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贊同幾位花友提到的“學習是本能,不需要獎勵,但是會鼓勵學習的態(tài)度”。
我家老大小的時候(學前和一年級),我會做表進行積分獎勵,月初商量好月底達到多少積分兌換相應禮物。一兩個月內看似有效,但長期來看引導孩子做事、學習都是為了得積分、換禮物。后來老大的內驅力明顯不足。雖然不能全怪積分獎勵這件事,但是也有一定的關系。這也算是養(yǎng)老大過程中踩過的坑吧!
現在二寶又到了這個年齡段,我沒有再搞積分獎勵,但是每個月會給他10元零花錢。他一開始會買植物大戰(zhàn)僵尸卡片和奧特曼卡片,以及放卡片的冊子,但是現在開始攢錢,因為想買的玩具80多塊錢。關于給娃零花錢的好處,回頭單聊。娃的學習情況我也會做表,但這表都是給我自己看的,不會拿來要求娃。
對于娃好的學習態(tài)度,我會及時給予積極肯定。比如他做題時遇到小困難,但是自己獨立思考后終于做出來啦;比如他在學習中發(fā)現了規(guī)律啦;比如他提出了一些不錯的問題啦……我都會立即肯定。如果是提出問題,就陪他一起找答案。比如前幾天,我們在看故宮主題的書,還買了日晷DIY,他就問出這樣的問題:“媽媽,日晷得有太陽才能看影子知道時間,那古代陰雨天和晚上怎么知道時間呢?”我們家里還有一套“螞蟻城堡”,用來觀察螞蟻。爸爸說千萬不要把螞蟻放出來,不然它們會把家具咬壞的。他又問:“媽媽,那故宮的柱子都是木頭的,它們是怎么不被螞蟻咬壞的呢?”這都是超棒的問題,不是嗎?我陪他一起找答案,當找出答案后,他很樂于知道。
有點跑題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獎勵是一把雙刃劍,它會帶來短期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會傷了長遠更需要的學習自驅力的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