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3-05-18
適合一二年級親子共讀  關于輸入(閱讀,文中指狐貍吃書)關于輸出(寫作,文中指狐貍寫書)的故事

一則關于閱讀和寫作的啟蒙童話,一個充滿魔法和笑聲的故事,告訴孩子讀書的快樂。希望孩子們也能像這只貪吃的狐貍一樣多多看書,把書當做自己的精神食糧,讓閱讀成為生活中像吃飯和睡覺一樣自然的事情。小小的狐貍先生特別喜歡書,他是怎么喜歡的呢?實際上,狐貍先生每次讀完一本書,就要把這本書配著鹽和胡椒粉全部吃光,就連圖書館的書也不放過。后來,窮困的狐貍先生用非法的手段搞“糧食”,被關進了監(jiān)獄……這個愛吃書的家伙最終會怎么樣呢?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10歲
書評
吃書的狐貍
(德) 弗朗齊斯卡·比爾曼 著;王叢兵 譯 /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讀書一定會讓一個人變得很好嗎?
大部分家長,可能都會想當然的回答:是呀,是呀,讀書當然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好。從小,我們的父母、老師,甚至社會,不都是這樣告訴我們的嗎?
可是,你知道嗎?大獨裁者希特勒就是一個讀書狂,他手不釋卷,藏書萬冊,并且有很多都做了認真的批注。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殺害了多少無辜的猶太人,造就了多少家庭悲劇。還有,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許多做了壞事、惡事的人,都是熱愛讀書的人,可是,為什么他們沒有從書中學到真善美?而是走向了反面?
家長朋友們,想想在你的生活里,是...
3歲
8歲
書評
吃書的狐貍
(德) 弗朗齊斯卡·比爾曼 著;王叢兵 譯 /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非常棒的一本書,和孩子共讀了很多次,她很喜歡。嗜書如命的狐貍,吃書、擇書、偷書……因搶書而被捕入獄,在沒有書的牢房開始寫書,最后成為大作家,起起伏伏、風趣幽默、有創(chuàng)意、滿滿的正能量,爰看書的動物的生活都差不到哪里去。呵
12歲
書評
吃書的狐貍
(德) 弗朗齊斯卡·比爾曼 著;王叢兵 譯 /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吃書的狐貍》,昨天剛給兒子講過,他非常喜歡。狐貍先生這么喜歡書,為什么呀?因為書里有種特殊的味道,非常吸引人,那就是書的清香。這讓我想起了猶太人的母親在書上滴蜂蜜,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書是甜的這個故事。腹有詩書氣自華,狐貍先生因為吃了那么多書,讀了那么多書,才能夠寫出那么好的小說。沒有書的日子,它熬不過三天半!這句話寫的太好了!也愿我的孩子能像狐貍先生一樣這么愛書。
12歲
書評
吃書的狐貍
(德) 弗朗齊斯卡·比爾曼 著;王叢兵 譯 /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好有創(chuàng)意的故事,雖然故事很長,孩子還是認真的聽完了,一個喜歡讀書的狐貍,甚至讀完了還要就著鹽和胡椒粉吃了,這是不是在表達內化與心呢,最嚴厲的懲罰竟然是不讓看書,“這樣的日子我熬不過三天半”,到最后即使不看書,也能源源不斷的流淌出心中的故事,這就是輸入到一定的量,必然會不自覺的輸出吧,我想作家都是這樣一個過程吧,還是要多讀書,孩子可能還理解不了故事的深意,我想熏陶一下也是不錯的。
書評
說來聽聽: 兒童、閱讀與討論
(英) 艾登·錢伯斯 著;蔡宜容 譯 / 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
糟糕的問法:問“為什么”;“你究竟在說些什么?”“你認為作者想表達什么?”
說來聽聽……
(詳細敘述自己特別喜歡和討厭的片段。)(72)
你的意思是……
只要與主題相關,哪怕是看上去再明白不過的想法。請說出來。老師要鼓勵孩子說出“眾所周知”的想法,進而探索未知領域。(78)
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必須確定,讀者能時刻回歸文本,并且所言切題。(96)
穿梭在文字運用的不同層次,泅泳于意義的多種可能,這是一個熟練的讀者的閱讀態(tài)度,這也正是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們的事情。(145)
基本問...
書評
奇想文庫: 精靈的午后
(美)珍妮特·泰勒·萊爾 著;司書林 譯 /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紐伯瑞兒童閱讀銀獎作品。一個孤兒,一個精神病母親,借由精靈表現(xiàn)了其對朋友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局讓人可嘆:孤兒院,精神病院,是母女最好的歸宿嗎?或許可以滿足物質,精神呢?
適合五六年級共讀或自讀。
書評
奇想文庫: 格蒂的超級大任務
[美] 凱特·比斯利 著,吉莉恩·塔馬基 繪,陳陽 譯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成長小說。適合五年級孩子自讀或共讀

成長是一個痛并快樂著的過程,在時間的浸泡中,會不斷剝扯掉身上原有的一些東西,再生長出新鮮的物質。因此成長小說就一定會既注重外在故事的講述鋪陳,呈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挫折與困頓,又在意內在精神世界的不斷拼合重建與平衡。共性的同心圓與個性的邊界在成長中慢慢被吸收、界定、調整和修復,繼而成就一個真正的自我。無疑,《格蒂的超級大任務》就是這樣一本內外兼修的少女成長之書。

吃書的狐貍
作者:(德) 弗朗齊斯卡·比爾曼 著;王叢兵 譯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06
懶人紫
懶人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