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最近喜歡辛棄疾的詩詞
兩次考試作文都寫了辛棄疾
這是第二篇
人是要有一點(diǎn)精神的
一柄積累塵埃的劍,一腔沖殺戰(zhàn)場的血,一曲泣血迸空的詞,一支揮毫潑墨的筆。
題記
少年豪情正勝,單槍匹馬,正飛馳沙場。一腔熱血,他追上了叛徒,將其斬殺。那一年二十一歲血?dú)夥絼偟乃€不叫稼軒,還奔走抗金戰(zhàn)場,還渴望能南歸入宋。
其實(shí)他出生于金朝官員之家,卻咽不下下那一口被他族壓迫之氣。于是二十一歲歲起兵反金,曾單槍匹馬追殺叛徒,率數(shù)十騎入敵營取敵性命,戰(zhàn)果頗豐。
可是等他南歸,成為宋之子民,卻是一貶再貶,不消說北伐,連手中的劍都已成了一支羊毫軟筆,只能在淚灑宣紙之時回憶那“沙場秋點(diǎn)兵”。
他多么渴望“了卻君王天下事”,但上書《美芹十論》,卻無人聽從;他寫“他年要補(bǔ)天西北”,但三代君主的召對都使他失望。他被人稱是神獸“青兕”,“力能殺人”,卻從無用武之地。
“閑愁千斛”主宰了他的余生,他也試著追隨五柳先生,過那“平泉草木”與“東山歌酒”的生活,在帶湖“同盟鷗鷺,自號稼軒”??墒?,他心中總涌動著那來自少年之時的精神:報國,北伐,抗金!
稼軒,到了最后還是忘不了家國,忘不了自己的本色與精神。
或許他到了暮年,心中還是有著那個尚“不識愁滋味”的少年,那馳騁沙場的豪氣沖天,以及那反抗侵略與捍衛(wèi)家園的精神。
他從來都愿“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盡管一再受挫,無人追隨,朝廷甚至禁止他參加好友朱熹的葬禮,但他沒有忘記少年時期的雄心壯志。到死,他都沒有放棄收復(fù)失地的夢想。
稼軒郁郁而終,終沒有看到北伐的誓師,他最后留下的,除了未完之志和千首豪詞,就是他的精神了。
南宋已亡,天子已逝,當(dāng)年的風(fēng)云也已化作了塵土,千年之后,在辛詞中遇見了稼軒,我們?nèi)詴潎@他的英雄之志,贊嘆他的“文人本色是將軍”,贊嘆他的詞,不僅數(shù)量最大且質(zhì)量極佳。
但是,我們最當(dāng)銘記的是他的精神,他的愛國,他的堅持,他的豪情萬丈,他的初心不改。也許,他曾寫下的“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bǔ)天裂”,便是他一生精神的寫照。
畢竟人是要有一點(diǎn)精神的。
記。
稼軒。
記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