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礎層:事實與細節(jié)表達**
#### 1. **陳述事實**
- **定義**:客觀復現(xiàn)事件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動作)。
- **訓練**:
- 3-4歲:用“三格漫畫”描述早餐過程(先拿勺子→喝粥→擦嘴)
- 5-6歲:新聞播報游戲(“今天在公園發(fā)生了一件事:小明撿到錢包交給保安”)
#### 2. **細節(jié)捕捉**
- **定義**:提取關(guān)鍵特征(顏色/形狀/材質(zhì)/動態(tài))。
- **訓練**:
- 視覺:用“放大鏡觀察法”描述螞蟻(觸角抖動頻率/腿部移動軌跡)
- 聽覺:閉眼聽環(huán)境聲,用象聲詞記錄(“嘀嗒-雨聲”“咯吱-開門聲”)
#### 3. **多維拆分描述**
- **定義**:從多維度解構(gòu)對象(五感/功能/變化)。
- **經(jīng)典句式**:
```
【外觀】它像...,表面有...
【功能】可以用來...,但不能...
【變化】遇到水會...,加熱后...
```
- **案例**:描述冰塊→
“像透明的寶石(視覺),摸起來刺刺的(觸覺),舔著沒有味道(味覺),放在手心慢慢變?。ㄗ兓?
---
### **二、邏輯層:結(jié)構(gòu)化與推理表達**
#### 4. **分類表達**
- **定義**:按屬性歸集信息(顏色/用途/來源)。
- **訓練**:
- 基礎版:整理玩具柜(車輛類/積木類/毛絨類)
- 進階版:用樹狀圖給恐龍分類(食肉vs食草/有翅vs無翅)
#### 5. **流程圖應用**
- **定義**:按時間/步驟梳理事件脈絡。
- **實操**:
- 日常:畫出“洗手流程圖”(開水龍頭→打肥皂→搓手指→沖水→擦干)
- 閱讀:用流程圖復述《小紅帽》劇情
#### 6. **因果聯(lián)想**
- **定義**:建立前因后果鏈(A→B→C)。
- **進階訓練**:
- 初級:解釋日?,F(xiàn)象(“地上濕→可能下雨/水管漏水”)
- 高級:用“多米諾骨牌模型”推演故事發(fā)展(推倒第一塊→引發(fā)連鎖反應)
#### 7. **對比分析**
- **定義**:通過差異比較深化認知。
- **方法論**:
- 雙氣泡圖比較蘋果與橙子(共性與差異)
- 用“雖然...但是...”造句(“雖然都是圓形,但西瓜重得多”)
---
### **三、高階層:創(chuàng)造與批判表達**
#### 8. **創(chuàng)造性表達**
- **定義**:突破常規(guī)的想象與重構(gòu)。
- **激發(fā)策略**:
- 物體變形法:給日常物品賦予魔法屬性(“會飛的雨傘”)
- 故事接龍:家長開頭(“深夜,冰箱門自動打開了”),孩子續(xù)編
#### 9. **批判性表達**
- **定義**:提出質(zhì)疑并論證觀點。
- **培養(yǎng)路徑**:
- 4-5歲:閱讀后提問(“大灰狼一定是壞的嗎?”)
- 6歲+:辯論賽設計(“該不該告訴圣誕老人不存在”)
#### 10. **結(jié)構(gòu)化思維**
- **工具組合**:
| 思維導圖類型 | 適用場景 | 兒童友好改造 |
|--------------|-------------------------|---------------------------|
| 氣泡圖 | 人物特征分析 | 中心貼照片,外圍畫表情符號 |
| 橋型圖 | 類比關(guān)系(書是精神食糧)| 用積木搭建“概念橋” |
| 括號圖 | 整體-部分分解 | 解剖玩具車零件并貼標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