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母親節(jié)一半過的糟心,另一半在平淡中就這樣度過。中午吃飯,小雨同學因為急著吃剛煮好的雞翅,被燙到嘴但還要堅持吃,好好跟她說先涼一會再吃就在那一直哭哭唧唧打滾,忍不住脾氣大聲吼了她一下就大哭起來,撲在她爸爸懷抱里慘兮兮哭訴“媽媽說我了”,我也不知道哪來的一下子情緒上頭,也跟著掉眼淚,也許一半是因為這個母親節(jié)沒有得到她爸爸的特別關心,另一半因為自己失去耐心又一次吼了孩子。
這種感覺太糟糕,做母親的應該都懂,對孩子進行了暴力對待(言語也好,肢體也好,或許是冷漠回應和冷處理孩子)內疚自責的感覺,會持續(xù)很久,特別是下午,當只剩我和小雨同學兩人在廳里的時候,她突然抱著我說“媽媽,對不起”,我問她為什么跟媽媽說對不起,她說“中午吃飯燙,以后等涼了再吃”。頓時覺得孩子的心思比我們想象中要更細膩和敏感,那種內疚自責感更強烈。
3歲的孩子,哭過之后下一秒可以立馬大笑,可以該吃吃該玩玩,但是內心深處,你永遠不知道給她填埋了什么感受,在腦子里面,你不知道給她刻上了什么記憶,這種感受和記憶隨著她長大或深或淺,但一旦觸碰同樣情景,立馬就會調出來,影響至深。已為父母的你我,何曾沒有過這樣的情況?做了父母理解當初我們自己的父母不容易,不去怪責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適當去釋然。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其影響在自己身上延續(xù)并在自己孩子上繼續(xù)呈現。
雖說我也不能因為一次兩次給孩子一句吼就一直擔憂和焦慮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但對自己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緒的不安感,和內心想要改變自己變得更理性更穩(wěn)定的欲望是真實和強烈的。
借著這個母親節(jié),給自己立一個小小目標,接納自己的壞情緒,不要感到愧疚,控制自己當壞情緒出現或即將控制不住的時候,以其他方式解決,而不是把情緒出口瞄準孩子身上。
至于解決的方式,慢慢去摸索吧,做母親,就是一路不停地探索和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