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舜玲企盼愛心接力

2012-9-14 13:27 原創(chuàng) · 圖片1

文/記者顏靜燕攝/嚴渺 

2007年4月18日,本報一版“封面故事”《愛心筑就兒童康健園》,報道了腦癱僑胞呂舜玲女士賣掉價值900萬元的花園洋房,建起本市第一家腦癱兒童康復機構(gòu)——致康兒童康健園,使100多名腦癱兒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使一度淡出人們視線的致康園再次受到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上周五恰逢“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致康園的20名腦癱兒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度過了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歡樂節(jié)日。 

腦癱兒童歡度六一 

氣球飛舞、彩帶飄揚,五彩繽紛的裝飾品將這家位于新天地內(nèi)的瑜伽會所變成了孩子們的歡樂海洋。致康園的20名腦癱患兒正在這里歡度“六一”兒童節(jié)。 

“手臂打開,往上靠攏。”“彎腰,手指盡量向前伸?!苯淌抑醒氲睦蠋煍[出一個個瑜伽動作,她的四周圍坐著的一群孩子,正跟隨老師的口令,努力將動作完成得盡善盡美——雖然這些動作要在志愿者的幫助下才能做出個大概,但20名腦癱兒童臉上的表情是那么的認真而專注。課程結(jié)束后,孩子們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整個教室頓時灑滿了歡聲笑語。記者注意到,歡樂人群中有兩位老人笑得最開懷,那就是致康園的創(chuàng)立者和負責人——呂舜玲、呂舜玫姐妹。 

反響強烈再受關(guān)注 

自本報刊登《愛心筑就兒童康健園》后,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呂舜玫告訴記者,文章刊出后不久,本市多家媒體先后前往采訪,并先后報道了姐姐呂舜玲的故事和致康園的現(xiàn)狀。曾一度淡出人們視線的致康園再次受到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 

上海一家民營醫(yī)院在聞悉呂舜玲的事跡后,主動與致康園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包括醫(yī)院將免費為符合手術(shù)指征的腦癱兒童免費作矯形手術(shù),定期為全院的護理人員講授腦癱兒童的護理知識,和家長共同探討患兒康復良策等合作項目。 

不少熱心的志愿者也主動與致康園聯(lián)系,希望能為腦癱兒們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其中還有一位來自英國的女護士表示,將堅持每周來園做兩天義工。 

呂舜玫告訴記者,這次“六一”活動也是由一位熱心人——Y+瑜伽會所負責人余亮恒主動向她提出的。“余先生除了承擔活動的所有開銷外,還發(fā)動會所的員工和會員捐款,把募捐來的款項全部捐贈給了致康園?!?nbsp;

“看到孩子們今天玩得這么開心,姐姐和我就心滿意足了,真希望他們今后每天都能這么開心,幸福地過一輩子?!毖劬r刻不離孩子的呂舜玫笑得很是欣慰。 

每月虧損艱難維持 

呂舜玲、呂舜玫姐妹倆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致康園里的腦癱兒通過治療能像正常孩子那樣接受教育,不再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為了這個心愿,老人幾乎耗盡了所有的積蓄。幾年來,呂舜玲當初賣掉花園洋房的所得已所剩無幾,與此同時,全國各地要求入園的患兒卻絡(luò)繹不絕,每月都能接到百余個咨詢電話。 

“現(xiàn)在致康園有32個腦癱患兒,已經(jīng)達到飽和,我們只能不停地對這些家長說抱歉。”對這樣的情況,呂舜玫顯得既為難又無奈。 

從呂舜玲創(chuàng)辦致康園開始,妹妹呂舜玫從香港回到上海后便一直幫助姐姐打理園內(nèi)外的具體事務(wù)。她告訴記者,致康園是一家非贏利的康復機構(gòu),每位腦癱患兒平均要配備1.5位康復員,將員工工資、房租、伙食等費用計算在內(nèi),平均每個孩子的每月費用至少要3000元。 

