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五一假期有空,想寫寫小結(jié)。本來只想統(tǒng)計一下最近一兩個月買的新書。結(jié)果一記錄不要緊,發(fā)現(xiàn)過去一年在寶寶閱讀上投入了將近8000元!這讓一直自詡“理性剁手”的我震驚不已。震驚之余,覺得有必要好好分析和點評下買的書,以及買書過程中的得與失,再總結(jié)下未來的買書原則。說不定,對還在猶豫如何剁手的寶爸寶媽們能有一點參考價值。
一、心路歷程
先說一下買書的心路歷程。娃一歲半以前,我在買書上比較克制,差不多是抱著有書讀即可、滿足基本配置的心態(tài)??偣操I了三類,花費在600元上下:
1.黑白卡1套,娃出生以后就可以用。后來發(fā)現(xiàn)實際上不用買,完全可以自制;2.布書1本,購于宜家。娃從2-3個月開始感興趣,天天抱著啃;
3.紙質(zhì)書40多本。娃6個月左右開始購入紙質(zhì)書,紙板書和普通圖書都買了一些,全部被娃虐得慘不忍睹。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這些書都是娃的真愛。紙板書買了《猜猜我是誰》的4本套裝,英文原版的Sandra Boynton的小書若干,以及難度較高的原版紙板書Little Blue Truck Leads the Way和Valentine Mice。英文書的選書規(guī)則其實就是……剛好碰到有比較好的折扣價就買下了,哈哈。普通圖書部分,主要買了廣受好評的《小雞球球》繪本(6本)和《小熊寶寶》繪本(15本),隨意選了一本搞怪的《噗噗噗》,以及經(jīng)典繪本合集,分別包括:《我爸爸》、《我媽媽》,《抱抱》,《猜猜我有多愛你》,《棕色的熊》,《蹦》,《點點點》和《好餓的毛毛蟲》。這些書每天我都輪流給娃讀一讀,娃都一邊撕咬一邊聽得很開心,后期也會跟著復(fù)述內(nèi)容。時至今日娃2歲多了,還是會經(jīng)常主動拿這些書來看一看。以上提到的這些書放一張合影(請忽略被娃啃爛的部分……):
這一時期唯一的“落坑”經(jīng)歷來自于購買了大熱的Chris Ferrie的科普繪本套裝《給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繪本》,以及同一作者的英文繪本Scientist, scientist, who do you see?當時這套書的火得不僅成了科普必入,還成了送禮佳品。我就在自己購買以后又被朋友贈送了一套,也是神奇。然而《給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繪本》的質(zhì)量則配不上這樣的“出圈”待遇,不僅在知識上有錯誤和瑕疵,而且講故事的方式也不能激起孩子的興趣,繪圖也簡陋粗糙。Scientist, scientist, who do you see?這本就更是“東施效顰”的完美注腳了。作者套用了卡爾爺爺經(jīng)典的《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這本繪本的形式,但實際上就是把不同時期、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及其專業(yè)強行串到一起科普一通,讀過之后就基本“雁過無痕”。娃唯一有點反應(yīng)的是,對書中愛因斯坦的白頭發(fā)白胡子感到很好奇??傊撟髡叩臅挤浅2煌扑]。目前手頭只有英文的這本,放一張圖:
到了娃快一歲半的時候,開啟了買買買模式。后來無意中看到網(wǎng)上的信息而下載了小花生app,想記錄每天親子閱讀的情況。在小花生中,看到了許多前輩家長的選書和親子閱讀經(jīng)驗,可以說大開眼界。于是開始一步步入坑,成為屯書大軍的一員。過程中試過各種渠道,比如網(wǎng)購新書、公眾號團購、購買二手書、借書等,也落過不少坑,比如超齡屯書、盲買套裝、大宗采購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過去的一年里,我為娃的閱讀花費了7691.67元,實際收到了將近740本書,單價在10.4元左右。交了這一年“學費”以后,逐漸摸索出了一點買書的感覺。以下第二部分分類點評一下購買的圖書,第三部分總結(jié)下買書的原則。
二、買書情況
