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公眾號寫的很不錯,和大家說一說英語啟蒙聽說讀寫的“讀”。分享一下,希望對孩子的英語有幫助
英文中的讀是建立在有了聽說之后,會自然發(fā)生的事情。
很多人認為讀是學英語理所應當的一步,因此要求孩子一開始就要開口。有時候適得其反,逼得孩子不想學英語。
讀,其實和我們理解的讀出聲音是有一定差別的。
我把讀分為4個階段:being read to、reading along、reading aloud、independant reading。
第一個階段是being read to,就是聽書,別人讀給孩子聽。
就和我們說話一樣,一開始都是聽,聽過才會說。那讀也是這樣,一定要有人演示過,孩子才會讀。在這個being read to的階段,孩子不需要認字,不需要拼讀,不需要答題。就是聽。
那作為家長,這個階段應該怎么讀呢?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選擇繪本。一定要選擇和孩子年齡相匹配的繪本。
讀的時候盡量讓"文“”圖“對應。比如讀到cow,就指書上的牛。初期啟蒙階段很多經典繪本都是字少,圖美,重復多的設計。
如果家長很怕讀很多字的,試試這個作者:Sandra Boynton.我們上上周讀的那本moo, baa, la la la就是她的書。她的書一個特點就是字少,但是圖片非常幽默,大家如果英語不好,不妨試試她的書。這幾本都不錯
還有一位教Emily Gravett也是有這種簡單字少,但有意思的書。
還有這個hug,一本書就3個詞,哪個媽媽都會念。
這個being read to的階段,是要一直持續(xù)到孩子independent reading之后的。
第二個階段是read along,就是跟著讀。
聽得多了,孩子開始了解到文字會傳達意思,文字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文字和圖片有對應關系,文字是可以講故事的,這樣就是建立好了良好的前閱讀期基礎。
孩子會開始去探索聲音,模仿聽到的聲音。這就是跟讀的階段。跟讀的階段我們需要注意給孩子的語音輸入源。如果自己是好好練過了,那我們可以讓孩子跟我們讀。如果是自己不夠把握,就讓孩子聽原版音頻,點讀筆在這個階段是非常好的輔助品。
跟讀的時候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短句開始?;蛘邚捻嵨牡淖詈笠粋€押韻詞開始跟。慢慢地擴充為跟一個短語、跟一個句子,不要一來給太長的,嚇退孩子。
Reading along的階段,也是沒有要求孩子去拼讀,認字的。孩子只是在跟聲音,跟語調,最好不指字,而是去指語言對應的圖片。
這里強調一點跟語調。以后孩子口語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和語調有關。英語中的語調不同,就有不同的內涵。所以語調的模仿很重要。跟讀語調在這個階段,可以多多的強調。
reading along這個階段持續(xù)下去,到孩子積累了足夠多的聽力口語詞匯(約700-1000詞)后,可以開始自然拼讀的學習,這就進入reading aloud大聲朗讀的階段了。
大聲朗讀的階段需要孩子們掌握好自然拼讀規(guī)則和220個常見詞。這些是以后自主閱讀的基礎。
自然拼讀的學習,從學會26個字母名(字母的名字念法)后開始。字母音(字母的發(fā)音)可以按照s a t p i n m d....這個順序去學,不按照ABCD的順序。因為這個是按發(fā)音頻率高低來排的。先學會一點,例如s a t p就能拼出sat, tap, pat等等好多的單詞,就能樹立起很好的拼讀自信。
而如果ABCD,大概能拼讀bad而已。孩子的拼讀自信就需要在26個字母都學完后才建立,這個戰(zhàn)線太長,很多孩子感受不到成就感就想放棄了。
學規(guī)則的同時,讓孩子在讀本中去練習。學完s a t p,送上兩本全是由這些發(fā)音組成單詞的分級讀物書。孩子讀完滿滿成就感,覺得自己能讀完一本書了,就會繼續(xù)往后讀。如果單純學了規(guī)則,無處運用,久了也忘了。
在學習自拼讀分級讀物的階段,孩子慢慢就學會了大聲拼讀,朗讀。等到自拼所有規(guī)則學完,記得再多練習一些分級讀物,這樣孩子才得以鞏固這些規(guī)則。牛津到5階段學完所有自拼,建議至少分級讀到7再不讀分級。
reading aloud通過分級建立了自信。那么要怎么過渡到自主閱讀呢?
