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_gjy
2009
發(fā)布于 2018-07-31
感覺學校不教和家長來補足什么,是個需要不斷調(diào)整的事。比如說有的學校就抓孩子寫字,幾年書讀下來字都訓練的像印刷體,那家長就無需愁寫字。有的學校就是最保底教育,那么家庭要補的可能就很多。

如果讓我舉幾個一定要家長注意的,那么有

1.時間觀念。評估做作業(yè)要多久,合理分配時間。這需要不斷的磨合,孩子會有反復。

2.坐姿。家長多督促吧。

3.解題步驟。包括圈關鍵字,不跳步,解答完整,字端正。不是所有老師都教這些的,有的教了但不嚴格要求也會被忽視。而且,這幾個要求都是孩子理解不了重要性,認為是無所謂的。

4.錯題本整理。這是我作為大人都不曾在以前學習時好好做過的,現(xiàn)在也還在坑里的事。目前還停留在錯題讓孩子重新做的階段,而看見好的錯題整理是先分析原題做錯在哪,為什么錯,寫下來,然后再重做一遍。準備朝這樣的錯題本努力。

5.有空多看書,書的范圍要廣,必要時家長推一把。

6.其他的教養(yǎng)。不能養(yǎng)個熊孩子,那么就要有家教。一些傳統(tǒng)的美德,還是要有家長支持和監(jiān)督來養(yǎng)成的。
回應 舉報
贊24
收藏40

推薦閱讀

15歲
想法
孩子教育需要分:

小學~靠家長

初中~靠學校+家長

高中~靠自己

★★★★★★★★★★

推薦大家這樣討論比較合理

孩子小學的教育依賴學校,我覺得是個笑話

大家選擇名校的目的,是為了同伴效應!?????

?同伴效應?,又譯作同群效應(peer effects),它產(chǎn)生的前提是在一個群內(nèi),教育領域內(nèi)的群通常包括宿舍、班級、年級、學校等。
?
★整體而言,同伴的平均成績越好,標準差越小,對個體的學業(yè)發(fā)展越有益。同伴的性別結構對學生成績也有一定的影響,女生比例越高,個...
9歲
想法
這個問題也是一直在思考,一直還沒有完整答案的問題。

一、自信力:“從不會到會”的自信建立能力

不管學什么學科,不管學到什么程度,都一定會遇到不會的問題。遇到不會的問題的時候,要學會思考解決方法,并按解決問題,建立自己的自信。這樣能得到非常積極的反饋,對難的事情不犯怵。家長在孩子嘗試用科研思維解決問題時給予支持和鼓勵。鼓勵孩子“遇到問題-猜測答案-實驗檢驗-論證答案-不對再循環(huán)”,問題解決得越多,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就越有自信,也能做得越好??荚囎鲱}不也是這樣嗎?有這樣一套完整...
8歲
8歲
想法
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指從孩子三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業(yè)。

瞬間覺得壓力山大,有沒有?那么對于這么小的孩子我們教育他什么呢?

我認為第一是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總是處在害怕、擔心之中,這樣是絕對不利于養(yǎng)成好的性格的。

第二是良好作息習慣??赡苡腥苏J為說這個會不會早,小小孩子需要刻意培養(yǎng)嗎?當然了,規(guī)律的作息,才能更好的安排孩子的娛樂學習。作為處女座媽...
想法
特別贊同有一位花友提出的學校教育塑造了孩子的社會共性元素,家庭教育則塑造了孩子的個性特征。

在我們家里,無論是孩子爸爸家族還是我們家都一致認識到學校教育都是階段性的,每一個階段就如游戲升級打怪一樣都帶著其特別的技能與任務要求,學校教育獲得知識、技能、一些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孩子作為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對自己的認知、對世界的認知以及自我價值觀的建立則是學校完全做不到的。

我們家比較注重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從小的時候爺爺就熱衷于講族譜,了解大家族的歷史,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
15歲
想法
我自己的感覺,基本的知識教育可以靠學校,如果碰到好老師,有些思維教育,學習習慣可以靠老師,然后某些提高層次的學習,可以依靠課外補習班,但這也可算大范疇意義上的“學?!苯逃?。