一年間收到的737本圖書,可以按照語言分為中文、英文和不限三類。按照數(shù)量來說,中文177本(24%),英文527本(72%),不限33本(4%)。按照金額來說,中文、英文和不限分別是2321.68元(30%)、4572.99元(60%)和797元(10%),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我的屯書重點是英文書,主要是屯了兩大套英文分級讀物;但從金額來講,中文書的平均單價(13.1元)要高于英文書(8.7元),這是因為中文屯了一些大部頭書籍(如百科全書),拉高了中文書的價格。以下分別分析一下中文書、英文書和不限這三類。
1.中文書
娃1歲半以后,中文書除了添置娃喜歡的故事繪本以外,也有針對性地增加了情緒、習慣、科普、游戲和審美類圖書。同時,部分圖書學科指向性較強,這里單獨為此增加“語文”和“數(shù)學”兩個類別。8類中文書的數(shù)量占比、金額占比和單價比較如下圖所示:
應(yīng)當首先指出的是,這里的分類完全是根據(jù)對圖書功能的個人理解進行的實用主義分類。為了比較方便,對具體的圖書是簡單粗暴地歸入某一類別。實際上,可能存在著很多其他更權(quán)威、更合理的分類方法,同一本書也可能兼具不同功能,因此以下基于分類的分析僅供參考。
可以看到,無論是按照數(shù)量還是金額,故事、語文和數(shù)學都是最多的三類,緊隨其后的是游戲類;剩下的類別中,科普和審美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單價比較高,分別達到50.1元和45.7元;習慣類單價高于均值;情緒類則單價較低。接下來分類別點評一下圖書。
1.1中文故事書
先上一個列表,其中的價格包含折扣價、團購價、友情贈送價(0)等,僅供參考:
初期,我購買故事書主要偏好套裝。有的是作品本身成套,如《不一樣的卡梅拉》、《大衛(wèi)系列》、《古利和古拉》、《小豬佩奇》,有的是某位作者的作品合集,如李歐·李奧尼的《小黑魚和他的朋友們》,有的是不同作者的作品合集,如《給孩子的大師繪本精選》。其中最受娃青睞的是《大衛(wèi)系列》和《古利和古拉》:淘氣包大衛(wèi)讓娃很有共鳴,天天要學大衛(wèi)挖鼻孔、光屁股在家跑一圈;古利和古拉則激發(fā)了娃的吃貨精神,總是嘴饞田鼠們做的三明治、沙拉和蛋糕。買《小豬佩奇》是由于娃喜歡看佩奇動畫片,因此在圣誕節(jié)時選了佩奇的書和毛絨玩具送給他作為圣誕禮物。實際上,這套書就是把動畫里的故事搬到了紙面上,不如動畫生動是必然的,情節(jié)也不得不大縮水,一些笑料也沒了,娃的反饋比較一般?!笆潞笾T葛亮”來說,其實沒必要買這套書,直接給娃看動畫聽音頻就好。
李歐·李奧尼系列和《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都屬于超齡囤書了。李歐·李奧尼的書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性,但其中大部分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甚至生活閱歷才能完全讀懂和欣賞。從娃的反饋來看,《小藍和小黃》和《田鼠阿佛》都是他現(xiàn)階段(1.5-2.5歲)能較好理解的,也很喜歡聽,特別是《小藍和小黃》已經(jīng)完全背下來可以自己講了。其他的如《小黑魚》、《鱷魚哥尼流》、《字母樹》等,則是能聽一聽,但興趣不強,可能還是年齡不合適。實際上《小藍和小黃》本身就是單獨出版的,直接購買即可;《田鼠阿佛》也可以單本購買?!恫灰粯拥目防废盗泄适卤旧砗芫?,畫工也很棒,只是每一頁上的字數(shù)太多,娃聽了經(jīng)常不耐煩要往后翻或者干脆不看了,也是年齡不匹配的問題。兩套書本身都是好書,只是有點不匹配娃的年齡。一個更優(yōu)的策略是先買其中一兩冊簡單適齡的讀一下,以后有需要再買全套。
《給孩子的大師繪本精選》則屬于可買可不買的。這類合集的好處是把不同作者、不同風格的經(jīng)典作品集合在一起,省去了家長挑書的時間,價格也比較親民(我是在當當網(wǎng)活動期間買的,合7.9元/本)。壞處則是“大雜燴”必然會出現(xiàn)娃對其中某一些感興趣,另一些則不喜歡看的情況。平時,我都是每周一把這一周準備給娃看的書放到他的小書架上,大多數(shù)時候由他自己拿取要看的書。對這套書,娃總是習慣性地重復(fù)選其中一些冊,對另一些則完全不碰,有可能是那些冊的封面不討喜,也有可能是書太多娃挑花了眼。而這套書中網(wǎng)上風評較好的幾本我專門拿給他看了,也并沒有發(fā)現(xiàn)俺娃對這些書有更多青睞,可能就是“各花入各眼”吧。當時我買這套書也是有點懶惰和走捷徑的心態(tài)?!笆潞笾T葛亮”來說,可能不會買這套書。還是老老實實做功課,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按照娃的喜好一本一本給他挑,成功率會更高。