橋梁書就該出場了~
橋梁書就是幫助孩子們從全是圖畫的繪本過渡到全是文字的章節(jié)書的書。這類書是有插畫,但不像繪本那么多,有大段文字,但也不像章節(jié)書那么多。推薦Owl diaries貓頭鷹日記, Horrid Henry橋梁書系列。
橋梁書多讀幾套之后,就進入初章書的閱讀,注意到了初章的階段,也許有的孩子就不想讀出來了。這是因為大量的文字需要占用他們的腦容量去思考。所以如果他們不讀出來,不要強迫。
很多家長不知道怎么樣去看孩子讀懂了沒有。我們可以裝作請教的樣子,讓孩子告訴我們內容,或者對某部分的內容提出疑問,疑問是最好的檢驗有沒有讀懂的方式(為以后做閱讀理解打下基礎)。
初章書過后,孩子就可以進入章節(jié)書的閱讀了。這個時候就已經不需要別人幫忙,他可以自己獨立完成閱讀,進入independent reading階段了。
這個時候往往孩子是默讀的silent reading。但是每天可以拿出一兩段來練習大聲朗讀。因為大聲朗讀可以調動到更多的感官,鍛煉我們更全能的語言反應能力。
對于讀的內容,我以前公眾號有寫過一些文章,大家可以翻看一下:
書單 || 1-6歲,50本不得不讀的經典繪本
買了那么多,你家繪本配置科學嗎?
0-3歲的小朋友繪本挑選全攻略
對于讀的方法,我想聊聊以下6點。這6點大框架是從吳敏蘭老師那里學來的,感覺很受用。
1. 環(huán)境的建立很重要
家里要是一個有書的環(huán)境。從小就把書當成玩具給孩子。家里有舒服的閱讀角落,孩子的書放在書架上孩子夠得到的地方。這些小細節(jié)都可以影響閱讀質量。
2. 習慣的養(yǎng)成很重要
一周讀2小時,如果放在一天讀完,那么孩子可能一周后就把讀過的內容忘完了。而如果2小時平均分配到7天,每天15-20分鐘,那么孩子會記得更牢。更重要的是,他們會養(yǎng)成這個每天閱讀的習慣。
3. 不斷重復很重要
還是那句話,繪本不便宜,請把它用到極致。每一遍的閱讀,孩子的關注點都是不同的。第一遍ta想要搞清楚書在說什么。第二遍繼續(xù)搞清楚說什么。第三遍熟悉了內容開始去看書上的細節(jié)。第四遍也許小腦袋瓜子開始演電影。第五遍可能他都有改編了。所以一本書真的不要只讀一遍。
我個人的做法是:每周臥室小書架上放5-10本,這周都是讀這些,每本基本都可以重復3遍以上,下周再換一輪(可保留3本孩子喜歡的)。
怎么做到入學前1000本繪本?首先你需要做好這件事
4. 共讀的方法很重要
理解是第一位的。很多家長問我是不是全英文思維就不能翻譯。
當然不是!前些年提倡沉浸式學習。不管你懂不懂,把你放那個環(huán)境里,你多聽就懂了。來,我每天給你播放1小時俄語,請你一個月后告訴我你會俄語了嗎?
近年來學術界已經開始不抗拒翻譯了,強調”可理解的輸入"。當然如果你很會選書,圖片和文字一一對應,不需要翻譯。當然如果你本身英語語言能力比較好,可以用簡單的英語解釋難的英語,不需要翻譯。但是大部分媽媽都不是這樣的超人媽媽。大部分媽媽的英文并不是特別特別好。那第一遍共讀的時候,圖片解釋不了,用英語不會解釋,那就用中文解釋。
不要留著一個疑惑給孩子。記住一點:可理解輸入!可理解輸入!可理解輸入!
但是注意一點,和孩子共讀的時候第一遍可以翻譯,第二遍可以翻譯,第三遍就不要翻譯了,聽原版。多聽幾遍原版,我們也保證了原版音頻的輸入,也有了理解化的輸入,這多好。
5. 得到樂趣很重要
孩子通過繪本能得到樂趣,而不是為了語言學習而讀繪本。
在read aloud之前就讓他們享受樂趣吧,家長不要太功利,不要讀書有用論。很多書有些人看起來沒什么意思,沒什么意義,沒用,但真正埋下的種子有多厲害,是家長預估不到的。
6. 與生活連結很重要
選擇和孩子生活有聯系的繪本,讓他們更快進入角色。有的人會問不是要拓寬眼界嗎?全選和孩子相關的,那不是很狹隘。這就要看我們怎么把繪本和孩子建立連結了。好的繪本就是有這種效果。
這6點做到了,親子共讀會進行得比較順利。
最后一句話結束:There are many ways to enlarge your child's world. Love of books is the best of all. --Jacqueline Kenne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