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雀推薦沈石溪自傳體小說《我的小時候》,這本書是小孔雀2015年一年級暑假讀的。作家沒有寫作他擅長的動物故事和叢林法則,而是講述了自己的童年,從他幽默、生動的語言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出身貧困、怯懦膽小甚至動不動就哭哭啼啼的孱弱男孩,是怎樣面對人生各種的世態(tài)炎涼,是如何在物質(zhì)誘惑與人性良善上取舍,是怎樣一步步從泥沼中抽身,走到光明而充滿了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作品中大量上海方言的使用讓我們看到了與寫動物小說截然不同的沈石溪,讓我們感受到作家弄堂里不一樣的成長經(jīng)歷,體驗(yàn)到一種親近而又有距離的感情。小孔雀最喜歡的故事是《哭比笑好》,沈石溪小時候的很厲害,一哭就是四十分鐘,外號叫“哭觸包”。他有個朋友叫小猴子,特別喜歡笑。小猴子買餅時偷大餅,第二次被發(fā)現(xiàn)被燒大餅的鉗子燙、被爸爸打也不哭,他傳授沈石溪秘訣就是在心里報復(fù)對方。后來他倆一起偷西瓜,在派出所沈石溪就想象怎么去報復(fù)警察和賣西瓜的人,想到讓警察聞馬桶,讓賣西瓜的人帶100個西瓜皮做的綠帽子就笑了,可后來還是哭了。長大以后沈石溪聽別人說小猴子從盜竊到搶劫,最后因?yàn)閳髲?fù)殺人走上了刑場,他覺得還是哭比笑好。小孔雀懂得犯了錯誤哭能緩解心情,認(rèn)識到錯誤,笑說明沒認(rèn)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會犯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