在我發(fā)現(xiàn)買套裝書往往達不到預(yù)期效果的情況下,就調(diào)整了策略,開始單冊購書。我參考了小花生和知乎中的一些熱門書單,并根據(jù)娃的喜好(動物、喜劇、溫情等)購入了著名童書作者的各自一本經(jīng)典作品,包括林明子的《阿秋和阿狐》、宮西達也的《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安東尼·布朗的《大猩猩》和鈴木典丈的《我的神奇馬桶》。再加上一本朋友送的《爺爺一定有辦法》,這些書閱讀效果出奇的好,娃本本都喜歡。雖然不做活動時單冊購書的單價比較高(如《阿丘和阿狐》高達31.0元),但因為買的數(shù)量有限,總的花費其實不大。這些單冊書也很適合在活動時作為大部頭書籍或者套裝書籍的湊單品。像是我近期購買的“嘻哈農(nóng)場”系列的《鴨子當總統(tǒng)》、《奶牛會打字》和《誰是大贏家》就都是湊單品,價格也降到了8-9元/本。我現(xiàn)在的想法是,平時可以搜集信息建立一個想買的單冊圖書清單,然后在活動時逐一購入。
當然,我在后期購買中文故事書能做到相對克制,也與我辦理了借書卡不無關(guān)系。關(guān)于借書卡借書的情況,在“不限”的部分詳細說明。
1.2中文語文書
還是先上列表:
我個人認為,雖然沒必要讓娃達到在什么階段認會多少個字的硬性指標,但讓他早點接觸漢字并且感受漢語的音韻美很有必要。漢字方面,買了小象字卡第1輯和小象漢字的《漢字是畫出來的》。字卡很美,質(zhì)量很好,娃日常拿著玩的時候,也逐漸認識了一些字。但由于卡是彩色的,而日常接觸到的漢字多為黑白,所以偶爾會出現(xiàn)字卡上已經(jīng)認識的字在印刷物上復(fù)現(xiàn)時娃認不出的情況。所以我后來又購入了黑白字卡,某寶上有很多,也可以自己買白卡紙來制作?!稘h字是畫出來的》則完全被娃無視,娃寧可直接拿著字卡認字也不看書上的圖,讓本想好好做結(jié)合圖書講一講漢字起源的老母親感到哭笑不得。這個問題上可能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可能俺娃就喜歡簡單粗暴、不求甚解的方式,也許換一個孩子就能很好地看書、理解性地識字。由于俺娃的這種特點,我也沒有購買《四五快讀》等識字書,一方面不如字卡直接,另一方面也不如字卡方便做游戲拓展。
漢語音韻方面,購入了《迪士尼我會讀》系列和《唐詩三百首》、《成語故事》兩本的合集?!兜鲜磕嵛視x》系列其實是中文的分級讀物,但里面的句子是韻文形式的,我就當中文韻文讀給娃聽。娃在看圖和認識一些簡單的字之余,也能直接感受漢語音韻(雖然有個別句子略顯別扭)。《唐詩三百首》則是最經(jīng)典的音韻教材了。個人認為,唐詩反而比《三字經(jīng)》或者《聲律啟蒙》等看似更初等的讀物更適合給小娃做漢語啟蒙的精講精讀。因為詩里的意象復(fù)雜,一首詩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配上插圖和家長的講解,娃可以整體性地感受詩中的意境和語言中的韻味,符合小娃的認知特點。《三字經(jīng)》和《聲律啟蒙》適合日常泛聽,但精講起來反而因為形不成完整的故事而容易變成一個個知識點的講解而讓小娃很困惑,不利于娃去感受音韻之美。這是我的個人見解,也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冻烧Z故事》里的故事普遍比較長,有點超齡,還沒拿出來讀給娃聽。
