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家小兔》這本繪本出版于1942年,已經不能用經典來形容了,稱之為圖畫書中不朽的古典也不為過。圖和文的作者是美國圖畫書界的先驅性人物—瑪格莉特·懷茲·布朗和克雷門,他們還共同創(chuàng)作了《晚安,月亮》?,敻覃愄赜凶约旱膭?chuàng)作理念,她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就像她曾經說過的那樣,是“寫一本簡單的書……讓孩子們能有一小會兒從系鞋帶一類的生活瑣事的煩惱中解脫……來到一個永恒的童話世界?!痹凇短蛹倚⊥谩分校v述了一只小兔子和媽媽玩語言捉迷藏的簡單故事,簡單到了只有幾段對話,但卻讓世界上的孩子們獲得了一種不可言喻的安全感。
在為孩子講這本繪本時,有3點需要注意以及可以引導孩子互動的:
1.幾乎每個幼小的孩子都曾幻想過像小兔子一樣離開家,或是證明自己的能力,或是受了什么委屈,或是考驗媽媽對自己的愛。我們仔細感受下,這本繪本全文都用的是“如果我變成”,說明小兔子并不是受了什么委屈要離開家,而是對媽媽的愛的試探和確認。在閱讀這本繪本的時候,我們不妨可以問問孩子:小兔子為什么要離開家呀?聽聽孩子們的推理。不用擔心是不是孩子內心的投射,我們要相信繪本的力量;
2.繪本中的小兔子真的是想了各種辦法逃離媽媽,上天入地又上山下海,讓我們不禁好奇接下來小兔子會變成什么?媽媽又會給予什么樣的回應呢?不妨在讀了2~3次的“如果我變成”后,我們可以翻頁前先問問孩子:猜猜小兔子接下來會逃到哪里去呢?逃到那里去做什么呢?我們也像兔媽媽一樣給予回應。這里注意了,不去否定孩子的想象有多不實際,繪本中小兔子的假設也非常大膽,所以我們只要扮演好積極回應的兔媽媽就可以了;
3.前面的引導式提問是讓孩子從小兔子的角色出發(fā)進行想象,如果把角色調換,孩子變成是兔媽媽時,面對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的小兔子時,變成園丁的兔媽媽,要怎么找到小兔子?兔媽媽可以釣得到小兔子嗎?讓孩子通過對畫面的觀察,運用自己的認知來提升經驗;
這本繪本不僅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更是給到我們家長2個育兒啟示:
1、面對小兔子沒由來的提問時,不得不佩服這位機智的兔媽媽。她不僅沒有驚訝,甚至沒有問一個為什么,并且都認真的一一回應。而在實際的生活中,面對孩子這樣莫名其妙的假設,有多少媽媽會直面回應,而不是滿不在乎岔開話題?有多少媽媽能捕捉到孩子這些話語和行為背后的用意盡力回應,而不是為自己找各種借口做不到而直接放棄回應?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會試探家長的底線,也會不斷試探你對他的愛,這是孩子自我價值和安全感建立中的必經過程。孩子們需要我們通過語言和行為舉止,來明確表達我們對他的愛,讓他可以確認我們對他的愛;
2、如果細細感受會發(fā)現(xiàn),故事一開始面對小兔子的假設,媽媽的回應給人有一種“逃不出我五指山”的步步緊逼感。當媽媽發(fā)現(xiàn)她愛的方式讓小兔子越逃越危險時,兔媽媽回應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從一開始的控制和占有,到后來兔媽媽盡其所能助力和陪伴時,小兔子終于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答案而回家了。兔媽媽是智慧的,會關注孩子言行和心理的變化做出調整。也提醒了我們:愛不是占有,是陪伴,是尊重,是等待。每個父母都應當給孩子幼小的生命一個自由,有包容度的成長空間。比如:在可允許的范圍內,可以盡量的多滿足他們的各種想法,即使對于孩子來說有一些危險的嘗試,父母可以在一邊做好保護措施,豐富孩子的體驗,積累經驗。
l 為孩子讀書名、作者、出版社的名字,養(yǎng)成正確閱讀習慣。
l 和孩子一起觀察封面,猜猜兔子媽媽和小兔子在干什么呢?
l 猜猜扉頁上的小兔子在等誰呢?
①小兔子為什么要離家出走呢?
②猜猜兔媽媽聽到小兔子要逃走會怎樣做?
③如果你是兔媽媽你會怎樣做?
④小兔子都想了那些辦法逃離兔媽媽?
⑤兔媽媽用什么來做魚餌?
⑥為什么要變成撲魚的人呢?
l 兔媽媽變成爬山的人的時候:
①兔媽媽做了哪些準備?
②兔媽媽有找到小兔子嗎?
③小兔子又變成了什么來躲開媽媽?
④讀到這里,不妨問問孩子知道什么是園丁嗎?
⑤媽媽成園丁后,要怎么找到小兔子?
⑥小兔子還變成什么了?
⑦兔媽媽為什么要變成走鋼索的人?
l 當小兔子變成小男孩后:
①猜一猜小兔子還想逃嗎?
②觀察一下,小兔家的菜地里有哪些蔬菜?
l 讀完繪本后可以問問孩子:
①小猜猜看小兔子之后還會逃走么?
②假如你們是小兔子,你們會變成什么呢?
繪玩任務
講讀后媽媽可以模仿書中的情景,跟孩子玩一場愛的捉迷藏。模仿繪本中的情景對話,寶寶模仿小兔子的語氣進行設想,“如果...我就...”媽媽模仿兔媽媽的語氣給予回應。“如果你變成了...我就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