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蒙氏”本身并不能作為品質的保證。國內要找真正的蒙氏園很難,首要原因就是真正的蒙氏認證師資非常稀有。如果這家幼兒園的老師并不具備有含金量的蒙氏認證證書,可以說只是徒具其形。
當然有證的不一定比沒證的老師更好。但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條件下,總體而言有認證總比沒認證強。
對于普惠園也是一樣。國家有發(fā)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雖然幼兒園并不一定要學多少書本知識,但是玩和習慣培養(yǎng)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比如上文中就分了健康、語言、社會、藝術、科學五大領域。而習慣培養(yǎng)必須靠有能力的老師去執(zhí)行。否則也就是個口號。很多人理解的“習慣培養(yǎng)”,就是嚴格要求,做規(guī)矩,不合規(guī)矩就懲罰。而當前的幼兒教師大多資歷淺,壓力大,如果工資還不高(普惠),到最后真是一件良心活。
至于別人進普惠園滿意,進國際園不滿意,也只能代表個體經驗。別人小區(qū)的普惠也不是你們小區(qū)的普惠,別人送去的蒙氏也不是你們送去的蒙氏。很少有人把小孩送進不同的園去比較(即使去過不同的,也是不同年齡進,可比性不強)。即使進了同一個園,不同老師帶的也有差距。我們當時回國非常幸運,插班到老師最有經驗也最穩(wěn)定的一個班,就連隔壁班和后來開的新班都不能比,畢業(yè)時有明顯的差別。因為蒙氏園每年畢業(yè)人數不多,我們和別的班一起排練表演節(jié)目,一上臺就能看出哪幾個不是娃班上的。
而相比之下,很多人認為重要的兩點我反而認為沒那么重要:1是學英語。外教面對二十幾個小孩子也未必能讓大家都學得不錯。小孩之間的語言交流影響大得多(我們在新加坡上幼兒園時,英語老師是印度人且口音是標準英式英語,但是最后娃學會的還是新加坡英語腔)。更不用說現在在家學英語效果也可以很好。2是價格。當然每個家庭對價格的敏感度不同,但是會去考慮高價位的幼兒園說明你并不是承受不起。何況只需要交三年;而孩子的幼兒時光是無法重來的。我家因為在三個國家上過幼兒園(兩歲開始,所以三個地方都至少待過一年),明顯感覺到不同的幼兒園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會被后來的經驗所改變,但是絕對不是毫無痕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