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一,借著今天出上周閱讀報告的機會,重新看了下 2023 年的閱讀報告。
從 12 月 13 號開始在小花生打卡,一共讀了 36 本,
2024 年現(xiàn)在過去了 21 天,讀了 16 本。
英語和中文繪本比例是 1:0.6,其中虛構的作品多一些。
整體感受,是把閱讀當成興趣,當成玩耍的一種手段。
我家娃還不到 2 歲,距離高考還有 16 年,如果現(xiàn)在就把讀書當成任務的話,童年可太痛苦了
我從小學 4 年級開始學英語,那時候一下子就愛上了,每天放學,書包里別的書都不帶,只帶英語課本回家。
后來大學也是英語專業(yè),畢業(yè)也順利做了商務翻譯,認識了現(xiàn)在的老婆,可以說我是不折不扣的英語樂趣學習受益者。
但娃不到 2歲,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適合把英文繪本當成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當成玩的一種。
晚上讀英語點讀繪本,我從來都不說,Let's read a
book(我們一起看本書吧),
Shall we play with caterpillar for a while (毛蟲點讀筆玩一會吧),
不把讀書、看書當成任務,孩子真正養(yǎng)成讀書的樂趣,保護好興趣小火苗,哈哈。
不求突飛猛進,主打一個細水長流。
我也關注了很多持續(xù)閱讀1000 多天,閱讀量 1500-2000 本的大?;ㄓ?,(他)她們是真正的榜樣。
對于繪本的選擇,生娃之前覺得中文英文無所謂,是書就行;
但看了十幾本興趣啟蒙的書,關注了某乎和小某書,十幾個大V以后發(fā)現(xiàn),真的不是那么回事。
繪本這事要寫的有趣,肯定是想象力第一,而中國的環(huán)境,不具備想象力的土壤;
其次是寬容度,比如大衛(wèi)細節(jié),我讀來感覺很真實,很搞笑,回味起來,覺得是每個孩子成長畢竟的搗蛋過程,但出版社不一定這么想;
第三是同理心。孩子的視線,只能達到大人的膝蓋,
孩子的思維,只能聽得懂圖畫多,動物當人物的情節(jié),
孩子的專注力,總是十幾分鐘就要去玩別的了,
沒有同理心,寫不出孩子愛看的書。
總結出來這三點,所以,我后來買繪本,都幾乎只買名作家,拿過凱迪克大獎,凱特·格林威納或者國際安徒生大獎的書了,
同樣的時間和親情投入,干嘛不給孩子好的營養(yǎng)呢?
我這里也整理了一份繪本清單,希望對大家有用。#0-3歲英語啟蒙# #4-6歲英語啟蒙# #親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