情商,人情世故,還有一些軟性的能力:信心,好性格,真的是靠家庭和個人體會了。

比如,我兒子前一陣子回老家,探望親戚,小朋友空著兩手就要出發(fā),奶奶問他有沒有準備什么禮物,小朋友想了半天,拿出一個和他同學分享著玩的容量30毫升的楓糖小玻璃瓶(和個乒乓球那么大)。奶奶??笑半天,替他準備了水果和牛奶禮盒:禮...
14歲
想法
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學校+家庭雙合作,尤其是家庭更加功不可沒。
一個班45個娃,每天老師和娃在一起時間8小時,且老師需要關注教學,沒有時間去點對點的關注孩子。
而家長是每天和孩子相處最長的人,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關注孩子學習習慣、情緒發(fā)展、閱讀習慣、運動習慣,并協(xié)助孩子走上正軌,當孩子有了好習慣在學校表現(xiàn)很好的時候,周圍和老師的夸獎會讓孩子更加愿意堅持在家的約束,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huán)。
15歲
想法
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老師給予我們家長的建議就是“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如今上小學,老師也是這么說。老師這樣的說法,好像是在推脫自己的教育責任似的,但實際說明了,整個國家的教育理念是呼吁,教育要回歸家庭,所為“家風”的傳承,也是這個道理。而且我們肯定要明白“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是包括人格,品行,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多方面的。這些單單靠學校是不可能的。

兒子幼兒園小班時一個孩子父母鬧離婚,孩子一直在奶奶家,極度缺少安全感,自理能力也很差。老師發(fā)現(xiàn)這樣現(xiàn)象,和孩子的爸...
大家的回答都瀏覽了一遍,讀后感什么的是沒有的,個人認為,就孩子的教育而言,學校與家庭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學校教育側(cè)重于理性的是非對錯,表現(xiàn)出來就是有考核標準的智力和社會規(guī)則方面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重點則應放在感性上,即春風化雨般潤物細無聲的滋養(yǎng)靈魂的愛??的教育。

愛自己,懂得自尊自信;愛父母,所以飲水思源;愛親友,明曉情義世故;愛萬物生靈,時懷雀躍珍重之心;愛世間美好,于黑暗中亦可尋覓到陽光……

這種教育沒有大綱,不設考試,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身份也并非一成不變,在小確幸與小...
9歲
14歲
想法
想就我家孩子一年級暑假作業(yè)談談家庭的重要。我家孩子的暑假作業(yè)沒有一項是開學需要交給老師的,但任務并不輕松。老師從口算到數(shù)學拓展,從語文課外閱讀到英語下學期預習,從體育的每天跳繩到幫家里做家務等等方方面面,比的上小花生里任何媽媽做的暑假計劃。但是問題來了,有多少家長能按照老師的要求一項不差保質(zhì)保量的完成?老師建了個閱讀打卡群,堅持打卡的不到一半。我想說的是教育方面的那些經(jīng)驗,大道理幾乎人人都懂,可學習靠的是日積月累。所有需要時間堆積才能看到效果的事都是要靠家庭實現(xiàn)的。
11歲
想法
家庭教育,第一不能少了情商教育?,F(xiàn)在的孩子有不少太脆弱,禁不住挫折和失敗,控制情緒能力差,需要家長從小開始慢慢引導,關注,隨著年齡變化不斷調(diào)整培養(yǎng),這一點,一般學校無法做到。第二,家長的教育思路要清晰,每個孩子特點不同,學校教育要講究公平性,有時并不能完全顧及到每個孩子,那么對于學習特別好的,特別不好的,或者偏科的孩子,家長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同時家庭教育要配合好。對于體制內(nèi)和體制外學校的孩子也是一樣,不能走體制內(nèi)路線,又希望孩子如體制外孩子一樣。第三,體育訓練和藝術培養(yǎng)也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