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這一個學期(2017.9.10-2018.1.6)我教的高二人文班讀書記錄。當然代表不了整個復旦附中,我在這里的分析,主要是為自娛自樂。假如對大家的語文學習有所啟發(fā),那就是意外收獲了。
閱讀紀錄我每周檢查一次。嗯,是長這個樣子的:
為了自己的好奇心,我整整在access里輸入了近300條記錄。(想到期末如山的事情,撞墻ing…… )
原本還打算把教的另一個平行班也輸入對比一下,輸完第一個同學我就垂頭喪氣地放棄了這個瘋狂的想法。
輸完第二個同學我就盼望他們每人少讀幾本
輸完第三個同學我就后悔不該用Access,壓根不需要數(shù)據(jù)庫,用Excel就行……
輸完第四個同學我就覺得我得堅持下去,沉沒成本太高…………
一、說明
1.自由閱讀,書籍是學生自己選的。
2.統(tǒng)計的原則是:
(1)短篇、單篇不計入,課上學的不計入。所以我們這部人人拼命看的就落選了:
(2)后來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其實讀的是外文版。
有同學膽大妄為至此:發(fā)給我本學期課堂獎勵的名著購買鏈接,等我買來一看,居然是外文版……卻原來我自掏腰包獎勵他們,到頭來是為英語老師做嫁衣裳。好吧,誰讓我平時宣揚讀譯文不如讀原著呢,這就是報應啊! So,個別外文書也計入了。
(3)《論語》《論語譯注》/《史記》《史記選》/《楚辭》《楚辭補注》/《世說新語》《世說新語箋疏》之類的合并,按同一本處理。
二、統(tǒng)計結果
1.本學期共記錄讀完或在讀書籍276部(重復計數(shù)),共36人,平均每人7.7部。
2.古詩文56部(重復計數(shù)),現(xiàn)當代及外國作品220部(重復計數(shù))。
3.現(xiàn)當代及外國作品220部(重復計數(shù))中,文學類占147部(重復計數(shù)),其他歷史、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之類73部(重復計數(shù))。
4.古詩文相關如下(書名/閱讀人數(shù)):
《古文觀止》,10人
《史記》(含《史記選》)5人
《牡丹亭》,5人
《聊齋志異》(含《聊齋志異選》),4人
《楚辭》(含《楚辭補注》《楚辭直譯》),3人
《莊子》(含《莊子今注今譯》、《莊子精讀》),3人
《世說新語》(含《世說新語箋疏》),2人
《閱微草堂筆記》,2人
《竇娥冤》,2人
《西廂記》,2人
《長生殿》,1人
《漢書選》,1人
《憐香伴》,1人
《桃花扇》,1人
《柳河東集》,1人
《論語譯注》,1人
《呂氏春秋》,1人
《三國志》,1人
《山海經(jīng)》,1人
《聲律啟蒙》,1人
《詩經(jīng)》,1人
《隨園詩話》,1人
《隨園食單》,1人
《傳習錄》,1人
《浮生六記》,1人
《夜航船》,1人
《酉陽雜俎》,1人
《唐宋詞名家論稿》,1人
非古詩文的文學類書籍不止1人閱讀的是:
《巴黎圣母院》 9人
《荒原狼》 8人
《復活》 7人
《悲慘世界》6人
《金薔薇》 3人
《駱駝祥子》3人
《西西弗神話》 3人
《1984》 2人
《悲劇的誕生》 2人
《紅與黑》 2人
《羅生門》 2人
《美麗新世界》 2人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2人
《十日談》 2人
《我們仨》 2人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人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2人
曾讓你哭的事有一天你會笑著講出來。 ——《我們都是壞孩子》
非古詩文的非文學類書籍不止1人閱讀的是:
《動機與人格》 8人
《娛樂至死》5人
《烏合之眾》4人
《通往奴役之路》3人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2人
三、結論
1.那些說沒有時間課外閱讀的,有偷懶的嫌疑。
看起來正常教學一學期讀個四五本沒有問題。有同學的速讀讓我瞠目結舌,有圖有真相:
每周四百頁沒問題。
2.教師起了導向作用
(1)大家讀得最多的都是我課上推薦的。有次課上提到我在讀《金薔薇》,于是閱讀記錄中馬上出現(xiàn)了三位也讀《金薔薇》的同學。
(2)我每周找兩位同學進行名著或名人主題演講。有位同學講笛卡爾,所以他的閱讀記錄中就出現(xiàn)了《西方哲學十五講》、men of mathematics、《談談方法》、《數(shù)學大師——從芝諾到廢奴案》。順便請大家瞻仰他講完留下的板書。(語文課啊?。?/p>
