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臺灣旅行的時候,我在ipad上存下了好幾條貢丸的做法,回家試驗(yàn)了一次,卻發(fā)現(xiàn)我剁了一個小時的肉餡兒吃上去就和粗棉絮一樣,都是渣渣,毫無筋道可言,于是就放棄了。
后來聽小米媽媽說她自制的貢丸,她說最標(biāo)準(zhǔn)的做法是用搟面杖把肉打成泥狀,我就記住了。
元旦那天婆婆在剁肉餡兒,她說我買的這個肉只能做包子餡兒,不能做肉丸,看著剁了一半的餡兒,我突然又想起了貢丸,自告奮勇接下后面的活兒。
往剁了一半的肉餡兒里又加了點(diǎn)香菇和黑木耳,找了根搟面杖開始打,一邊打一邊是肉沫橫飛。。。。。。。
我一直打了大概半小時吧,能夠明顯感覺到肉已經(jīng)有上漿的樣子了,加鹽調(diào)味,鍋里燒沸水,把肉醬捏成小丸子下鍋汆燙。
這次的丸子算是成功了,口感很筋道,加了香菇很鮮美,黑木耳又很Q,吃過的都說味道很好。
周末打算再試試看做牛肉丸,到時候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