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作文系統(tǒng)性建議

2020-12-4 17:17 原創(chuàng)

看到一篇難得的好文,和大家共享。

說到作文,幾乎所有家長都有正確的認知——作文是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但是,擁有長期培養(yǎng)意識的家長缺乏的是實際的培養(yǎng)方案。

從孩子開始寫作文到小升初、中考、高考的每個階段,如何去做是每個家長都在面臨的難題。這一次張興東老師帶來自己獨創(chuàng)的作文培養(yǎng)計劃,為家長們提供一個方案、一個思路供大家參考。

作文培養(yǎng)計劃從應試走向非應試、從虛假走向真實。在張老師看來,走向真實(非應試)的必經(jīng)之路正是虛假(應試)。應試與夯實的語文素養(yǎng)并進,是張老師作文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

以下是張老師作文培養(yǎng)計劃的主要理念和具體方案,分享給大家。

01 中學作文的終極困境 文以載道

很多人“責怪”作文的頑疾是不真實,而表象則體現(xiàn)在寫不出來、不知道如何寫。“糊弄”是大多數(shù)學生面對作文的消極態(tài)度,更談不上真情實感。

基于這樣的現(xiàn)狀,我認為虛假和沒有東西可寫都源于4個字——文以載道。這跟老師無關、跟教育制度無關、跟學生人格也沒有關系,這是文以載道必然存在的副作用。

文以載道是宋代理學家周敦頤所主張的文學觀點,認為文章是用以闡述圣賢之道的。在當今中小學生的作文訓練下,文以載道更多地是指一篇文章必須要包含一個正能量的中心思想。

只要文以載道成為作文的共同要求,作文就一定難以保持真實。原因有二:

其一,既然我們試圖追求文章的真實性,那么必然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中學作文往往過度要求完整性和情節(jié)性,尤其故事要有起因、經(jīng)過、高潮和結局,同時具備波折性。

然而具有一定生活經(jīng)驗的人知道,戲劇性、曲折性的故事很少存在在日常生活中。現(xiàn)實和作文考題有著天然的沖突。

其二,所有中學作文都潛在要求文章具有波折性,而波折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單一歸因。

什么叫單一歸因?比如,鋼琴考級那天“我”感到很緊張,可是后來媽媽的一席話鼓勵了我,我放下了緊張不安的心情,發(fā)揮得很好,最后成功通過了考試。

這就是單一歸因,即便我們都知道,做成一件事是眾多因素的結果。但是,只有單一歸因才可以將一篇文章從起因、經(jīng)過到高潮、結局濃縮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中。

當成人們要求一個初中生有想法、懂思考,并且完完整整的寫出一篇正能量的作文時,這個孩子就離真實越來越遠了。

如果想讓中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放棄寫熱愛祖國、歌頌母愛等宏大的主題。

但是教育部門絕對不可能這樣做,因為這跟整個中國古代的價值觀、傳統(tǒng)文化是背道而馳的。這是中學作文的終極困境,也是許多學生無論如何寫不好作文的根本。

02 

作文困境如何破?

中學作文的終極困境難以直接擺脫,但是問題可以迂回解決。我的作文培養(yǎng)計劃是從應試走向非應試,應試是基礎,非應試是超越。

01 第一階段: 搞定應試,投其所好

大家要知道中考的時候作文一般要拿到接近滿分比較好。作文分數(shù)一定要在39分左右才能考市重點或者比較好的學校。

有的同學說我小學的作文分數(shù)很高,但是小學的作文分數(shù)沒有參考價值。小學作文滿分30分,老師恨不得都打29分、30分。但是到了初中作文的平均分是31分、32分,意味著稍微寫得不好就扣掉將近10分。

從初一上學期到初一下學期的期中之間,完成作文培養(yǎng)第一階段的目標:將作文從平均分31分提升到35分,并保持穩(wěn)定。

初中作文能穩(wěn)定保持在35分就已經(jīng)是強者了,那么如何將中學作文寫到35分的水平呢?

