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孩子學習英語的一個APP提示我還有1個月賬號到期了,才突然發(fā)現(xiàn)帶娃自雞英語已經快3年了!
自查雞娃成果:最開始是只能蹦幾個單詞、零基礎,上周末新做的AR測試GE5.6、藍斯895。對于啞巴英語的老母親看來,成果還是相當滿意的。
在雞娃英語的路上,學習過安妮鮮花、廖彩杏、蓋兆全等多位大V的書籍,間歇性的報過外教班、某思某樂的英語班,讀過牛津、培生、RAZ,和娃一起磕過單詞、磕過語法,走過很多彎路,還好,兜兜轉轉階段性的成果還不錯。
總結一下彎路吧,希望對其他的小伙伴有借鑒,也是對自己的鼓勵。
1. 要相信專業(yè)人士。在某個娃身上成功的經驗叫個案,不一定適合普娃。專業(yè)人士提供的,更容易是適合大多數(shù)人的學習方法和經驗。相對幾位大V來講,蓋老師的理論,我實踐起來效果更顯著。
2. 不能完全照搬任何一個人的方法和理論。因為每個孩子、每個父母、每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蓋老師對每個月都有推薦書單。但是有一些書我家孩子不感興趣,這時候就沒必要硬推。因為底層邏輯不是書單上的幾本書,而是根據(jù)孩子的水平,選擇合適藍斯值的好書拾級而上。比如蓋老師認為孩子學到一定階段沒必要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朗讀上,可以進入默讀,效率更高。但是我家孩子默讀效果就不好,朗讀的話GE和藍斯值漲的更好。再比如蓋老師推薦教材是Let's go和english in mind/think/wonders,我家孩子對Let's go接受的很好,但對think就不太喜歡,wonders在二線城市又很難找到合適的老師,所以Let's go之后我選擇了unlock網課。蓋老師的理論是目前我學習到的最好的英語學習路徑,每次迷茫的時候都會拿出來反復聽。不過養(yǎng)娃不能完全照書養(yǎng),雞娃也一樣。根據(jù)專業(yè)人士的理論的核心思想為依據(jù),找到適合自己的具體實踐方式是最好的。
3. 入門階段,自雞的效率遠超機構的效率。我斷斷續(xù)續(xù)也上過機構的課,最后都放棄選擇自雞了。在機構中老師要事前備課,上課時讓班級里的同學都練習到。這樣就沒有針對性、還浪費實踐。所以如果能力允許,尤其在啟蒙階段,還是選擇自雞效果更好,也更省銀子啊。
4. 同一級別的書有很多,不用太過糾結哪套更好,重要的是行動起來、持之以恒。最佳方案是大方向正確(家長負責)+興趣優(yōu)先(孩子自主)。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ABCD選項,至于選什么,應該交給孩子。只有選擇了大方向正確、并符合孩子興趣的材料,才能更好的享受堅持的復利。沒有堅持,其他都是浮云。
現(xiàn)在孩子英語已經自雞三年了,聽說水平也已經超過我了。后面是報班呢,還是繼續(xù)自雞呢?繼續(xù)原版呢,還是原版與課內結合呢?原版堅持到什么時候呢?原版采用什么作為主路線呢?這些也都是我正在迷茫的。周末的時候又一次找出來大V老師的音頻課,重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