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直沉浸在復旦投毒案帶給我的負面情緒中,震驚、傷痛、惋惜。作為一個母親,最先想到的就是教育的問題。不管兇手是誰、為什么而投毒,作為一個成年人,諸多因素形成他現有的思維體系----什么事情是值得他做的。
兇案屢屢發(fā)生在高校,高等教育備受詬病。然而高等教育已經是國民教育行至最末一段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前面早已爛掉的根,何以結出如此惡的果?
一個人的價值觀念體系,和父母的價值觀、學校的宣傳引導、整個社會的道德評判體系、自身的個性都有關系,家庭是社會的分子結構,家庭的價值道德觀又堆積形成整個社會的道德觀。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一個人脫離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的價值觀滲透在整個成長道路上。唯利的父母教不出高尚的兒女,心胸開闊的父母也很少造成孩子思想畸形。
再談學校,我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回味中學畢業(yè)很多年后同學掏心掏肺說給我的話,我思考從小一起長到大的好朋友為什么不快樂。我把問題歸結于教育體制對學生唯分數論一刀切的評判標準??傉f高校里大學生有強烈失落感是因為泯然于眾人,可是沒有因分數的單一標準而高高在上的自傲,何來進入強者環(huán)境后的失落?本來人就有豐富的多樣性,可我們從來沒有被引導去欣賞彼此的不同,而是在全社會對分數的強大崇拜下自傲的自傲、自卑的自卑。自傲的膨脹到以為自己真是“天之驕子”,以自我為中心,自卑的永留瘡疤,成為無法抹滅的陰影。
思緒很多很多,拙筆無法一一述來。我是覺得,教育的核心目的,還是教會“人”應該怎么做,學再多的知識,也是為了在世上走這一遭的時候,能夠認識自己這個“人”和周圍的世界。不懂做人,再高精尖,也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