“能每月支付3000元費用的患兒家長不足三分之一,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將貧困家庭的孩子拒之門外?!眳嗡疵蹈嬖V記者,一個患兒從入園到“畢業(yè)”,短則半年,長則兩三年,因此孩子收得越多,致康園虧得也越多。但是,她和姐姐非常理解腦癱兒童及其家庭的痛苦,因此,在人力、物力條件允許的范圍內(nèi),致康園總是盡量收治最多的患兒,滿負荷地運轉(zhuǎn)。 

致康園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每個月致康園的各類收入應(yīng)為9萬元,可現(xiàn)在卻只能收到4萬元左右,姐妹倆只能向外界的好心人求助募集善款,有時款項不到位,老人就自掏腰包貼補虧空,盡可能維持致康園的正常運轉(zhuǎn)。 

員工工資不足千元 

由于致康園經(jīng)常遇到"財務(wù)危機",因此不少職工每月只拿700多元的薪水。和微薄薪水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職工們需要24小時陪護患兒,期間付出的辛勞可想而知。 

呂舜玫告訴記者,致康園現(xiàn)在有45名職工,除了保育員外,其他均是受過專業(yè)康復、推拿訓練的康復員。這些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年輕推拿師們本可以有一份比現(xiàn)在薪水高得多的工作,卻憑著濃濃的愛心和責任感,甘愿為腦癱患兒們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患兒們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都是對康復員們的"回報",5年來,先后有100多名腦癱患兒在致康園接受康復治療,"畢業(yè)生"中共有9名孩子進入了普通幼兒園、小學讀書。其中,一位曾被新加坡、日本等多家醫(yī)院診斷為"今生不能走路"的女孩小美,現(xiàn)在已可獨自走路、上下樓梯,還順利進入了普通幼兒園。 

真誠盼望愛心接力 

呂舜玫認為,有的腦癱患兒其實很聰明。"別以為他們看上去癡癡傻傻的,就真是傻子了,很多孩子不曉得有多'精'呢。"據(jù)其介紹,有些腦癱兒雖然肢體殘疾,但大腦智力并沒有受到很大損傷,如果積極治療,還是能和正常孩子一樣生活的。 

據(jù)了解,我國有400萬腦癱兒童,作為民辦的社會助殘機構(gòu),致康園能幫助的孩子實在太少了。眼下,它甚至連能否繼續(xù)維持下去、能維持多久,還是個未知數(shù),更別提擴大規(guī)模收治更多腦癱患兒了。 

令呂舜玲姐妹倆憂慮的還不止這些,最為關(guān)鍵的問題是---她們倆都老了,如果哪天真倒下了,致康園怎么辦?園里的孩子又該怎么辦? 

說到這里,呂舜玫顯得有些焦急,她急的并非自己和姐姐年老后的生活保障,而是迄今為止,極少有人或團體愿意在姐姐年老力衰時接手繼續(xù)經(jīng)營致康園。呂舜玫說,有時候自己都很難為情--"曾經(jīng)試著去一些國企募捐籌款,但幾乎都碰了壁,要不就是目的很明確地要求短期回報。" 

呂舜玫說:"光靠姐姐和致康園的幾個人乃至幾十個人的力量實在太微薄了,只有讓更多的人知道致康園,知道致康園的孩子們,才能發(fā)動全社會的力量,幫助姐姐來共同將這項社會事業(yè)做下去。" 

記者結(jié)束采訪時,在一旁始終陪腦癱兒們做游戲的呂舜玲拉著記者的手,用不太清晰的口齒說道:自己年事已高、力量有限,希望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士,能將這個愛心接力棒繼續(xù)傳接下去。 

呂舜玲(左3)、呂舜玫(左1)、余亮恒(右3)和致康園里的腦癱患兒歡度“六一” 

原文地址:http://shjt.shfamily.com.cn/fmlj/200706/t20070607_1442475.htm

報紙配圖


回應(yīng)5 舉報
收藏
13年前
十月的愛心賣報要幫助她們嗎?
13年前
檁子 十月的愛心賣報要幫助她們嗎?
是的,如果大家沒有異議的話。
13年前
這家康健園我很熟悉。
13年前
tommi 這家康健園我很熟悉。

13年前
月月媽770 是的,如果大家沒有異議的話。
這個地方現(xiàn)在還在辦嗎?我看是2007年的信息了,先去確認一下比較好吧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月月媽770
月月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