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實意的愛孩子,放下成年人的身段,和他一起成長,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任何事情都非常有意思,都在給我們上課,讓我們思考。孩子說話時多和他面對面,眼對眼,走進他的內(nèi)心。
一定要看見孩子,不是只看見孩子的行為,而是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
底層邏輯:父母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
讓改變發(fā)生:把孩子和問題分開,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我們只是對他的行為表示不滿意,但我們還是愛他的,因為孩子天生是弱小的,他們安全感完全來自我們大人,我們批評指責時,他們害怕我們不愛他了。這件事一定要分清楚。我有一天晚上給兒子說起這個話題:不管你做的多少錯事,也不管媽媽爸爸怎么批評你,但是,寶貝,一定要記住,媽媽爸爸無償?shù)挠肋h愛你。俺兒子都感動的哭了。
試著把愛說出口吧,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羞于出口的,但它的作用確實巨大的。
那天看到一句話,記不得在什么書上了,說孩子的感知力和觀察力非常強,我們大人有時候會口是心非,身心不合意,孩子都能捕捉到。比如,你對孩子說沒事,這次成績考的差沒問題,下一步要努力就行。但是你內(nèi)心不是這么想的,你的細微動作比如皺眉頭等表達不滿的無意識動作,孩子就會捕捉得到。很有意思,所以,面對孩子,我們真的要做到知行合一。
看見孩子: 看見, 是建立美好親子關(guān)系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