絕對不能寫小學。只要寫的是小學時發(fā)生的事,35分就一定跟你沒有關系了。寫小學階段的事有種吃老本的感覺,并且格調不高,將小學的作文套來套去拿到初中來用更是無用功。

小學階段所儲備的作文不能再用,那么就著手儲備初中常見作文主題。

親情類需要一篇,一般考題會要求寫母愛。大多數(shù)母愛主題的記敘文會寫到“雨中送傘”、“媽媽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等,這是簡單而樸實的母愛,但卻不能取得高分。

我記得我曾經(jīng)帶過的一個學生,初一的時候寫了一篇關于母愛的作文。他寫道媽媽不讓我報很多的課外班,而是要采取老子的無為之道,培養(yǎng)我自主學習的能力。經(jīng)過幾年的成長,我很感謝媽媽當初的決定。

這就是寫媽媽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格調不低,而且立意比較新穎。

成長類需要儲備一篇。成長類就是寫學習鋼琴、小提琴、舞蹈等才藝的事情。基本套路是“我”要某個才藝演出比賽,描寫賽前準備階段我練習得多么刻苦,中間經(jīng)歷了哪些挫折,受到了哪些鼓勵,最終取得了什么樣的好成績。

第三篇作文準備個游記類。以景色描寫為主,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評價、審美能力。

這三篇文章準備好考試一般都能用上了,直接背下來就可以。但前提是這三篇是經(jīng)過老師的指導反復打磨過的,并且要脫離小學思維。

投應試之所好,中學作文保持在35分之上之后,我們開始走向作文培養(yǎng)的第二個階段——超越考試。

02 第二階段:超越考試

在這里我要給大家一個忠告,如果一直滿足于35分的套路作文,那么你的作文之路早晚會廢掉。這也是我們必須超越考試的原因。

我曾經(jīng)的一個學生,從初一到初三作文編得一直非常好,但是不閱讀。所有的作文都不是自己生活原汁原味兒寫出來的,不是真情實感。所以結局是什么?結局就是一直到初三水平其實并沒有增長,他的作文成了無源之水,到高中作文成績立即下降。

自以為考試好就是一切的同學不知道的是,語文絕對不能被考試所束縛。

兩篇同樣得了38分的作文,在我看來一篇可能意味著你的作文已經(jīng)起步了,另一篇則意味著你的大腦已經(jīng)“將死”了 。二者的評價截然不同,所以第二個階段一定要擺脫考試。

1、從多讀書到多模仿

我認為寫好作文需要三個條件:必須要有真實的情感和思想;必須經(jīng)歷一件有完整性和波折性的事情;必須有優(yōu)秀的文筆。

正如我們前文所說,生活中很難碰到跌宕起伏、情節(jié)緊湊的事件,而對于思想還在發(fā)育階段的中學生而言,想寫立意深刻的感悟也很困難。

因此文筆是相對容易入手的一個方面。

訓練文筆好像從來沒有一個體系性的方法,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多讀書、多摘抄好詞好句。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看什么書?摘抄哪些好詞好句對提升文筆有幫助呢?文筆不好去讀《水滸傳》真的有用嗎?

這些問題從來得不到體系性的解答,原因在于很多老師也不知道如何訓練文筆。而對于學生來講,看起來無可救藥的作文實際上已經(jīng)用盡了學生能想到的所有詞匯量。

文筆好的人更像是擁有了一個別人觸不可及、艷羨不已的魔法。其他人如何才能拿到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呢?

我認為要從模仿開始。

有句俗語叫“天下文章一大抄”,這個抄其實就是模仿?,F(xiàn)在很多的作文課之所以無效是因為學生不會模仿。當仿寫成為習慣,模仿進行到第20個,等到第21個時候學生自然能夠寫出來。通過模仿,學生習得寫作技巧,對作文逐漸有了把控感。

模仿的關鍵是將一件事中最難寫的段落寫好。作為整篇作文的“頂梁柱”段落,它的質量影響著整篇作文的分數(shù)。同時,這個核心段落也是展示學生文筆的地方,一定要將自己的文筆秀出來。

這個階段我通常會確定一個統(tǒng)一的主題,全班同學共同寫這一個主題。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有橫向的比較,而且這不同于一整篇作文,只是段落描寫,高下立見。

