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的計算和應用題部分,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如下:
1. 計算部分:
? 運算順序混淆:
? 在有括號的四則運算中,沒能正確按照先算括號內(nèi)、再算括號外的順序。例如:1120÷(280 - 96÷16),有的可能先算除法后算減法,導致錯誤,正確的應該先算括號里的除法,再算括號里的減法,最后算括號外的除法。
? 在既有乘除又有加減的運算中,沒有按照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計算。比如:125 - 25×5 + 35,部分人可能先算減法再算乘除,這是錯誤的,應該先算乘法,再算減法和加法。
? 簡便運算錯誤:
? 對乘法分配律、結合律等運算定律的理解和運用不熟練。如:78×33 + 78×66 + 78,正確的做法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將式子轉(zhuǎn)化為78×(33 + 66 + 1)進行簡便計算,但有的可能會出現(xiàn)計算過程中的錯誤或者不知道如何運用定律。
? 在簡便運算中,去括號或添括號時沒有正確變號。例如:5.29 + 3.7 + 0.71 + 6.3,如果沒有正確運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就很難簡便地計算出結果。
? 粗心導致的計算失誤:
? 加減法中的進位、退位錯誤。例如在計算多位數(shù)的加減法時,忘記進位或退位,像456 + 378,在計算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可能會忘記進位。
? 乘法中的數(shù)位對齊錯誤。比如計算23×45時,乘數(shù)的數(shù)位沒有對齊,導致計算結果錯誤。
? 除法中的商的位置寫錯或余數(shù)計算錯誤。例如在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378÷21,可能會在商的位置和余數(shù)的計算上出現(xiàn)錯誤。
2. 應用題部分:
? 理解題意不清:
? 對關鍵詞的理解不準確。比如“往返”“增加到”“增加了”等關鍵詞,學生如果理解不到位,就會導致解題錯誤。例如,一輛汽車以每小時 50 千米的速度從 A 地到 B 地,然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很多會直接用 50 乘以 2 來計算,這是錯誤的,往返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來計算。
? 沒有正確理解問題所要求的是什么。例如,題目問的是“剩下的工作量是多少”,而有的可能會計算出總的工作量或者已經(jīng)完成的工作量。
? 找錯數(shù)量關系:
? 行程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理解錯誤。比如相遇問題中,沒有正確理解相遇時間、兩車速度和與路程之間的關系;追及問題中,對追及時間、速度差和路程差的關系把握不準確。例如,甲、乙兩車分別從 A、B 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4 小時后相遇,已知甲車速度是每小時 60 千米,乙車速度是每小時 40 千米,求 A、B 兩地的距離。有的可能會直接用甲車速度加上乙車速度然后乘以 4,而忽略了這是兩車共同行駛的路程和才是 A、B 兩地的距離。
? 工程問題中,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的關系混淆。像有的題目中給出甲隊每天修多少米,乙隊每天修多少米,共同修了幾天,求工程總量,學生可能會把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概念混淆,導致計算錯誤。
? 單位換算錯誤:
? 在涉及到長度、重量、時間等單位的應用題中,單位換算容易出錯。例如,1 千米 = 1000 米、1 噸 = 1000 千克、1 小時 = 60 分鐘等,學生在計算時如果沒有注意單位的換算,就會導致答案錯誤。比如,一個物體的速度是每分鐘 50 米,求 1 小時行駛的路程,如果沒有把 1 小時換算成 60 分鐘,就會得出錯誤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