目前,還沒有十分系統(tǒng)的給娃使用這些語文資料,但總覺得有資料在手家長會更心安一些,隨時想用就可以用?!短圃娙偈住芬恢狈旁跁苌?,娃想看就可以拿到。時不時我會從中挑首古詩給娃精講,再結(jié)合詩中的內(nèi)容用字卡、玩具等做一點拓展游戲?!兜鲜磕嵛視x》過一段時間拿出來給娃讀一遍。字卡則偶爾和娃一起看一看玩一玩,日常會放一些常見詞語到掛袋中,讓娃無意識輸入。此外就是靠日常輸入了:外部輸入方面,持續(xù)聽過《聲律啟蒙》,但目前娃有點審美疲勞,就暫停了。偶爾給娃聽聽《三字經(jīng)》。其他市面上的中文泛聽節(jié)目都沒有去嘗試,現(xiàn)階段還是希望以家庭輸入為主;家庭輸入方面,日常和娃對話的時候不避免和他講成語、歇后語什么的。如果看他表現(xiàn)出比較困惑的樣子,就解釋兩句;如果沒有就不解釋,當作他已經(jīng)結(jié)合語境聽懂了。之后,我可能會再思考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手頭的資源進行語文啟蒙。
1.3中文數(shù)學書
還是先上列表:
買學而思的兩套書(分別只是各自系列的前三本,是官方店鋪提供的購買最小單位)純屬我自己好奇學而思的教學體系和方法,難度上對我家娃(目前不到2歲半)來說略難了。邦臣小紅花這一套書是跟它家的貼紙游戲書一起買的,難度上較學而思的書低,有時候給娃玩一玩?!渡衿娴臄?shù)學》其實才剛收到,里面有11本繪本和11本練習冊(游戲書)。雖然這套書收到不久,但娃已經(jīng)很開心地玩起繪本中的游戲了,沒有太多障礙,在我看來這種游戲繪本的形式是最適合2.5歲以前的小娃的。
其他一些熱門的書如公文式、七田真以及英文的各種數(shù)學教材和繪本等都沒有購買,一是覺得年齡不足,二是覺得還是先用好手頭已有的書,手頭的不適合娃再考慮其他即可。雖然市面上的數(shù)學啟蒙和學習的書系較多,其實說到底大同小異,都繞不開基本的數(shù)學思維和概念的培養(yǎng),有一兩套足矣。與其給娃多囤書,還不如家長自己靜下心來學習下數(shù)學教學和學習的理論。在這個問題上,我還在學習和研究中,有了心得再來分享。
1.4 中文游戲書
還是先上列表:
個人認為,除了故事書以外,游戲書才是1.5-2.5歲娃的剛需。當然,剛需不等于大量囤積,一套書用到極限再購入下一套即可。買下來的感覺是,游戲書的單價總體較低,也比較體現(xiàn)“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例如我買的幾套書中,單價最高的《DK幼兒百科全書 我的第一套頭腦體操書》也是可以讓娃玩得最久的。每天午睡前,娃都要玩了頭腦體操書才肯睡。
《熊貓體操》是比較少見的親子身體互動游戲書。其實,家長知道動作以后直接帶著娃做也可以。不過熊貓的形象實在是可愛,我和娃都很喜歡。對于沒有親子身體互動游戲經(jīng)驗的家長(比如我)來說,作為入門書還是挺合適的。
貼紙書則是價格最低,然而重復(fù)玩的可能性也最低的書,按需購買即可。實際上,如果家里購買了不干膠空白貼紙和彩色打印機,完全可以自己海量DIY。
1.5 中文科普書
還是先上列表:
科普類圖書可以說是每個家長必買,同時也很容易成為擺設(shè)的書??破諘杏胁簧俅蟛款^的百科全書,單價比較高,本數(shù)不多總價也很容易上去。我自己的教訓(xùn)是,科普書切忌超前購買,根據(jù)娃當前的程度來買即可。我買的四本書中,《DK幼兒百科全書 那些重要的事》是最為成功的一本。平時玩游戲或者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想給娃進一步講解的知識點,就翻這本書找到對應(yīng)的章節(jié),給娃說一說(如果娃感興趣的話)。也可以直接拿這本書出來隨時翻著給娃講,娃一般也會聽一陣。這本書的好處是非常全面(分為地球、地理、動物、人類、身體和雜項等大類),且內(nèi)容深度和語言運用都很適合小娃,可以說是“一本更比十本強”。這本書的缺點是比較大比較重,只能由家長拿來給娃講,娃自己從書架上拿起放下比較困難,往往很難主動選擇這本書。
剩下幾本都是超齡購入的:《世界國旗我知道》是網(wǎng)易考拉購物的湊單品,幾乎不能在現(xiàn)階段引起娃的興趣;《DK兒童動物百科全書》和《DK兒童自然環(huán)境百科全書》則純粹是我自己想補補課所以買的,目前除了給娃看看動物圖片以外,幾乎沒給他講過。
我沒有購買其他單冊科普圖書的主要原因是,已經(jīng)在購買英文書時買過了,沒必要重復(fù)購買。在英文部分再詳細說英文科普書的情況。
1.6 中文情緒書&中文習慣書&中文審美書
剩下的三類放一起說吧,還是先上列表:
