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繪本《小藍與小黃》用簡單的色塊講述了一個看起來特別簡單,卻又讓孩子們著迷的故事:
小藍和小黃是一對好朋友,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有一天,小藍去找小黃,找了好久才終于找到,他們驚喜地抱在了一起,然后一起變綠了……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友誼的故事,也是講述人際關(guān)系的故事。我想用這個故事來闡述我們的親子關(guān)系也是最合適不過的。
最好的親子關(guān)系就是彼此相融,并收獲更好的自己。
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他們變成了綠色,抱得越緊,綠色越多。這綠色有著特別的魅力,當兩個人的心靈緊緊相擁,那便彼此影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這個綠色是人與人心靈融合的象征。
父母與子女有著天然的血溶于水的骨肉親情,然而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僅靠血緣來維系顯然是不夠的,更需要心靈的融合。
心靈融合的前提不是一方控制或主導(dǎo)另一方,把對方變成你想要的顏色,而是互相影響,變成你我之外的第三種顏色。
心靈融合是親子關(guān)系中非常重要的層面,卻不是最高層面。
小藍和小黃相擁在一起變綠后,爸爸媽媽認不出他們,他們遭到了拒絕,于是他們傷心哭泣,整個兒地變成了眼淚,真正是哭成了淚人。最后,藍眼淚和黃眼淚把自己收攏到了一起,他們又變回了小藍和小黃。
這個情節(jié),是小藍和小黃自我解構(gòu)和重筑的過程,它有著對抽象生命哲學的闡述,強調(diào)了在人際關(guān)系中認識自己、做回自己的重要性。
“對自我的認識”是作者李歐·李奧尼在諸多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的主題,他在回憶這部作品時曾說:“在我形形色色的作品中,這一頁是最完美無缺的。”
親子關(guān)系是一種雙向的關(guān)系,父母與子女之間彼此影響。撫養(yǎng)子女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重塑和自我成長的過程,最終雙方都要做回自己,而這個自己是因為受過對方的影響而兌變成的全新的自己。
能否構(gòu)筑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在于父母能否做到不控制孩子,也不迷失自己。
在中國傳統(tǒng)的親子關(guān)系中,往往滲透著一種付出與回報的關(guān)系。父母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全部的愛,全力撫養(yǎng)孩子長大,孩子長大后就該以同樣的愛來回報父母,陪伴和侍奉左右。
這種關(guān)系往往是單向的,并且有著主次之分。父母想當然地成為親子關(guān)系的主導(dǎo)者,他們以長輩的權(quán)威凌駕于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而整個養(yǎng)育過程也是一方(父母)指導(dǎo)、控制另一方(子女)的過程。
以自我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表現(xiàn),不反思自己,只想改變孩子,更不懂得從孩子身上接納和吸收鮮活的力量,沒有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理念,最后的親子關(guān)系往往是不容樂觀的。
那些曾經(jīng)有著相當威信的父母在某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變了,自己在孩子身上寄托的愿望在瞬間落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了。
父母對于孩子,有著本能而深沉的愛,然而,在這種愛里,時常會參雜個人的欲望。把孩子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在孩子身上寄托著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甚至讓孩子來背負自己的功利與虛榮……
而當希望落空,孩子漸行漸遠,父母會有難言的失落與哀傷。
多少父母在綁架孩子的過程中,漸漸迷失了自己。
這種親子關(guān)系的紐帶,到最后往往是血緣、責任、道德,而非愛。
啾啾常說:“我長大了也要和你們住一起,我要一直和你們住一起?!币驗槲矣肋h愛你,所以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啾啾對愛最單純的理解。
我很高興啾啾能有“想要和愛的人永遠在一起”這樣的美好愿望,彼此相親相愛,這是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的第一步。
然而,在愛的課程里,除了“在一起”,還有“愛與別離”、“愛與自由”的內(nèi)容。
龍應(yīng)臺在《目送》中,有一段著名的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那個曾經(jīng)與你一體的,親密無間的孩子,最終都是要離你而去的。這段話里,我讀出了父母的傷感、無奈以及失落,眼前出現(xiàn)的是一個望著孩子遠去的寂寥的老人。
可是,那個讓我們不必追的身影是帶著你的愛前行,還是對你的愛的逃離?我想更多的也許是后者吧,如若是滿載著愛而去,他終將與你同在,他無需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只有逃離,才需要追趕。
也許,只有我們真正懂得“愛與自由”,才會深刻理解“愛與別離”。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最困難的一種愛,就是對我們自己孩子的愛,因為整個目的就是愛他們,以便他們可以離開我們,接管他們自己的生活,自由地選擇他們的想法和行動?!?/p>
愛孩子,是為了讓孩子離開。這似乎很難讓人接受,弗洛姆也說這是“最困難的一種愛”。然而,這種“困難的愛”恰恰是愛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愛?如果溝通的雙方有長期的良性溝通,形成了相互的依賴和扶助,讓雙方都能夠獲得安全感并增強幸福感,那么,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叫愛。所以真正的愛是自由的,是令雙方都感到愉悅的,它不會成為一種羈絆。
再小的孩子,我們都要承認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最好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獨立人格,讓他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為自己做主。而父母的廣闊的愛,是孩子追求自己幸福的后盾,因為有著童年時代就開始積累的親子之愛,無論孩子走到哪里,心底總有一個角落可以溫暖自己。
有一天,啾啾對我說:“你是我和爸爸的,我是你和爸爸的,爸爸是我們倆的?!蹦苓@么說真不錯,只有彼此相愛,才能彼此歸屬。
但是有一天,他終將知道,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終將做回自己。有一天,他也會明白我跟他說過的話:“如果一個人的愛足夠大,那么它就像天空一樣,會給你包容和自由,你可以像一朵白云一樣在愛里自由漂浮,也可以像一只小鳥一樣任意翱翔?!?/p>
我也希望當他在一個人展翅翱翔的時候,心底還會響起自己幼兒時期對媽媽說過的話:“我把你放在我的心里,當我想你的時候,我就不孤獨了?!?/p>
即便不在身邊,也能溫暖彼此。
微信公眾號:啾媽童書會(ID:yiwei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