當然這個主題不能是傳統(tǒng)的作文主題,比如“一件難忘的事”“我的理想”之類的,而是“秋天的落葉”“聽雨聲”之類很細節(jié)的主題,越細微越能體察一個人的觀察和描寫功力。

在仿寫的過程中,我會挑選出一些適合模仿的名家名作。學生在仿寫的時候同時也在鑒賞名篇名段,看到高手是怎么寫文章的,然后試著將好的仿寫段落揉到自己的文章中。

接下來就是將文章“拼接”完整,思考一個新穎的立意,根據(jù)立意完成剩下的作文。這部分跟仿寫一樣的困難,仿寫考察文筆和觀察力,立意則考驗一個人的思想深度。

2、“散文式”作文

非應試作文追求的是真。而散文式寫作是達到真實的最終解決之道。

我在給我的學生進行“散文式”寫作訓練的時候,會找特別難描寫的事物。比如,一片樹葉掉到地上大概需要兩秒鐘,將這兩秒鐘寫成一個200字的片段;或者我會給學生放一段歌,將這段歌描寫出來。我有大量刁鉆的描寫主題,為的就是訓練學生的描寫能力。

另外我還會培養(yǎng)議論,文章、題目都給你,學生只需要在后面議論,讓文章更有意義。我允許學生查閱資料,但是最終的立意一定要不一樣。

這兩個“散文式”練習完全是非應試的,訓練起來很難。

我有個學生寫銀杏樹的凋零。銀杏樹在秋天的時候金黃一片非常美,但是樹葉掉落的也很快。有的時候一場夜雨或者一陣秋風,就落得滿地銀杏葉。聯(lián)想到生命的輪回,這是很殘忍的事情。

通過樹葉的凋零,我們可以想到生命的精彩也可以想到生命的短暫。我的這名學生想到的是老師一屆一屆地把自己的學生送到遠方,就像銀杏樹葉一樣,零落滿地,隨風飛舞,那一刻他跟老師產(chǎn)生了共情。

這個立意就不錯,而且很能帶動人的情緒。但是這個是很難寫的。所以,我們不能等到學生到了高中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后再開始作文教育。我們需要在小學、初中開始就培養(yǎng)“散文式”寫作。

散文的特點就是真實,因為散文沒有故事性所以不需要虛假。雖然很多學生沒有經(jīng)歷過大起大落的人生困境,但是卻有很多平淡生活的感觸。因此,對于中學生而言,“散文式”寫作消除了一部分文以載道的副作用。

03 第三階段:回歸考試

到了初三上學期寒假開始回歸考試,備考中考作文。重新經(jīng)歷第一階段的練習,準備五篇應試作文足以應付中考作文。

經(jīng)過了應試、非應試,又回到應試的這種學生作文會非常的扎實。而有一些學生從初一開始嘗到了甜頭,滿足于應試作文的套路,思想逐漸狹隘。

所以,初中作文要從搞定應試到超越考試再到回歸考試,經(jīng)歷了曲折的努力和訓練,才能寫出真正的文章,而不僅僅是考場作文。

轉自北魚學堂


回應21 舉報
贊85
收藏692
5年前
真情實感,正能量和宏大主題能都顧及好,確實不易,最近就傷腦筋這個
5年前
于是我關注了北魚學堂…
5年前
加百列大天使 于是我關注了北魚學堂…
哈哈????????????????????????????
5年前
文章太棒了。
5年前
先收藏再細讀,謝啦!
5年前
收藏????????????
5年前
謝謝分享??????
5年前
喜歡這種散文式作文的方式
4年前
請問有張老師的資源?
4年前
我最近聽他的講座,真的很認同。打算跟著他走。感覺比平哥更有深度。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107顆棋子
107顆棋子
2009
作者熱門日志
小白媽媽+零基礎大童的啟蒙到中高章之路  贊389 · 收藏2508 · 評論128
物理啟蒙——進階之路  贊182 · 收藏1912 · 評論43
雙減政策后學生自學9大APP  贊55 · 收藏640 · 評論20
中小學教學名師的名單及理念  贊62 · 收藏531 · 評論13
求安利好用的教輔資料~  贊47 · 收藏489 · 評論45
語文學習成長路線圖  贊53 · 收藏500 · 評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