情緒類圖書和習慣類圖書比較類似,都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故事書。情緒類方面,《菲菲生氣了》娃很能代入,也很喜歡讀,可能因為俺娃本身有點急躁,所以非常理解故事中菲菲的感受。《我的感覺》買得不太成功,娃對故事和卡通形象都不太感冒。習慣類方面,《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和《牙齒大街的新鮮事》是講刷牙的,《你的便便在哪里》是講坐便盆的,《根本就不臟嘛》是講洗手的,《我的行為指導(dǎo)互動游戲書》是講各方面習慣的。娃總體而言挺愛讀,也的確能感覺到經(jīng)常讀的時候?qū)ν抻幸欢ǖ恼嬗绊憽.斎?,習慣養(yǎng)成還是主要靠家長日常引導(dǎo),繪本只是方法之一,不可能期待娃讀了繪本就知道怎么做。如果對此類圖書有興趣,只要每種主要習慣買上一本經(jīng)典的給娃讀一下就夠了。
審美類圖書則是屬于“錦上添花”型圖書,但我個人偏好給娃早一點引入以審美為導(dǎo)向的書。音樂審美方面,給娃買了比較有趣味的《噗噗音樂會》,用手指點點就可以聽到各種動物的拉屎放屁聲和屁聲形成的樂曲,對于天生就愛“屎尿屁”的小娃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很自然地引入音樂欣賞,也有一種讓音樂“接地氣”的效果。藝術(shù)方面,《生命的四季》用彩鉛畫描繪的動植物逼真的同時也有美感,翻翻書的設(shè)計增加趣味性的同時也讓娃對生物的生命周期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有所了解,融合了科普的功能。
總的來說,我在購買中文圖書的主要問題是,購買故事書和科普書的超前屯書問題,以及購買故事書時圖省事盲買套裝的問題。
2.英文書
娃1歲半以后,英文書主要是購買了比較多的分級讀物。此外,也購入了一些啟蒙類圖書和少量的科普、單詞和情緒類圖書。此外,朋友贈送了幾冊故事類圖書。6類英文書的數(shù)量和金額占比以及單價比較如下圖所示:
分級類占據(jù)數(shù)量和金額的絕對大頭,其后是科普類,剩下的類別都是數(shù)量很少,但單詞冊的單價較高。以下還是分類進行點評。
2.1英文分級書
還是先上列表:
這些年,經(jīng)過外語教育專家、各大育兒號和育兒網(wǎng)站不遺余力的推廣,英語分級英語教材的概念可以說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了。雖然分級教材給人一種很功利的雞娃工具的印象,但我研究后發(fā)現(xiàn),好的分級教材的確是功能強大、可“甜”可“鹽”的全能型學習材料:既可以在娃小的時候當故事書來讀、當游戲書來玩,也可以在娃大一些時當作教材,科學漸進地學習單詞、表達法和句型,利用率非常高。不由得要感嘆,為啥俺們當年學外語的時候沒有這樣的好東西呀。
我第一次剁手分級教材,是跟著母嬰大號團購的可點讀的牛津樹1+階的拓展閱讀部分36冊和紅火箭預(yù)備級藍盒子套裝174冊,同時還買了毛毛蟲點讀筆1支。其中,紅火箭雖然也可點讀,但不能用毛毛蟲筆,需要用小達人等其他種類的筆。我權(quán)衡了一下,覺得沒必要購入其他點讀筆,就用書商提供的點讀包配合毛毛蟲贈送的點讀貼來使用。
牛津樹是經(jīng)典的英國小學教材,特色在于故事性強、人物和畫風相對統(tǒng)一且富含英式幽默。點讀功能也很加分,除了給家長提供了每一句怎么讀的大量信息(包括抑揚頓挫和語氣等只能意會而很難通過指導(dǎo)手冊之類言傳的信息)以外,也有一些音效配合圖片,讓娃更好地理解故事語境。缺點之一是入門即有一定難度,需要輔助講解。我目前把牛津樹作為娃的精讀材料,基本按照原文來走,同時加一些輔助性的解釋,頭2-3次用中文解釋,后面就全用英文。娃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程度較高,里面的笑料也都能get到還笑得嘎嘎的。真的不能小看小娃的理解能力??!在把1+階的36本書讀了將近10遍以后(根據(jù)小花生app的統(tǒng)計),我覺得娃已經(jīng)對這些故事有點審美疲勞了,內(nèi)容也大多記住了,就決定再買后續(xù)的故事。我把2-9階段的拓展閱讀全都買齊了,現(xiàn)在以每一階段的書讀兩遍的方式先把故事給拉一遍;再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慢慢讀。目前娃還是很喜歡這一套書。