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常閱讀大多圍繞娃娃進行,經(jīng)常不是在給娃找書的路上,就是在幫娃篩選書的路上。而屬于我自己的閱讀很隨性,喜歡就好,讓自己舒服點,不必有壓力。就像我偶爾追個劇,不喜歡什么歷史劇、宮斗劇、反腐劇之類,因為感覺太費腦子,日常生活本已辛勞,刷個劇就簡單點,傻白甜一些也無所謂,重要的是開心。
來花生的花友,可能大多都是很關(guān)注教育的,而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經(jīng)常會帶給我們焦慮,而焦慮的最大來源是對自己和娃的未來的不確定性和錯誤評估:明明屬于80%的普娃,卻被鋪天蓋地的20%的牛蛙的學習經(jīng)驗和勵志潮流所裹挾。所以閱讀的時候不妨讀一些緩解焦慮,認清教育現(xiàn)狀,認清自己和孩子的現(xiàn)狀,選擇適合自己和孩子的學習道路,循序漸進即可。
比如可以讀讀吳軍博士的《態(tài)度》、《格局》、《見識》,既可以理順一下家庭教育的核心思路和維護和諧親子關(guān)系的要領(lǐng),還能增加提高自身見識和自身素養(yǎng)的愿景
還有李希貴校長的書強烈推薦,李希貴校長不僅是新型教育理念實踐的先鋒,也是踏實推行“全面?zhèn)€性化”教育的開拓者。讀他的書可以讓你通過前沿的學校教育理念,反思當下的家庭教育的問題和癥結(jié),不斷強化教育的初心是育人,是培養(yǎng)有個性化、有思辨力的人,而非千篇一律、盲目隨波的機器。
舒緩情緒和生活壓力,也可以讀點佛教類的書籍,比如希阿榮博堪布的《次第花開》,讓自己嘗試放下一些執(zhí)念。也可以讀一下《給40歲后更好的自己》,讓自己更多地關(guān)注自己,而非孩子,讓自己成為自己,讓孩子成為孩子
除此之外,讀點增加文化修養(yǎng)的書籍還是蠻浸潤心靈的。余秋雨的作品不妨讀讀看,文字優(yōu)美,涉及的內(nèi)容廣泛,引導思考的范圍廣、境界高。
然后找點你自己喜歡的領(lǐng)域,一時興起也好,比如前段時間我突然對策展思維有點好奇,所以就去找來一些策展的書讀讀。反正也沒啥應試要求,讀書就讓自己輕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