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內(nèi)心強大本來不分男女。所以,把前帖搬過來,再添一些新的體會。與花友們一起討論。
我家丫頭算是個心理蠻強大的孩子。之前有講過小高碰到無良老師,著實壓制過孩子。丫頭委屈之余,未激烈反抗,但不卑不亢地泰然處之,還團結(jié)了不少友軍,互相打氣、支持,順利地度過了小學最后階段的生活,她只向我傾訴,但并未求助,甚至拒絕我的參與,她承受并化解了問題。既沒有留下陰影,也沒有執(zhí)著于此,憤憤不平,很陽光地走過這一段,這讓我驚訝也暗自佩服。想來,她算是個心理強大的孩子。
?
從她的個性與成長來看,心理強大大概有如下原因:
其一,對問題有清醒認識和判斷,不會輕易屈從壓力。孩子會對事情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和理解,明白自己的問題,也會看到對方的問題,對于不是自己的錯誤,不會胡亂地背思想包袱,知道分析具體的情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是自己的問題不需要責怪自己。
如今初三,壓力倍增。老師也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最怕青春期碰見老師抓狂。前幾天,年輕的英語老師情緒失控,屢次跟孩子們發(fā)生摩擦,能看見老師也有檢討,但怎奈身體疲累,情緒也難調(diào)入正軌。丫頭回來屢屢提及,會被老師無端斥責,百般刁難,動輒就會搞到把學生罵哭的程度。還都是成績好的孩子。我聽了,也頻皺眉頭。班主任老師從中調(diào)和也是操碎了心。丫頭回家也憤憤地說,再不喜歡她了。我其實很擔心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受到影響,但她說完講完之后,對我說:媽媽,你放心。我雖然對老師的做法很生氣,但我對英語還是很熱愛的。如有疑難,我還得去找老師。
嗯。這丫頭很有韌勁兒。
其二,個性柔中帶剛,自信但不自得。不輕易反駁,一旦反駁,自有主張。言語不多,但一針見血,不會被別人帶節(jié)奏,有時聽她講和同學聊天,談一些事情大家的反應和話語,能看到她的主見和意見,輕易不發(fā)聲,發(fā)聲就發(fā)在點子上,有時不免犀利,但確實也結(jié)束了一些少年的無聊與輕狂。
面對老師的情緒失控,她少有的評價,老師有些無理取鬧,就是典型的被愛的有恃無恐型。確實,她曾是她最喜歡的英語老師,年輕熱情開朗,活力十足。初一初二時,甚至暗想要是在英語老師的班上該多好。這是一個年輕的班主任。沒想到初三上學期臨近期末,竟然性情大變,牙尖嘴利是一貫風格,但尖酸刻薄,毫不講理,怎么回事?讓勤問,又每問都遭痛批,不問又被指責不思進取懶惰,老師你想怎樣?小丫說,她也不慣老師的毛病,尊重禮貌是前提,如若過分,控制白眼,但不吝黑臉。我聽了以后,真是化憂心忡忡為哈哈大笑。丫頭,你能。看來我可以提早頤養(yǎng)天年了。據(jù)說,英語老師雖對她偶有不滿呵斥,但事后也會以各種方式和解。她是她很得力和心愛的課代表啊。好吧,她們自己處。
其三,有朋友,有精神支持和安慰。心理強大也源于有朋友的支持和安慰。無論你怎樣,都有人挺你,哭了給你遞紙巾,給肩膀,給懷抱和依靠。感性的朋友一起歡笑,理性的朋友一起思考。還真應了那句老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朋友貴不在多,在于精。有一個算一個,誠心以待,必有回應。丫頭有兩個小友,堪稱情比金堅。有什么問題,兩個小友會各自伸出小手,四兩撥千斤。前幾日,丫頭幫一小友排解少年**之煩惱,初戀無果的苦悶在一起做圣誕樹的過程得到疏解。一小友幫丫頭轉(zhuǎn)化了英語老師無理取鬧的憤懣。瞧,少年人的強大心理還是需要少年人群體的自我支撐和建設。
其四,親子關系較好,不會積累太多負面情緒,沒有太多心理負擔。我們母女亦師亦友,差不多無話不談,開誠布公。雖然青春期也是沖突不斷,但多數(shù)時候會各自檢討,并迅速重歸于好。彼此信賴和支撐,也成了對方強大的心理后援。我們常會在夜晚臨睡前擁抱下彼此,互相汲取和給予力量。
其實,母親也有情緒管理不好的時候。很慚愧地說,撕過書,扔過東西,還像個母獸一樣大吼大叫,丫頭自然也會摔門鎖門,回以喊叫和涕淚漣漣。但無論如何,發(fā)泄之后,各有所思,但犯錯者必要有所行動,如一時難辨對錯,各有所持,也要先和解,平心靜氣的擺一擺事實講一講道理。媽媽的姿態(tài)挺重要,先自我批評永遠比上來就指責對方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情緒平和能夠思考和反省,孩子才會有清晰地判斷,才會遇事不慌,更有條理,更篤定從容。
其五,豁達寬容開朗,對負向事件也多能夠正確對待,正向吸收。有時我們在對某些事件分析和商討之后,明確自己的對錯是非,也便就此放下。在知對錯,明是非之后的寬容,也是內(nèi)心強大的一種表現(xiàn)。無論是母女之間,父子之間,師生之間,在摩擦之后,也都需要寬容的心態(tài)。寬容對方,也是善待自己。不以其為溝壑,泰然應對。可以行動去化解的,就積極主動去行動;可以時間去化解的,就交由時間沖淡,順其自然。如能未雨綢繆最好,如不能,那便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吧。
以上,便是所謂心理強大的一番表現(xiàn)和應對了。孩子個性和境遇不同,其實心理強大,還在于感性體認和理性處理,幼時,父母淡定,孩子便多數(shù)會心態(tài)平穩(wěn),見怪不怪;大時,自然多了主意與經(jīng)驗,也便曉得如何行事,心里有數(shù),也便少了慌亂焦慮,就算是沒有準備,事情也要一件件地做,一件件地來。她曉得,你肯等她,讓她自己去做去應對,那些脆弱也就慢慢地變成堅韌,那些慌亂,也就慢慢化成從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