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在小紅書上偶遇譯林出版社豐子愷譯的《獵人筆記》喊道:"媽媽,這是寫《麻雀》的那個作家!"四年級時她為課本里老麻雀的故事掉過眼淚;又發(fā)現(xiàn)譯者竟是剛學過的課文《手指》的作者豐子愷先生,我們立刻決定把它作為親子共讀的首選。屠格涅夫筆下對自然的詩意描摹,與豐子愷清新質(zhì)樸的譯筆在此交融——兩位課本里的"老朋友"以這樣的方式相遇,書頁間仿佛自帶了熟悉的溫度。
兩位大師的相遇
屠格涅夫:被譽為"俄國文學三巨頭"之一,其作品以細膩的自然描寫和對農(nóng)奴制的深刻揭露著稱?!东C人筆記》是他的成名作,列寧稱其為"卓越的俄羅斯作家"。
豐子愷:集畫家、散文家、翻譯家于一身,被譽"現(xiàn)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53歲自學俄語翻譯屠格涅夫作品,譯作《獵人筆記》《初戀》皆成經(jīng)典。其譯文保留原文詩意的同時,注入中文的溫潤韻致。
拿到書才發(fā)現(xiàn),19世紀俄羅斯農(nóng)奴制的厚重主題,對五年級孩子來說太過沉郁。但翻到《莓泉》那頁,女兒突然指著"泉水帶著愉快的滔滔不絕的潺湲聲"笑起來:"像豐子愷先生寫手指一樣好玩!"于是我們約定:只讀豐先生譯筆下美麗動人的大自然,把這本書當作一本"會講故事的自然畫冊"。
經(jīng)典摘抄:
“這泉水從河岸的裂縫中涌出,帶著愉快的滔滔不絕的潺湲聲流入河中……太陽的光線幾乎從來不曾照到過它的清涼的、銀色的水面……”
推薦理由:以清澈的泉水為中心,描繪溪谷、橡樹林與草地的靜謐之美。豐譯"潺湲聲"三字既擬聲又傳神,與《手指》中俏皮的文風一脈相承。
經(jīng)典摘抄:
“晚霞的紅光慢慢地沿著樹根和樹干移動……藍色的天空中羞怯地出現(xiàn)了最初的星星。”
推薦理由:屠格涅夫以光影層次構建樹林的暮色劇場,豐譯"羞怯的星光"賦予自然以童真,呼應女兒對課文《麻雀》的情感共鳴。
經(jīng)典摘抄:
“樹葉在我頭上輕輕地喧噪……羊齒植物的優(yōu)美的莖,已經(jīng)染上像過熟的葡萄似的秋色……”
推薦理由:譯者將色彩變幻譯為"白綢柔光""赤金光暈",化靜為動,如豐子愷漫畫般以簡筆勾勒油畫質(zhì)感。
書中23幅由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代表畫家阿列克謝·索科洛夫繪制的插畫,如同屠格涅夫文字的無聲和弦。索科洛夫筆下暈染的銀灰水色,與豐子愷譯文里"清涼的、銀色的水面"悄然重疊;而《幽會》中白樺林被秋雨洗過的透亮感,更讓"染上過熟葡萄似的秋色"這句譯文,在孩子眼中瞬間有了油畫般的質(zhì)地。這些誕生于19世紀的畫稿,不僅精準捕捉了俄羅斯森林的呼吸與農(nóng)莊的晨昏,更與屠格涅夫的文字、豐子愷的譯筆共同編織出一張網(wǎng)——輕輕托住了孩子對異國自然的想象。
當女兒用彩筆臨摹插畫里"羞怯的星光"時,我忽然懂得:經(jīng)典之所以能穿越時空,正因它允許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接住那些墜落的光粒。
我想,或許不必急于讓孩子讀懂19世紀的俄羅斯,當她能對著"星光羞怯"的句子微笑,能在朗讀時模仿"泉水潺湲"的聲調(diào),屠格涅夫?qū)ν恋氐膿磹?/strong>,早已通過豐子愷溫柔的譯文,化作了她生命里的晨光與露珠。
對五年級的孩子而言,獨立啃完這本厚重的書無疑是艱難的,但牽著他們的手,在文字的草原上撿幾朵小花——讓俄國文學的森林在東方譯筆中長出柔嫩枝芽,便是經(jīng)典最生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