我瀏覽了后面階段的內(nèi)容,也非常驚喜:里面除了常規(guī)外語教材會有的語言、文化和科普內(nèi)容以外,還會關(guān)注一些社會議題,未來娃大了很適合開展英文討論和辯論。牛津樹的另一個問題是價格比較貴:購買拓展閱讀部分1-9階共202冊要將近2800元,單冊需投入12-13元;點讀筆要300元左右,總花費超過3000元。至于購買的替代方案,如購買祖國版、一些app里的免費電子版書籍、或者報班學牛津樹(有的學習班會贈送教材或者教材電子版)等,我個人不會考慮。我的個人經(jīng)歷讓我相信,家長教育好過任何培訓(xùn)班,而本就很忙的家長還是花錢買時間、把寶貴的時間省下來投入到研究如何使用資料上吧。網(wǎng)上銷售牛津樹教材系列時,往往會把拓展閱讀和自然拼讀放到一起賣。我覺得沒必要買自然拼讀部分。學習自然拼讀的前提是已有大量聽力輸入,目前俺娃還不具備,沒必要現(xiàn)在就揠苗助長學習自拼;等娃的儲備夠了,自拼學習資料的選擇也很多,到時候再選就好。
紅火箭是美國教材,特點是門檻低,從認識字母開始逐步進階,適合沒有任何基礎(chǔ)的娃啟蒙;數(shù)量大,可以通過大量重復(fù)記住關(guān)鍵詞和關(guān)鍵表達;此外虛構(gòu)類和非虛構(gòu)類各半,有大量的認知和科普讀本,對于娃來說閱讀的類型非常平衡。我把紅火箭作為牛津樹的補充,基本以泛讀的形式每周讀上10幾本。自制的點讀貼果然不大好用,所以日常還是以我直接給娃講為主。俺娃對于紅火箭的非虛構(gòu)類讀本的興趣反而大于其中的虛構(gòu)類讀本,也可能是由于紅火箭虛構(gòu)類的畫風不太統(tǒng)一、一些畫風不得俺娃的心吧。
其他還有很多熱門的分級教材,如RAZ、海尼曼、大貓、培生等等,要么不合適小娃,要么國內(nèi)沒有引進,要么沒有突出特色,我就都沒考慮。對于各類分級教材的比較,網(wǎng)上有很多經(jīng)驗可以參考,這里就不展開了。我的實際體驗是:1.兩套分級教材完全足夠;2.不管選哪個,只要能堅持下去都有收獲。
除了分級教材以外,還有故事性更強的分級故事。雖然語言上的難度較分級教材的初階為高,但故事性更強,往往還會有個性鮮明的主角,更能吸引小娃的注意。我個人研究并讓娃試讀以后,對Harper Collins出版的I can read系列最為滿意。我給娃借了幾本I can read my first級別的餅干狗和皮特貓的書之后,娃十分喜歡,還想讀更多的故事。于是就入了very first級別餅干狗、皮特貓和小毛怪系列,又入了1級別的12本。目前,已經(jīng)給娃讀了very first級別的書籍2-3次。娃都很喜歡,最喜歡餅干狗,恨不得一天刷完一遍。1級別也試著給娃讀了,由于故事比較長,語言比較難,娃有點不耐煩,就沒再嘗試。買這套屬于超前囤書的反面教材了。
2.2英文啟蒙書
這里所謂的英文啟蒙書,就是童謠和韻文等,包括一些小的口袋書。還是先上列表:
我看了網(wǎng)上的書單,選了Go away Mr Wolf和Five Little Monkeys系列故事合集兩本,可以讀也可以唱,娃都很喜歡。只是家長陪娃一遍遍唱,還真的有點費嗓子。
Dear Zoo little library和Axel Scheffler Pocket Library是逛書店時碰到的兩套口袋書。實物十分精致可愛,所以明知實體書店價格偏貴也還是買了。尤其喜歡Axel Scheffler的畫風(咕嚕牛的作者),繪畫細節(jié)都很用心,用色也大膽而和諧。準備等娃大些以后,讓娃讀讀咕嚕牛??诖鼤鴤€頭小、形狀規(guī)則,俺娃還拿來當積木和多米諾骨牌玩,也算是開發(fā)出了書的新功能,哈哈。
2.3英文科普書&英語單詞書&英語情緒書&英語故事書
接下來的四類功能性圖書都各只有一套,就放到一起來說吧。還是先上列表:
科普方面,雖然紅火箭分級教材中有不少非虛構(gòu)類的科普書,但我在科普方面還覺得意猶未盡,于是又根據(jù)網(wǎng)上推薦買了學樂出版社(Scholastic)的Guided Science Readers A-E。這套書個頭不大、紙張輕薄,在我的家長視角來看印刷效果其實不怎么樣,甚至覺得有點虧。不過俺娃反而很喜歡這套書的大小,常常會從書架上主動拿來讀,看來還真是有視角的差異。雖然這套書有進行分級,但總體而言語言使用比較簡單通俗,比較適合小娃。我一般是在某一周虛構(gòu)類的書讀得比較多的時候,就增加這套書里的一些作為平衡。
