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春天——斜風細雨不須歸
立春
節(jié)氣小常識:
所謂立春則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春之日,距離上一年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大寒是十五天左右,通常會出現(xiàn)在農歷的正月初幾,但有時也會出現(xiàn)在前一年的十二月未,在古代時期對搞農業(yè)來說,立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冰雪開始融化,風向也有所改變了,和煦的東風取代了寒冷的北風,一切花草樹木都有了生氣,蟲蟻也蠢蠢欲動,整個大地逐漸蘇醒,在這一日,古代時期的皇帝須齋戒沐浴,率領文武百官舉行祭典,一則迎春,一則勸農來鼓勵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做好農務,他們祈求這一天是晴朗的日子,千萬不要下雨,因為晴天將預兆這一年氣候正常,五谷豐收,如果雨天則預兆這一年氣候反常,五谷欠收,所謂立春天氣晴朗,百物皆好收成。
相關諺語:
立春晴,雨水勻。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
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雷打立春節(jié),驚蟄雨不歇。
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
木蘭花?立春日作【宋】陸游
==================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
身如西瀼渡頭云,愁抵瞿塘關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
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春節(jié)
春節(jié)小知識:
春節(jié),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jié)。
春節(jié)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jié)日。
守歲【宋】蘇軾
=================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元日 【宋】王安石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雨水
小知識:
雨水是24節(jié)氣中的第2個節(jié)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jié)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xiàn)象的節(jié)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币馑际钦f,雨水節(jié)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jié)后“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贝斯?jié)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后食的樣子;五天過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相關諺語:
雨水日晴,春雨發(fā)得早。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
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谷雨。
雨打雨水節(jié),二月落不歇。
雨水明,夏至晴。
春園即事【唐】王維
=======================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開畦分白水,間柳發(fā)紅桃。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元宵節(jié)
小知識: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the Lantern Festival),春燈節(jié),是中國民俗傳統(tǒng)節(jié)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是春節(jié)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jié)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jié)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生查子
【宋】歐陽修
===============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春天詩詞之旅
漁歌子 【唐】張志和
===============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宋】黃庭堅
=============================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
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早春【唐】韓愈
==============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驚蟄
節(jié)氣小知識:
驚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是指鉆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
諺語:
◇ 驚蟄至,雷聲起。
◇ 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
◇ 未到驚蟄雷先鳴,必有四十五天陰。
◇ 冷驚蜇,暖春分。
◇ 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 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nbsp;
◇ 過了驚蟄節(jié),春耕不能歇。
◇ 驚蟄不藏牛。
◇ 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
◇ 過了驚蟄節(jié),春耕不停歇。
◇ 驚蟄聞雷,谷米賤似泥
觀田家【唐】韋應物
============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己亥雜詩
===========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八婦女節(jié)
游子吟【唐】孟郊
========================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詩【唐】孟郊
============
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
慈母依堂門,不見萱草花。
萱草【宋】蘇軾
===============
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
推薦語: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春分
節(jié)氣小知識:
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jié)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時節(jié),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qū)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jié)、油菜花香。
諺語: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春分無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無雨劃耕田”
“春分有雨是豐年”
阮郎歸(宋) 歐陽修
=========================
南園春半踏青時, 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 人家簾幕垂, 秋千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歸。
歸園田居(其三)【晉】 陶淵明
===========================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惠崇春江曉景[宋】蘇軾
=============================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
=====================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登科后【唐】孟郊
=====================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清明
小知識:
清明節(jié)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稓v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鼻迕饕坏剑瑲鉁厣?,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之說。清明節(jié)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jié)日,傳統(tǒng)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jié)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寒食 【唐】韓翃
====================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唐】杜牧
=========================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桃花詩詞之旅
桃夭《詩經 周南》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
==========================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推薦語:繁如群星的花蕾隨著幾枝在春風里歡快地搖曳著,那片片桃林仿佛成了紅雨紛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