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的是BBC的《恐龍星球》因為是個恐龍迷,隔幾個月到半年就要集中頻繁看一段時間,從4歲多到7歲,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以至于很多場景都能背下來。
其次是BBC的《Do you know 》反復看到每一集都差不多能夠背下來。上周和娃一起讀RAZ—M里一本書,讀到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時,被娃糾音了,說我停頓的點不對,一聽音頻果然,驚訝娃第一次遇到這個單詞怎么知道時,她不屑地說:“我早就知道?。 禗o you know 》有一集,有講到?!苯又枥锱纠脖沉艘欢螝馀菟闹谱髁鞒蹋缓蟾嬖V我可樂雪碧里的氣都是這么加進去的。好吧!認得它是不可能的,聽力詞匯里有它是肯定的。
隨著認知提高,國家地理的《Science of stupid》成為了目前的新寵。
中文最愛《故宮100》,偶然接觸到,母女倆愛到不行,文案驚艷到我,內容吸引到娃。孩子年齡小,中文詞匯量匱乏,雖然興趣很大但是解說詞過于考究孩子很多聽不懂,要求講解,于是下載打印出臺詞本,開始講那些孩子理解不了的詞,例如:稍縱即逝、天圓地方、天子、九五至尊、社稷、祭祀、榫卯結構......
之后紀錄片里出現(xiàn)的很多內容會在生活中被孩子留意到,黃鶴樓翹角上龍頭魚尾有厭辟火災寓意的螭吻,銅鐘上助鐘聲洪亮的浦牢,雌雄大石獅子的寓意以及它們的擺放,等等。中國元素的東西逐漸被留意到,黃鶴樓為什么用的是黃瓦?那不是皇帝才可以用的嗎?我們家的家具有螺絲釘,可爺爺家的一個螺絲釘都沒有看到,木匠是使用了榫卯結構嗎?
央視10臺探索發(fā)現(xiàn)頻道,經常會放各種國內外優(yōu)質紀錄片,而且重復播放頻率很高,孩子尤其喜歡動物類,科普類,于是在逛科技館和自然博物館,看到場館展示的東西時,興奮激動又急于分享給周圍人的狀態(tài)亮瞎了老母親的眼睛,原來不知不覺孩子們已經在記錄片中收獲了這么多。
它們帶給孩子豐富知識的同時又吸引著孩子們去發(fā)現(xiàn)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