購買一些特色的節(jié)日點心,
也許就是我們有心和孩子一起來慶祝。
精氣神很重要,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