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0-11-13
看情況吧,我覺得,不過我家大概是四套左右分級刷過來的,因為有時候刷不動了我就只能換一套然后就這么螺旋上升了。。。原理不清楚。。周邊還沒有一套分級上橋梁都。。。。三套打底。有的更多。。我準備了三套橋梁。。朋友說不夠。。。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10歲
想法
問題:學英語,有沒有必要同時刷幾種分級繪本?

回答:看小孩興趣,一般準備幾套:

1.海尼曼G1,覺得分級不是那么明顯,G1看完就處理掉了,沒有繼續(xù);

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圖書館系列,其中前三個圖書館系列已經(jīng)讀完;第四圖書館打算寒假拿出來聽一聽;

3.牛津樹是從5開始刷的,刷完5-9,屬于看完聽的系列,反復聽,帶娃走上了聽音頻之路;
15歲
想法
幾套分級閱讀
?選一套做精讀閱讀

?N套為泛讀

?有書的就閱讀(大童),選一套沒有書的做聽力
經(jīng)常幾套交叉螺旋上升,感覺同類閱讀材料一起反復換著讀,不用特意背單詞,很多詞就認識。比如我家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 和SAZ ,國家地理在上半年交叉讀,很多科普知識他都知道了,而且明顯能力提升很多

現(xiàn)在回到小說類library3,今年春節(jié)時還覺得挺難要讀40多分鐘,現(xiàn)在可以不到20分鐘就自己搞定

分級,要不停的換,各種類型都要涉及一下
9歲
想法
對于我家這種情況來說有必要。

我惰性大,經(jīng)常犯懶,不換著花樣刺激一下興趣容易堅持不下去。不同分級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內(nèi)容、配圖,換一換不會無聊。大人都這樣更別說娃了。

不同分級的搭配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檢驗成果,建立信心。比如牛津樹讀到一定程度讓娃看一看raz,發(fā)現(xiàn)都能聽懂讀懂,開心!再看看紅火箭,都懂,不錯!

再說不同分級之間還有查漏補缺的作用,所以我會搭配使用。
8歲
想法
必須的啊。學語言就像寶寶小時候?qū)W說話啊,就跟身邊的固定幾個人學說話好還是經(jīng)常出門跟左鄰右舍聊天學說話快啊,自然是后者。

學英語也一樣,如果把牛津樹比作家里人,那可以用RAZ做左鄰右舍,相輔相成,自然會水到渠成。至于把哪個做主導,就看娃的興趣就好,畢竟這些分級閱讀都是經(jīng)歷過多少年都是非常成熟的產(chǎn)品。只要堅持,結(jié)果都會是棒棒噠。
8歲
想法
有必要吧 一種感覺有點單一,我自己選的是兩種,牛津樹和RAZ,兩個相互補充,查漏補缺,一個興趣為主,一個基礎部充。相互聯(lián)系,一起學習。雖然這樣進度可能會慢一點,但是我覺得真扎穩(wěn)打,效果還是不錯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3歲
想法
這個最好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家是raz加牛津樹,raz偏非虛構(gòu),牛津樹偏虛構(gòu),兩種交叉著來。牛津樹刷到高級別會越來越吃力,這個時候換raz就剛剛好可以積累一下生詞和句型,然后等著raz生詞太多的時候再回到牛津樹娛樂一下,目前下來還算順利,沒有明顯抗拒情緒。
7歲
9歲
想法
當然有必要啊,一套分級讀物根本不夠的。以花友最推崇的牛津閱讀樹為例,娃不可能能一直暢通無阻的從1讀到12,中間肯定會卡在哪個階段。為什么會卡呢,因為前面基礎不夠扎實,只讀一套分級讀物娃的詞匯量和聽力水平跟不上,需要用其他平級分級繪本來輔助,增加詞匯量和聽力水平。
8歲
想法
我的感覺是一直讀一直分級很容易偏食,孩子也會失去興趣,特別是像raz這種比較枯燥的科普分級。所以還是多幾套配合比較好,特別在孩子遇到困難的適時候,多橫向拓展一下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我家是raz為主,副線用過培生,海尼曼,I can read。后面識字準備上牛津樹
4歲
12歲
想法
沒有必要一天刷幾種分級繪本,但是建議要多刷幾套繪本。剛開始,可以用牛津樹調(diào)動興趣,再可以看看圖一、圖二等圖書館系列。然后系統(tǒng)刷RAZ,循序漸進的提升水平,跟讀,做QUIZ。有的人喜歡刷大貓,還有的刷紅火箭,還有的刷SAZ,看個人時間…
12歲
想法
學英語有沒有必要同時刷幾套分級?

回答,我d家就是好多套分級爬上來的,讀完的分級如下,《海尼曼gk,g1,g2》,《牛津樹1-9級》,《razaa-i》,《蘭登1,2》,《圖書館1,2》,《i can read1,2,3》等等
沙場秋點兵
沙場秋點兵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