單詞方面,買了三本小豬佩奇的單詞書,包括可以用毛毛蟲筆點讀的小豬佩奇Peppa Pig Busy Day Dictionary,以及有翻翻樂的Peppa Pig First 100 words和可以貼貼紙的Peppa Pig1000 words。買這三本主要是有娃喜歡的社會豬,也可以作為英文版的游戲書來用。日常并沒有真的讓娃背單詞,就是讓娃當游戲書翻著玩,娃也很享受拿筆點讀單詞的過程,還真通過這個方式主動學會了一些詞。
情緒方面,買了一本點讀版的How do you feel,沖著作者買的,結(jié)果這本書給人很大的驚喜。把各種抽象的情緒用具象的圖畫表現(xiàn)出來,安東尼·布朗真的是不二人選。點讀部分更是加分,配的音效、音樂和人聲烘托了畫面所表達的情緒,實在是讓人佩服出版社的用心。總的來說這本書深得我心。娃也很享受點讀這本書上的音效,還經(jīng)常指著最后一頁上的各種情緒小圖讓我說這是什么情緒,他則在一旁傻樂。
故事方面,完全沒有投入任何資金購買,只有友人贈送的一套小鼠波波(Maisy)的紙板書套裝。一方面是由于在分級讀物中已經(jīng)包含了很多的故事內(nèi)容,另一方面則是可以通過借書來實現(xiàn)英文故事書的閱讀。下面這部分就會說借書的情況。
3.不限
所謂不限,就是為輔助工具和資源拓展的花費,還是先上列表:
毛毛蟲點讀筆上面英文分級書部分已經(jīng)提到過。我個人覺得,點讀筆對于想要親自給年齡較小的娃做英語啟蒙、不以報班為主的家長,還是很有幫助的。點讀筆的比較網(wǎng)上有很多,這里不贅述了,只提一個重點:看一下你所需要的主要資源這個筆能不能很方便地使用?,F(xiàn)在的點讀筆一般都可以自制點讀貼,理論上可以把所有書都變成點讀書,但自制貼的效果畢竟不如可點讀書的點讀效果好。當然,可點讀圖書的價格普遍比較高,個人覺得在精不在多就好。
對于希望閱讀量大、類別廣同時又想控制成本的家長(比如我),還可以考慮借書。這個選項可能會讓很多家長有衛(wèi)生方面的顧慮。這一點的確只能結(jié)合現(xiàn)實情況,由家長自行判斷和評估。在可以接受借書的情況下,最好的借書選擇或許就是收費的童書館或者童書俱樂部了。免費的公立圖書館雖然也會有不少兒童讀物,但一般以中文書為主,新書少,而且借閱起來也有各種不方便,例如有的不能外借只能館內(nèi)閱讀,有的有嚴格的開館時間,有的離家距離遠等等。而收費服務(wù)基本針對上述問題來設(shè)計,可以做到童書數(shù)量大、英文書多、新書多、離家近(或者能快遞)等,還多配有書籍消毒設(shè)備,可以及時給書消毒。我最終選擇了家附近的一個童書館,辦理了現(xiàn)場借閱的半年卡,每次可借5本書,隨時可以去更換。我使用借書卡的主要目標是:中英文故事書閱讀,以及中英文套裝書的嘗試。通過這個方法,一方面拓展了娃的閱讀面,另一方面也讓我有了選書的參考。讀過的書如果娃喜歡,完全可以再去實際購入,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屯的書娃不喜歡的情況了。對于讀書偏好還沒有完全形成、想要廣泛閱讀的小娃來說,辦理一段時間的借書卡是一種讓家長了解娃需求的有效方法。我到目前,不完全統(tǒng)計借閱了33本書(可能還有幾本沒記錄上),借的頻率不算高,當前單價在15.1元;預(yù)計最終的單價會在8元以內(nèi),低于我自己購書的價格。
三、買書原則
根據(jù)我自己獲取圖書的得與失,可以總結(jié)出四條比較實用的買書原則:
1.先做功課,切忌盲買
買書之前,一定要先做功課,獲取書籍的各類信息。切忌盲買圖書,否則極易造成浪費。
書籍獲取的最佳途徑當然是實際看到書,一般在書店或者借閱館都可以看到。當然,在沒有條件看到實體書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luò)獲取有關(guān)信息。又可分為兩種情況:
(1)沒有特定目標,只想隨便看看,或者想從頭建立一個書單:可以參考包含育兒信息的各種網(wǎng)站,例如知乎、什么值得買、小花生等都有不少熱門書單,還有一些是介紹童書作者的。熱門書單的回復(fù)也值得一讀,常包含有用信息。各大育兒公眾號也多有書籍推薦板塊,但要注意是否有利益相關(guān)和商業(yè)推廣問題。英文啟蒙方面可以參考網(wǎng)傳的三大書單(廖彩杏、吳敏蘭、汪培珽)或者四大書單(再加上蓋兆全),在了解這幾位老師英語啟蒙理念的前提下根據(jù)個人比較認同的理念來相應(yīng)參考選擇;