(3)我認為讀書不能限制在文學方面,所以大家的閱讀范圍遍及哲學、歷史、心理學等,而且文學與非文學的比例忠實執(zhí)行了我的指導思想。涉及領域豐富至此,有同學在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高一時很多同學讀東野圭吾,我認為娛樂性過強的小說與語文學習關聯(lián)度不大,在課上提醒了以后,高二明顯少了。大家讀的絕大多數(shù)是哲社或文學名著,只有極個別的屬于網(wǎng)絡小說。
3.最后提醒一下
根據(jù)我的觀察,文學類作品閱讀量大小,與作文的文采大體成正比。
最后的最后,我的感覺:大家這樣讀書,語文是有救的。
附古詩文之外的全部書目,看看他們到底讀了什么:
《1984》
《1Q84》
《阿甘正傳》
《安娜·卡列尼娜》
《巴黎圣母院》
《白石老人自傳》
《白夜行》
《百年孤獨》
《擺渡人》
《暴風雨》
《悲慘世界》
《悲劇的誕生》
《被你愛過才叫愛》
《被掩埋的巨人》
《博爾赫斯談話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沉默的大多數(shù)》
《城堡》
《地獄變》
《東方求聞史紀》
《東宮·西宮》
《杜甫:一個小號的逆襲》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分崩離析》
《復活》
《孤兒列車》
《古希臘散文選》
《何謂文化》
《紅高粱家族》
《紅與黑》
《呼蘭河傳》
《荒原狼》
《活著》
《活著為了講述》
《解憂雜貨店》
《芥川龍之介小說集》
《金翅雀》
《金薔薇》
《九故事》
《卡夫卡短篇小說集》
《苦行記》
《狼圖騰》
《老舍小說集外集》
《老舍幽默小說》
《李爾王》
《羅生門》
《洛麗塔》
《駱駝祥子》
《馬橋詞典》
《麥田的守望者》
《美麗新世界》
《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
《南朝歲月》
《帕洛馬爾》
《七個角閣的房子》
《七夜》
《千年一嘆》
《槍炮、病菌與鋼鐵》
《欽差大臣》
《人間失格》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三生三世枕上書》
《三體》
《審判》
《圣誕列車》
《圣誕頌歌》
《十日談》
《十字軍騎士》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雙城記》
《睡美人》
《蘇東坡傳》
《唐璜》
《藤花與草莓》
《偷影子的人》
《瓦爾登湖》
《萬水千山走遍》
《為奴十二年》
《圍城》
《文化苦旅》
《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我們》
《我們仨》
《我是貓》
《西西弗神話》
《西廂記》
《洗澡》
《嫌疑人X的獻身》
《斜陽》
《鋅皮娃娃兵》
《新詩一百句》
《夜色朦朧》
《夜色溫柔》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生》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伊豆的舞女》
《伊利亞隨筆選》
《永恒史》
《月亮與六便士》
《斬首之邀》
《張棗的詩》
《仲夏夜之夢》
《自畫像》
《自殺》
《罪與罰》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常識》
《純粹理性批判》
《大國的興衰》
《動機與人格》
《革命的年代》
《工業(yè)社會及其后果》
《黑格爾小傳》
《會飲篇》
《金枝》
《經(jīng)濟學原理》
《舊制度與大革命》
《菊與刀》
《科學的反革命》
《拉康:鏡像階段》
《歷史不忍細看》
《歷史深處的憂慮》
《六日戰(zhàn)爭》
《裸猿》
《馬克思哲學思想原理》
《南懷瑾選集》
《牛奶可樂經(jīng)濟學》
《裴多篇》
《全球通史》
《人類簡史》
《人類悟性論》
《人性之高貴與卑劣》
《上帝,猶太人與歷史》
《上下五千年》
《社會契約論》
《十二銅表法》
《談談方法》
《鐵窗后的自由》
《通往奴役之路》
《萬歷十五年》
《烏合之眾》
《西方哲學十五講》
《西方哲學史》
《鄉(xiāng)土中國》
《心理咨詢面談技巧》
《新聞學十講》
《永久和平論》
《娛樂至死》
《在期待之中》
《正義論》
《政府論》
《知堂回想錄》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中國通史》
《中國新聞學大系》
《中國語言學史》
《中國哲學簡史》
來源:夢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