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大家在《牛蛙之殤》這邊文章下面的討論啦,今天轉(zhuǎn)一篇另一個角度的文章,希望能看到大家更多的意見與看法~
每年的九月開學(xué),也就意味著新一屆幼升小戰(zhàn)役的拉響。這個時候,一般都會有關(guān)于政策的謠言,也會有成功牛蛙家長談攻略,也會有失敗普娃家長談經(jīng)驗。
現(xiàn)在升學(xué)壓力大,我覺得每一個有策略、有計劃、有堅持的家長都是值得贊賞的,無論他們選的是哪一條路。
但最近刷屏的那位“為祖國科研事業(yè)奮斗了一輩子的退休教授外公”,我真的很希望這一篇文章是西班牙移民機構(gòu)的軟文。否則我很替文章里的孩子感到痛心疾首,因為恕我直言,退休教授到文章最后以為自己想通了?
其實并沒有。
這位作者外公,你們整個家庭的思維模式?jīng)]有改變,孩子依然游離在自己的人生之外,沒有家人認真去思考(或者愿意承認)孩子可能就不是牛蛙(文章里牛蛙的定義就只有升學(xué)),也許他就是一個普通平凡的孩子,讀上中、進清華這條路也許就不適合他。但為什么還要這么逼呢?
因為不是孩子想贏,而是你們大人怕輸。
所以我作為晚輩也要說一句,移民也不可能解決你們家的“牛蛙之殤”,移民面臨的陌生新環(huán)境,反而可能讓你脆弱的女兒更加無力獨自承擔。
外國有長大后快樂做個建筑工人的小孩,外國也有從小一路雞血要爬藤進哈佛的小孩。所以這位教授在文末很有文采地寫了一句話:
“再見了大上海,你給我一片星辰大海,都不如給我一個慢點長大的小孩?!?/p>
這樣的小孩,上海是給不出,西班牙也給不出,哪怕他eb5等六年去美國還是給不出,因為這樣的小孩,只有一個細水長流、健康快樂、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家庭才能給得出。
中產(chǎn)階級說自己階層得來不易,靠教育傳承保階級?
換來的是孩子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特權(quán)階層有王位爵位要世襲,底層老百姓渾渾噩噩,唯有靠讀書打拼奮斗出來的中產(chǎn)階級,覺得自己的階層特別岌岌可危,因此拼了命也要給孩子打雞血好好讀書,因為教育可以保住階級傳承。不好好讀書,就會一下子滑落到底層老百姓,哎喲想想就可怕。
這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通識的一種觀點。
因此這位退休教授寫到:
“第三代能否成才,決定著我們這一輩或者我女婿女兒這一輩,我們所奮斗來的社會地位與資源階層,能否得到很好的傳承?!?/p>
然后他開始舉例說梁思成、林徽因、高曉松。梁和林的時代不同,且不談,但說到高曉松,我覺得高曉松所受的教育里,最值得羨慕的不是這位外公說的“他身邊都是高級知識分子親戚”,而是他的媽媽是個真正豁達的知識分子。他在很多采訪中都提到過,“媽媽說不要被一些所謂的財產(chǎn)困住,不要以為眼前的這點兒茍且就是你的一生?!?/p>
現(xiàn)實中,他媽媽現(xiàn)在還在流浪,一個人背包走遍世界;他妹妹沒有買房,錢花在騎摩托車穿越非洲,在撒哈拉一個小村子里給人當導(dǎo)游。(這些都是他微博里看來的)
在我看來,高曉松媽媽的見地,才是真正高級知識分子的教育視野。
而退休教授的外公,對于孩子考學(xué)失敗的不能接受,更多是因為他在“愛孫子”和“愛自己的面子”之間劃了等號,而他可能還沒意識到。
他自己寫說:
“中國式攀比往往不來自階級,來自街坊鄰居。我們家一直比他們優(yōu)越,這次反倒讓他們壓了一頭?!?/p>
所以我為什么說希望這篇文章是軟文,如果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對子女教育都是這樣的視野,那我們還能指望什么?等他們?nèi)乙泼竦搅宋靼嘌?、到了美國,發(fā)現(xiàn)比他們優(yōu)越的家庭有大把。大人照樣會希望孩子只做一件事:贏。而孩子可能窮盡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清晰的kpi要因人而異
學(xué)點無用的,更有益人生
這位退休教授說:“我女兒要求外孫記得第一個詞叫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他認為這樣有利于孩子的教育?!?/p>
那您有了解過嗎?這個在外企被普遍引用的詞kpi,每年究竟是怎么制定出來的?那也是要根據(jù)你去年的業(yè)績,讓你和你的老板一起定,你的能力能做到多少,你的老板期望值有多少,然后一起給出一個合理、努力可達的目標。
你們倒好,什么都替孩子全盤決定。但從結(jié)果看下來,你們這些大人并不具備制定合理可實施的kpi的能力。
我也反對孩子渾渾噩噩,糊里糊涂浪費時間,所以kpi為導(dǎo)向是好的。但kpi應(yīng)該根據(jù)孩子的熱愛來制定,孩子到底愛什么?有人去關(guān)注過嗎?
