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

瀏覽42.1萬 · 日志111 · 想法161 · 問答22
寫日志
【安水如:孩子為什么會哭?】 一個小嬰孩,翻身后哭得厲害,媽媽聞聲便覺不對勁,趕緊放下一切跑過去,抱起孩子,翻過身來,進行撫慰。 那視頻,我家孩子也有看,同樣一個號啕大哭的孩子,媽媽采用哭聲免疫法,對其不理會,結(jié)果是孩子死在了床上,窒息而亡,被子都是血。 我就告訴孩子說,孩子哭了,一定要過去看看,不能不聞不問,不管不理的。孩子哭,是在告訴大人,“我這有事了,趕緊過來幫我吧”。 是時,大人不能是以訓練孩子獨立等為由,讓孩子在那哭個夠。也不能認為孩子在用哭來控制大人。孩子,尤其是小嬰孩,那是不會用哭來控制他人的。 實際上,孩子沒那個壞心眼。是大人被污染得太嚴重了,眼睛出現(xiàn)問題,戴有色眼鏡來觀察孩子,觀察他人,觀察世界,才會覺得小孩,尤其是嬰孩,會用哭來控制大人。 試問,戴個有色眼鏡來去觀察世界,觀察孩子,觀察他人,能看出什么來嗎?用這觀察出來的,可全是加了層層紗衣,乃至于有著觀察者思想投射的呀。 觀察者被污染了,不夠客觀的了,將會影響到那個觀察的對象,及觀察的結(jié)果的。所以說,為人父母,要學習如何來去,客觀觀察。
【安水如:愛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滋養(yǎng)劑】 孩子的生命成長,是需要成人的情感澆灌的,而成人表達情感的方式,主要有擁抱、撫摸、微笑、溫柔的表情等。得成人情感澆灌的孩子,往往會是長得更有安全感,其情緒系統(tǒng)與情感系統(tǒng)也會變得是堅固一些。這樣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會是表現(xiàn)得更獨立、更堅強、更強壯、更自信一些。 然,倘若因為某些原因而影響了孩子的情感發(fā)展,他們的情緒系統(tǒng)和情感系統(tǒng),將會受到長期損傷,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往往會是更懦弱、更情緒化、更消極、更沒有安全感,人也會是更加的冷漠一些,乃至于出現(xiàn)精神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疾患。 當然,這并不是說,但凡精神抑郁、人格分裂等精神疾病患者的幼童,都曾缺乏父母的情感滋潤。也不是說,幼童缺乏父母情感滋潤的孩子,及至成年,就一定會是患有精神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類疾病。父母不是孩子得病的唯一因素。 所以說,想著養(yǎng)育健康的寶寶,父母就要讓自己成長為內(nèi)在有愛在那自如流淌的飽滿之人,一個成人的內(nèi)在,卻是匱乏缺愛,那是很難給予孩子愛的撫慰,暖的擁抱的。擁抱若是缺了內(nèi)心愛的支撐,那擁抱是不具過多的滋養(yǎng)之效的。撫摸與微笑,亦復如是。
【安水如:請對單親媽媽好一點!】 一個朋友制作一個視頻,分享自己成為單親媽媽的成長記。我很少看她的視頻,但那視頻,我有看,并在自己微信轉(zhuǎn)發(fā),評論是: 單親媽媽很不容易的。很多人都會罵單親媽媽是被拋棄的沒人要的女人。集體就愛婚禮、戒指、婚紗等。 我卻覺得,一些人,因為一些特殊情況而未婚生子,沒有婚紗,沒有戒指,沒有婚禮,也應(yīng)該得到同等的尊重。 人不是一個模子的活法,不是所有人都要領(lǐng)證,有些人就是生了娃之后領(lǐng)證,有些人是領(lǐng)了證沒擺酒沒生娃就離婚了,有些人是離婚復婚離婚再復婚,有些人是結(jié)婚領(lǐng)證生娃老死,有些人是結(jié)婚領(lǐng)證生娃離婚…… 人的這一生,是很多元的,是不同的人,因這因那而有不同的經(jīng)歷。我們不能把結(jié)婚領(lǐng)證生娃老死當作是唯一的經(jīng)歷,而其他人沒這樣走,就是該被責備,被譴責,被謾罵的。 后給她留言——“越過而記,繼續(xù)前行”。 * 而作為父母,我覺得,我們一定要有多元視角,要能容下人生的多元活法,接納人生的多種模式。莫要將大多數(shù)人的那種人生歷經(jīng),當作是所有人的必經(jīng)之道。 唯有此,在面對孩子走了不一樣的路,如畢業(yè)就生娃,畢業(yè)前就懷孕,未婚生子等的時候,我們才能平和,乃至于給不了孩子力量支撐,但也不予傷害。 當然,作為走了人生不同路的自己來說,年輕人要去包容父母對自己的一時不解。沒有誰能夠百分百理解自己。父母也不例外。父母也是一個普通人,會有自己的局限。 故而常說,要去感謝父母對我們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不要抱怨原生家庭給了我們不幸。原生家庭給不了我們?nèi)松牟恍?。沒有誰會是百分百地復制原生家庭的一切。人不是百分百的復印機。 * 單親媽媽=自己帶孩子+自己掙錢養(yǎng)家糊口+自己解決問題+自己承受各等來自于內(nèi)外的精神壓力+其他,如缺乏社會支持力度和包容力度。 所以,我呼吁,請大家對生活當中的單親媽媽,好一點。做不到給予她們物質(zhì)、精神等幫助,就請對她們說好一點的話語。 而非給予各種難聽之語。不是所有單親媽媽都承受得了來自于外在的難聽之語的。如果有得選擇,沒有哪個女性愿意當個單親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