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豆
2016
發(fā)布于 2024-03-14
五年級了,如果做學霸覺得有難度的話,數(shù)學需要加強一下,學霸里面的題不屬于難題,個人建議應該把優(yōu)先級讓給數(shù)學,不然初中數(shù)學會很吃力的。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15歲
想法
我覺得樓主首先要搞清楚學習這部分數(shù)學的初心是什么?作為一名輔助娃在數(shù)競班里摸打滾爬一年半的老母親,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一些數(shù)競題我和娃加一塊鼓搗兩小時才鼓搗出來的也很正常。而題主說搞這部分數(shù)學花掉的時間有些“浪費”,那就需要先搞清楚,帶娃搞這部分的初心到底是什么,目標不同,投入、規(guī)劃自然不同。
若是打算將來走數(shù)競,那我想說每天這一小時真不算多,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見長,本來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好多學校在競賽生備考競賽階段,其他的學科是要讓路的。
對于數(shù)學這種邏輯嚴密的...
33 39 26
14歲
想法
高年級難題正常 題目難,自然做的慢。這種深度學習是有意義的。其實計劃滿滿當當,每天蜻蜓點水,感覺搞了很多事情,但是深度進不去,孩子沒有進入沉浸式學習狀態(tài),體驗不到心流,沒有愉悅感和成就感,不喜歡也正常。低年級孩子注意力集中不了那么長時間,一天搞很多種類可能還行,到了高年級,沒必要再去遵從那種所謂的學習計劃,讓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閱讀也是應該至少半小時以上才能進入書中的世界吧,晚上沒有那么多時間就主攻一個方向,搞一段時間可以根據(jù)學習情況調整主攻方向。所以一般會周末或者放假拿出兩三個小時搞數(shù)...
15歲
想法
才十一歲就不要那么辛苦了,平時(周一到周五)抓緊時間閱讀,周末集中火力三個小時數(shù)學(解決專項問題由淺入深),再花一個小時帶孩子一起開發(fā)數(shù)學興趣,數(shù)學是科學的基礎,數(shù)學和經(jīng)濟,數(shù)學和人工智能……慢慢在數(shù)學的世界中打開自己。
調整題目難度 如果偶爾一個小時做兩道,那是正常的,遇見難題都需要思考。如果每天都這樣,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題目太難了,和孩子的水平不匹配。這樣做浪費時間不說,還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梢赃m當降低難度,讓孩子從能入手開始,逐步加深。
7歲
想法
我說一個哈,如果有題主這樣的媽媽在我的身邊,我會很怵?!白鰞傻綌?shù)學題,能給我浪費2個小時”,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一段簡短的文字透著媽驅味道。有沒有想過,他本身就抵觸學習,抵觸媽媽牌作業(yè),把時間無限拉長,反正做完了,媽媽也會給我布置其他的作業(yè),不如我磨洋工,磨到睡覺。
8歲
想法
后期遇到不可控,先放手,不鉆牛角尖 新一年級,不滿7周歲的男娃兒,理解力確實跟不上,問題問問都會,但是抓不到做題的關鍵點;遇到這樣的問題,原理上沒有問題的,我就先放一下,去玩,去跑,很靈光的,出去玩一圈回來立馬開竅了;
我想在低端,我需要教他,容易的先解決掉,有問題的,放到后面;需要花費時間的,講不通的真的要暫時放一下;
知識性的原則性的問題,一點點慢慢積累;中學高中,確實也是孩子需要投入精力的時候了,他需要鉆下去的信念和勇氣;如果每天都是這樣,那可能需要降低難度,再去鉆了!
8歲
想法
媽媽牌數(shù)學題 這么叫就先輸了一半 因為時刻提醒娃這是媽媽給的 心理暗示很壞。別搞品牌 數(shù)學就是數(shù)學 是娃自己覺得有意思才主動學的 不是任何別人強加的。當然 如果父母就是數(shù)學家這內容就是父母搞出的定理 可以這么叫 因為這是極大的激勵。
匿名花友
想法
計劃和任務按周訂,不要按天訂。

把搶跑的優(yōu)勢當成天賦的優(yōu)勢,高估了孩子的能力,盲目追求過高的目標,制定了超出孩子身心承受能力的訓練計劃,再以高壓手段強制實施。

看不見孩子的痛苦,聽不見孩子的呼救,最后把孩子給練廢了。
15歲
想法
慢慢接受 我看了你標注的孩子年齡在五年級。如果到初二幾何,一道題目搞一小時很正常,他先做,不會,你再講,講完他訂正,再講給你聽,這樣一來一回,大概得一小時。但只要真的弄懂了,還是很值得的。

不用太著急。倒是腦力是否跟得上是個大問題。我一般這種強度的學習,也只能支撐2小時,多一點,自己也受不了。
13歲
想法
數(shù)學要學會一個難的知識點,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的。家長不能既要又要。必要時候就得取舍。孩子肯學,肯去花時間攻克那個難點,家長就應該謝天謝地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種鉆研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