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們和女兒各自都讀了《將軍胡同》,讀完之后,又來了一場討論。沒想到,大家對同一本書竟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這場討論,在探討對書的理解之余,也給了孩子一次如何看待不同意見,如何在別人(特別是權(quán)威)持有不同意見的時候,還能夠堅持表達自己想法的示范。過程大致記錄如下:
媽媽:今天我們都讀完了《將軍胡同》,大家感覺如何???今天輪到爸爸先說了。
爸爸:還是媽媽先說吧。
女兒:不,爸爸先說,爸爸先說。
爸爸:那我就實事求是的說了。我覺得這本書不怎么樣!
(一開口便應驗了“爸爸都是來砸場子的”那句老話。當時氣氛瞬間尷尬了起來。)
媽媽:那說說看,是哪些地方讓你覺得不怎么樣呢?
爸爸:我覺得這本書深度不夠。它講的是balabala(歷史背景),但它就主人公的成長條件鋪墊的并不充分,最后的犧牲也覺得是刻意安排??傊?,刻意的感覺比較明顯。同類型的作品,相比《南城舊事》就差得太遠了。
媽媽:好的,爸爸先說了自己的想法。那你說說你的看法好嗎?(轉(zhuǎn)向孩子)
女兒:嗯。我不知道該怎么說。
媽媽:怎么想就怎么說咯!
女兒:嗯。(沉默)媽媽,要不你先說吧。
媽媽:好吧,我也說說我的看法,或者說感受吧。這本書我看了之后覺得很感動,我覺得它是一本還不錯的兒童文學作品。有幾個地方我被感動到了……(當我說了兩個情節(jié)的時候,女兒開始接了話頭也跟著說起來,補充了她覺得感人的地方。)另外,我覺得其中有幾點很可貴。一個是,寫到男孩救了日本女孩,以及后來兩家人的友誼。一個是,男孩對他同學(其父是漢奸,但同學本身有自己的立場)的態(tài)度……
(女兒一直聽得很認真,不停地點頭。)
媽媽:孩子你看,同樣的一本書,爸爸的看法和媽媽的是不是很不一樣???
女兒:嗯。我的看法和你們的也不一樣。爸爸覺得這本書不怎么樣,媽媽覺得這本書還不錯,那我呢?我覺得這本書特別棒!我和媽媽一樣被里面的很多情節(jié)感動了,有的地方差點讓我掉了眼淚……我還覺得它的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動,活靈活現(xiàn)……
女兒終于說開了,講了很多她的理解。我覺得都很好。而最重要的是她說的時候一直帶著微笑,充滿了自信。
爸爸聽了我們講的這些,也一直微笑著,點著頭。最后他也表示,雖然他依然保留自己的意見,但覺得我們講得都很對,都很好。
那么,爸爸說的這本書不好的地方,是不是也存在呢?
經(jīng)過三個人的反復推敲,覺得爸爸說的也很有道理,在有些方面,這本書確實做的也不夠到位,有它不夠深刻,不夠透徹,不夠一針見血的一面。
女兒說:“如果作者可以處理的更好的話,可能我就不是被感動的差點哭了,而是會淚如雨下。”
最后我又嘗試總結(jié)了一下大家的意見為什么會有不同。我們該怎樣看待這些不同。同時,對我們?nèi)齻€人的表現(xiàn)都給予了肯定,沒有人因為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相左就不高興,抨擊對方,而是既能傾聽別人,也能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