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的鯨魚》用解開心結的經典閱讀方式打開繪本

2015
2009
2017-9-12 14:25 原創(chuàng)

名著導讀成新教材亮點

2017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后,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統(tǒng)一的“部編本”語文教材,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xù)退出舞臺。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強調:

部編教材名著導讀成教亮點。

新編語文力圖讓“教讀”“自讀”,加上“課外導讀”。

作為馬上要用新教材的孩子家長,你焦慮了嗎?

其實作為家長,只要我們能經常和讓孩子一起進行討論式閱讀,我們的孩子習慣了這樣的閱讀、思考方式,就能順應教材改革,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掌握經典閱讀。

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情感痛點

討論式閱讀說起來很空。恰好,讀到這本繪本《擱淺的鯨魚》,講述的是一個關于人類救助擱淺鯨魚的故事:

  • 莎莉兄妹回家路上
     

女孩莎莉和兩個哥哥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緬因州小鎮(zhèn)沙丘上擱淺的一頭鯨魚。顧不上回家,兄妹三人分工,一邊向人求助,一邊脫下自己的毛衣為鯨魚運水。

但終因海水退卻太快,鯨魚太大,挽救失敗,莎莉含淚看著鯨魚死去。

這個故事主線不難,但讀完故事后總感覺有些地方實在是在心里擰成了一個疙瘩。

但是恰恰是這些疙瘩,卻是很好的討論式共讀的線索。

不信?

咱們來看看。

不要放過讓你耿耿于懷的細節(jié)

舉其中的一個例子,也是這個繪本故事中讓我最難過的地方。

繪本《擱淺的鯨魚》故事最后,雖然莎莉他們沒有成功救活鯨魚,但海岸警衛(wèi)隊那天晚上到了莎莉家,為莎莉兄妹三人頒發(fā)了獎章。

疙瘩來了——

按照一般思維,雖然他們的挽救行動沒成功,但海岸警衛(wèi)隊頒發(fā)獎章的做法對孩子們的愛心行動給予了嘉獎和鼓勵,雖有遺憾,卻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但是,出人意料,文章并沒有就此打住,也不是皆大歡喜。

  • 用毛衣為鯨魚打水
     

“就這樣,鯨魚死了,我們成了英雄??刹恢趺矗疫€是很生氣?!?/p>

……

“我寧愿眼都不眨,馬上把這枚破獎章交回去,只要能看到那頭老鯨魚再活過來,

快樂地游向大海,噴氣孔里噴著水柱,尾巴擊打著水面,黑色的眼眸閃閃發(fā)光。

我寧愿永遠把獎章還回去,

只要能讓我再看見它一次,

看著它游向大海深處,

豎起尾巴,潛入深海,

自由自在?!?/p>

難道莎莉真的不喜歡她的獎章嗎?

我想起兒子參加小童軍訓練營活動,每次得了獎章的時候,他故作不在乎地用獎章在我面前玩各種“排排隊”“開汽車”游戲。

一本書的討論,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

抓住“鯨魚死掉了,即使得了獎章莎莉依然很生氣”這個痛點,以這個疙瘩為突破口,和孩子一起玩魯班鎖游戲吧。

而“解鎖”的過程就是討論式閱讀。

兒子看完繪本《擱淺的鯨魚》后,告訴我他最后一頁沒看懂。

我心里暗叫,太棒了!——他也擱淺在這兒了。不過,我可不打算讓他一直回不到大海。

于是,我就依次問了他幾個問題:

1、換做是你,你得了海岸警衛(wèi)隊發(fā)的獎章會開心嗎?

2、是什么,讓本該得了獎章的快樂變成了“還是很生氣”?

3、如果獎章不能讓莎莉快樂起來,什么能夠讓莎莉感覺好些呢?

這三個問題針對疙瘩,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緊變松,把心里的結一點點打開。

鯨魚的死亡大過了得獎章的自豪和快樂;

眼看著生命死去,卻抓不住挽不回的無奈讓人生氣;

那么怎樣不讓這些生命再受傷害?或者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保護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會讓莎莉感覺好些吧。

那么,應該怎么做呢?——看!擴大視野的機會也隨之而來了!

于是,我們的討論閱讀就繼續(xù)演變成了

1、對鯨魚為何會擱淺原因的查找;

2、做什么可以避免出現(xiàn)這些傷害;

3、從身邊的事情著手,我們可以做什么?

當開始用這樣的方式和孩子去討論一本書,你還擔心孩子適應不了小學教材改變的閱讀新趨勢嗎?——就怕那時,老師要請你去家長群分享經驗了!

我是8歲男孩和1歲女孩的媽媽,曾經的教書匠。在這里我會記錄下我的育兒心得、親子共讀經驗、和成長思考與各位分享。歡迎大家關注我,給我留言,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文/晨光微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