文章里的那位孩子也許愛的就是足球,如果送他去足球培訓(xùn)班,他就不會裝病、逃課,沒準就能振興中國男足了。讓一條魚去爬樹的行為很不聰明,卻是我們作為家長經(jīng)常不知不覺在做的,因為我們總是自以為是地給孩子下結(jié)論。
另外,孩子的童年如果被kpi吞噬了,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既然這位外公說高曉松,那看看高曉松在做什么?他給女兒zoe一張寫著名字的卡片,對家庭事務(wù)有投票權(quán);他讓女兒一定要多學(xué)點“沒用的事”,無論是學(xué)琴、還是在音樂會晃悠,無論是學(xué)騎馬、還是在馬場晃悠。
而矮大緊說過的一句話真的讓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贊同:
“多學(xué)些無用的事,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心安理得地度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
真的太重要了。成功當然要去努力爭取,但是哪有人的人生是可能永遠成功、事事成功的???外公文章里的小孩,為了讀私立幼兒園,備考abc,連足球都不能踢,這在童年簡直是天大的本末倒置。
當然真正好的私立幼兒園,絕不可能支持家長這么做,推著孩子去多做運動都來不及。
去公立幼兒園和小學(xué)就是逃避,移民就不是逃避?
在那篇熱帖里,外公反復(fù)強調(diào),上海四大名校,好比上海灘四大家族,錄取率低至5%。而孩子痛苦還無果的三年、壓力太大引發(fā)抽動癥的三年,都是為了這“四大名校”。
我孤陋寡聞,不知道什么四大名校是哪四大,錄取率這么低,考的題目還是:唐宋八大家是誰?回答不出來時,面試官會不屑一顧地問“你怎么哭了”
---不是學(xué)校不要你,這種學(xué)校哪怕要你,去不去恐怕都要三思。
面試官的這種態(tài)度,反映出作為教育者,對孩子基本的尊重都沒有;
問唐宋八大家是誰這種考題,說明要的無非是會死記硬背提前學(xué)習(xí)的孩子。
所以不要你又so what?之所以學(xué)校不要你你就要去移民,說白了就是作為大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自己孩子到底要什么。
外公感慨說:移民就是實現(xiàn)了“我夢寐以求的人生啊。事事有選擇,時時有回轉(zhuǎn)?!?/p>
這位外公,你真的太天真了。
在你認為逼得孩子無路可走的大上海,請問你們給孩子選擇了嗎?給孩子回轉(zhuǎn)了嗎?你不是逼著孩子華山一條路只能考那四大名校嗎?
那等你西班牙過度完,終于到了美國,發(fā)現(xiàn)讀書還要拼爹拼媽拼階層,全部拼完還要拼皮膚顏色上大學(xué)呢!
那時候的你又將和美國告別嗎?到那時候才幡然醒悟的話,孩子可沒有另外十八年來供你們做試驗,讓他“慢慢長大”了。
來源:i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