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水如:育兒日?!?
有個孩子總是用自己的嘴巴湊在家人的耳朵旁,發(fā)出大聲的尖叫,這樣的動作,將大人的耳朵,給震得難受至極。
媽媽覺得奇怪,平日里頭,家人都不這樣對他,他怎么就學會了這樣對家人呢。后觀察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的玩伴,經(jīng)常對著孩子的耳朵,在拼盡全力地吼叫。
在那當下,媽媽就制止了孩子的玩伴,說,你不能這樣做,因為,聲音太大,會將他的耳膜,都給震壞的,耳膜被震壞,他就要成聾子的了。聾子是聽不見我們大家說話的。
其實,那個孩子的伙伴,也不是故意這樣做的,她只是在那玩兒。只不過說,孩子不懂這些常識,難免會有過分之舉。當然,那男孩的母親,也沒有怪責男孩的伙伴,她只是在那心平氣和地制止,解釋。
在日常生活里頭,制止是需要的,解釋是需要的,說道理是需要的。但情緒是不需要有的。而我們是可以將多余的情緒,與自己的言行舉止,都給分離開的,余下的,我們就只是在那做事,說話,行動。心無波瀾。
如,在面對他人的責難之時,我們可以是平心靜氣地回擊對方。但對方若是不懂這,就會覺得,你因此有了情緒。實際上,我們在心平氣和的時候,一樣是可以跟人吵架拌嘴的。
(文.圖/安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