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決定看完一本書就寫一個書評,就從這本書開始吧~
孫瑞雪應(yīng)該是蒙臺梭利理念的踐行者,她把這種理念運用于自己創(chuàng)辦的幼兒園里。書中的很多案例都是幼兒園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文中對0-2歲小朋友的敏感期涉及較少,我在想可能是因為幼兒園的小朋友2歲以前比較少的緣故~
整本書看下來,中心思想是教導(dǎo)家長在孩子敏感期到來時順勢而為,不要過多阻撓和干預(yù)。孩子的每一個言行都是有原因的,家長不要過多干預(yù),橫加阻攔。保護孩子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內(nèi)細心呵護,再輔之指導(dǎo),效果會事倍功半~如果敏感期沒有重視,可能會延長這個敏感期的時間,或者會在未來某個合適的時間再次出現(xiàn)。但大多數(shù)時候,敏感期被打斷就從此錯過了~
文中的例子有的會讓人忍俊不禁~比如到了秩序敏感期,必須要按照孩子內(nèi)心的秩序行事,否則就要重來。對于大人來說會不勝其擾,趕時間的話更是會內(nèi)心煩躁。對于孩子哭鬧或者重來的要求覺得是在無理取鬧,可能沒看過書的大部分家長都會覺得孩子很任性,不聽話,要給他“立規(guī)矩”了;還有個小朋友,到了自我的敏感期,覺得什么東西都是他的,要把小便和大便都帶回家……如果家長能在孩子出現(xiàn)某種言行的時候明白他到了這個敏感期,就會以一種寬容和平常心對待這些行為,而不是認(rèn)為孩子大了不聽話了~
雖然小寶才14個月,還在經(jīng)歷口和手的敏感期??墒窃谂惆樗臅r候也會注意讓他自由發(fā)展,不打擾他的自我成長。有一次他在玩積木,雖然他還不會搭,可是會把積木從桶里倒出來再放進去,一次一次,樂此不疲。我想到書中的空間敏感期,覺得他這是在用積木探索桶的空間。本來還在身邊碎碎念“這是圓形,這是正方形,這是紅色的,這是藍色的”可是看他放的那么專注,又覺得不能打擾他,于是我就靜靜地看著他玩了十多分鐘。
最后,我覺得這本書只是個敲門磚,為我敲開了育兒的大門,推開門才發(fā)現(xiàn)書籍浩如煙?!酉聛頊?zhǔn)備看完孫瑞雪老師的另外兩本書,以及蒙臺梭利系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