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上的時光記事簿

2025-7-25 21:30 原創(chuàng)

我家客廳的老掛歷總掛在玄關(guān)最顯眼的地方,米黃色的紙頁邊緣已經(jīng)被歲月磨出毛邊,卻像位沉默的老友,悄悄記錄著日子的痕跡。

奶奶總愛在每月第一天摘下舊頁時,用紅筆在新頁的日期旁做標(biāo)記。清明前畫個小小的青團(tuán),端午圈出包粽子的日子,霜降那天會寫“添衣”。有次我發(fā)燒請假,她在那頁畫了顆退燒藥的簡筆畫,旁邊歪歪扭扭寫著“小寶喝了三杯水”。那些零散的符號像密碼,破譯著一家人的悲歡。

去年深秋,爸爸突然在掛歷背面寫滿數(shù)字。后來我才知道,那是他給媽媽算的化療周期。每過一個療程,他就用藍(lán)筆重重畫個勾,像在翻越一座又一座山。那些深淺不一的筆跡里,藏著他沒說出口的祈禱。

春節(jié)前大掃除,我踮腳取下掛歷。翻到三月那頁,發(fā)現(xiàn)背面有片干枯的花瓣——是去年生日時朋友送的玫瑰,我隨手夾在里面。原來日子不僅能被書寫,還會被花瓣、藥盒、車票悄悄收藏。

新的日歷已經(jīng)掛上墻,空白的紙頁像等待播種的土地。或許未來會有更多標(biāo)記,有歡笑的圓圈,也有淚水的痕跡,但只要一家人的筆跡還在上面重疊,那些日子就永遠(yuǎn)鮮活。

手撕日歷

廚房門后的手撕日歷總帶著煙火氣。奶奶每天清晨撕一頁,“刺啦”一聲,像給日子劃下句號。

那頁印著霜降的紙,邊角沾著點面粉——那天蒸了紅薯饅頭。正月十五那頁被醬油浸出個淺黃圓點,是拌餃子餡時不小心蹭到的。

上個月我生病,奶奶在那幾頁畫了小太陽,說看著暖和?,F(xiàn)在翻舊頁,還能聞到淡淡的艾草香,是她煮藥時濺上的。

今天撕新頁時,發(fā)現(xiàn)背面有根白頭發(fā),不知是誰的。原來日子不光能被撕掉,還會把氣味、痕跡,悄悄織進(jìn)生活里。


回應(yīng)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