(2)已有特定目標:在已經(jīng)確定了一些目標書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當當、京東獲取目標書籍的具體信息;已購買顧客的點評可供參考,特別是其中的中差評,往往能反映書籍的問題所在,有效拔草。有些書籍可以提供前幾頁的試讀,或者可以看淘寶的直播回顧看到書籍內(nèi)容。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檢索是否有網(wǎng)絡(luò)資源可以看到書籍的部分內(nèi)容,以此判斷是否符合自己的預(yù)期,并最終作出是否購買的決定。
2.摸底調(diào)查,因材施教
對于像我家一樣已經(jīng)有一定書籍“存貨”的家庭,建議先像我在第二部分所做的那樣,對家中已有的童書進行一次摸底調(diào)查。雖然比較花時間,但的確能夠很快了解自己買書的得與失,以及缺書、屯書的情況,然后制定買書計劃,有的放矢地添置圖書。摸底調(diào)查記錄我用的是電腦上的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非常便捷。
“因材施教”則是說一切買書計劃都要針對自己的服務(wù)對象,也就是自己的娃來制定。再好的書,買來娃不喜歡看也等于浪費。要了解娃喜歡什么,讀書時有什么特點,還要明確家長自己的教育觀,比如對圖書的功能有什么期待,會在什么場景下使用圖書等等。在明確這些問題的基礎(chǔ)上,像“排兵布陣”一樣做好書籍儲備,確保自己在需要圖書資源時立馬有書派上用場。如果已經(jīng)有了某一類圖書的儲備,則無需重復(fù)購入(例如我購買了英文科普書,就不用購入同質(zhì)化的中文科普書),盡量給書架“減負”。
3.先入單冊,適齡閱讀
“先入單冊”是從我自身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來的。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故事還是分級,只要是套裝或者系列圖書,都先入其中的單冊或者某一個階段的圖書,在孩子反饋好的情況下再購買全套,最不容易出現(xiàn)浪費的情況。實際上這樣分開買,跟買全套的價差也不會太大;至少比買了全套娃又不看只能低價賣二手要劃算多了。對于不同作者的大雜燴套裝,我個人的教訓(xùn)是要謹慎購買,因為即使看了其中一兩本也很難判斷孩子是不是對其他本感興趣。
在這個問題上,最佳的方案當然是通過借書的方式,先摸清孩子的口味,再選擇性購買其中孩子最喜歡的。但這樣就需要在借書上先投資一筆,對于不打算在閱讀上投資太多的家長可能并不合適。
“適齡閱讀”也是從我自身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來的。盡可能不要超齡買書,除非是為了家長自己使用的目的。當然這個適齡不能機械地按照書商的推薦來,而是根據(jù)孩子當前的理解能力來確定。最終的目的也是不要給書架太大的負擔。
4.細水長流,做好后勤
最后一個原則是從選書購書的流程的角度來提的。我曾經(jīng)十分喜歡在活動期間(例如當當網(wǎng)的“書香節(jié)”或者雙十一)大量屯書,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做的效果遠不如“細水長流”好。最好是根據(jù)家長和娃消化吸收的能力,來確定購書的數(shù)量。一次性買太多,家長整理起來費力,孩子也讀不過來。相應(yīng)的方法是,可以給自己限定一個活動買書的金額或者數(shù)量;同時,平時建立一個圖書清單,感興趣的書先放到書單上或者購物車里,過一段再下決定,能夠有效減少沖動消費。
而對于已經(jīng)買來的書,則要“做好后勤”:一是固定好放書的地點。我在家設(shè)置了三個放書的地點,一個大書柜,專門放置孩子的所有童書;一個多層鐵質(zhì)的書架,放置本周閱讀的的圖書;一個小的木質(zhì)書架,放置長期閱讀的圖書,比如《唐詩三百首》、小豬佩奇詞典等;二是注意隨時清點和修補圖書,避免圖書遺失和損壞;三是及時處理已經(jīng)用不上的圖書,例如賣二手、送人或者回收,騰出寶貴的書架空間。放書點如下圖所示:
以上是我在過去一兩年對于買書的一點體會,分享出來“拋個磚”,歡迎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