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熊家長。
教唆孩子插隊搶玩具已經(jīng)是讓人非常討厭的家長;孩子起爭執(zhí),自家孩子占上風(fēng)就站在邊上喜氣洋洋,自家孩子吃了虧就撲過去嗷嗷叫的奇葩家長也不少……
但你不會想到,還會有熊家長惡劣到這個地步:
去年年底,福建福州某游樂場,一個媽媽帶著女兒插隊搶一個兩歲多男孩手里玩著的拼圖玩具,更憤怒的是,當(dāng)小男孩試圖搶回自己的拼圖時,這位三十多歲的媽媽,竟然猛打兩歲多男孩的頭部。
1月6日,遼寧鐵嶺某淘氣堡內(nèi),何某(男)孩子和鄧某(女)孩子在某兒童樂園淘氣堡內(nèi)玩耍時因玩具發(fā)生爭執(zhí),何某與鄧某產(chǎn)生口角。約20分鐘后,何某等三名男子返回,又與鄧某產(chǎn)生口角,監(jiān)控中可以看到三名肥胖壯碩的中年男子推打13歲男孩,男孩和媽媽試圖反擊,最后男孩被打到在地,還不斷被凳子砸,媽媽鄧某試圖反抗,也被對方用凳子砸到在地,鄧某造成二級傷殘,13歲的男孩至今昏迷。
2
毋庸置疑,打人者,尤其打孩子的人,必須接受法律的制裁,道德的譴責(zé)。
可試問,如果我們遇到了這樣的事,該怎么辦?
“孩子被打,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本身就是個讓家長為難的教育問題;
比這更為難的是,如果孩子在場時遇到熊家長欺負,家長要不要打回去?!
大多數(shù)人表示:打回去啊,是可忍孰不可忍,以大欺小就該打,別讓孩子受了委屈;
有些人還在思考:要是打回去,又傷著孩子怎么辦?家長打不贏怎么辦?
又有人出主意:打不贏就跑,多叫點人來繼續(xù)打。
打回去,似乎是替孩子報仇,讓自己氣平的最好方式。
但,去年有兩起由孩子爭執(zhí)引起的家長糾紛:都是孩子搶玩具,家長都選擇打回去。
一起是媽媽斗毆,強壯的那位媽媽把瘦弱的媽媽踩趴在地,還撕爛她所有的衣服,赤身裸體;
另一起則是父母及朋友一起上,最后,一位爸爸被重物砸中背脊,終身癱瘓。
這樣的結(jié)果,真不敢想象,對孩子來說,會是一場怎樣的噩夢,對一個家庭又是怎樣的負擔(dān)。
打回去,受傷最重的有可能是我們最想保護的孩子。
3
遇到這種囂張跋扈,欠教訓(xùn)的熊家長,我們就忍氣吞聲放過?
當(dāng)然不,我們記住十二字真經(jīng):保護孩子,保留證據(jù),報警解決。
如果達不到報警條件,也記得及時請工作人員與旁觀家長,給予幫助與維權(quán)。
蘇州曾發(fā)生過一起家長打人的案例,對方家長護著孩子受了輕傷,沒有回擊,選擇報警,驗傷,拒絕調(diào)解,最后,打人者以故意傷害罪被拘留十幾天,事后又因此被單位解聘。
前面提到的福州幼兒被打事件,后續(xù)是,爸爸護住孩子,強勢要求打人者道歉,選擇了先安撫孩子,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那位父親情緒激烈,但沒打回去,即使監(jiān)控里明顯可以看到壯碩的他要回擊,完全是幾拳幾腳的事。當(dāng)?shù)氐拿襟w給予了這位父親很高的贊譽:我們該教給孩子的是,當(dāng)我們有壓倒對方的實力的時候,更應(yīng)該做一個文明高貴的人。
前面提到的鐵嶺三名男子打人事件,鐵嶺市公安局近期通過官方微博通報此事: 三名打人者已投案自首,目前三人因涉嫌故意傷害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萬一遇到熊家長,首先,請工作人員協(xié)助,務(wù)必先保護好孩子,保護好自己。
不要試圖講道理,熊家長是不懂什么叫道理的。
抑制怒氣,不要回擊,告訴自己,被狗咬了一口我們沒必要咬回去!
保留證據(jù),冷靜報警,相信法律,才會是既保護孩子又懲罰壞人最好的解決方式。
4
不打回去,孩子會不會覺得,家長遇事逃避自己不被保護,長大后遇到問題會懦弱逃避?
答案是不會的。
孩子是通過父母長期的高效陪伴來感受愛和安全感的,親子關(guān)系好,不管發(fā)生什么事,孩子永遠信任爸爸媽媽做出的選擇。所謂孩子個性軟弱,和個性,家庭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不可能因為某次傷害,家長沒有幫著打回去,而產(chǎn)生軟弱性格。
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孩子可能受到的傷害,一般有兩種:
身體傷害,這相對容易愈合;
心理傷害,尤其是孩子六歲以前受到的心理創(chuàng)傷,很多都是不可逆的。
必要時,可以找心理醫(yī)生協(xié)助。
以福州被打孩子為例,他受到的心理創(chuàng)傷,肯定是由打人者帶來的,但他后續(xù)的心理暗示,更多來自于隨后周圍聲音的不斷提醒及重復(fù)敘述。兩三歲左右的孩子,只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怎樣了,令成人無比憤怒的這件事在他的意識里是這樣的:自己被別人打了—父母和那人大吵一架—爸爸媽媽抱著我—沒事了。
所以,對于三四歲以下的孩子,離開現(xiàn)場,抱著孩子及時安撫,是避免孩子進一步受傷的最好方式
如果孩子有四五歲,對事情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不管家長選擇怎樣的解決方式,在孩子愿意溝通的情況下,簡單告訴孩子自己這么做的理由,引導(dǎo)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如果孩子再大一些,比如鐵嶺這位13歲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盡量把“壞事”扭轉(zhuǎn)成一場成長經(jīng)歷,溝通交流,引導(dǎo)出孩子的想法,正面引導(dǎo),讓孩子在這場傷害中學(xué)會保護自己,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遇到熊家長,交給警察最為合適。
作為家長,事情結(jié)束后,揮手,遠離,繼續(xù)走我們自己快樂的路!
因為我們有更重要的責(zé)任:
教會孩子放下,人生那么長,不要害怕,開心向前。
更要明白,遇到壞人務(wù)必先保護好自己;
不要以暴制暴,理性與隱忍尋找更好的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