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讀童話,越是人近中年,越覺得童話的好。比如,社會的風尚多數時候很功利,人越長大,沾染的世俗之氣就越來越多,這個時候,童話會還給我們明凈的世界,提供心靈的棲息港灣,讓我們在忙碌或者瑣碎之中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靈。那些經典的童話之所以是經典,在于這些童話常讀常新。在不同年齡階段,我們讀到的東西會很不一樣。因為人自身的閱歷更加豐富,思考也更趨于完善,從而人們對生活、對人生的理解也會跟以前不一樣。所以成年人讀童話,那就說明我們對這個世界還充滿善意,仍是相信奇跡會發(fā)生。于是我們看上去像大人,但都保有一顆孩童的心。這是多么棒的一件事。
尤其是那些不朽的童話,我們年幼時讀過,成年時再讀,真會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所以無論是童年、少年還是青年,都不應該將時間花在讀那些無聊的書上,因為人的生命短暫,而好書又那么多,如果不把有限的時間花在經典上,簡直就是浪費生命。在小說《挪威的森林》里,村上春樹虛構了一位名叫永澤的大學生,永澤酷愛讀書,但他有一個原則,即出版50年之內的作品不讀,因為沒有經過時間的淘洗,書籍很難被確認為真正的經典。
所以我很感激我是在30歲之后才讀到《小王子》的,這個時候,離圣??诵跖謇飳懗鲞@個童話,已經70多年了。盡管我也曾想,要是能在13、4歲時就第一次讀到這本書就好了。因為人最幸運的事情,莫過于在合適的時候,讀到合適的書籍。但我仍是感激,因為30歲之后讀的好處在于,我能比13、4歲時更懂得《小王子》這個童話。于是心靈開了竅,突然明白了很多以前細微的道理,就像一些細枝末節(jié),本來堆在心里面不曾清理,現(xiàn)在一下子貫通了,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情感的紋理和枝脈。比如很多人喜歡狐貍說的“馴服”這個詞語,因為喜歡一個人,從而這個人所有的一切,就都會喜歡。因為喜歡小王子,所以也會喜歡橙黃色,于是也會喜歡麥田的顏色。因為知道喜歡的人即將來到,那么那種等待就會焦急而充滿甜蜜。那只狐貍,是童話中的一個智者,他教給小王子的,也正是教給我的。我不知道,若在匱乏的童年讀到此書,我的人生將會有什么不同。所以,讀過《小王子》之后,我就把世界上的人分為兩類,一類是讀過《小王子》的,一類是不曾讀過《小王子》的。就像圣??诵跖謇镌谖闹姓f的,他跟成年人交往,先給他們看那幅蟒蛇吞吃大象的畫,如果成年人說這是一頂帽子,那么,基本就可以斷定,這個人你應該跟他談股票,或者樓市。
我在30歲之后還感激另一本叫做《夏洛的網》的童話。起先是在網上讀的,一個叫肖毛的網友的譯本,后來買到了上海譯文社任溶溶的譯本。后來,我又看到了《夏洛的網》的電影,非常好的一個動畫片,我都不知道美國人是怎么拍出來的。這個電影成為和《放牛班的春天》一樣的,給學生們必看的電影。在網上追看肖毛的譯文時,我經常被故事里的友誼和承諾所打動?,F(xiàn)在再來看,我認定這是一個關于奇跡的童話。這樣的故事,就像電影《阿甘正傳》一樣,講述的是平凡人物的奇跡。只要你相信并付出努力,你必實現(xiàn)。所以我若要寫這個《夏洛的網》的書評,題目會叫做“你必得相信這個世界的奇跡”。如果世界沒有奇跡,那會多么可悲!我知道自己一直是個不切實際的人,現(xiàn)在人近中年,按理說應該現(xiàn)實一點吧,但我的不切實際與日俱增。既然如此,那也罷了,就讓我一直不切實際下去吧。
一般而言,一只春豬的命運,無非在春天出生,被飼養(yǎng),然后在圣誕節(jié)來臨之際被屠宰,做成培根,裝點節(jié)日氣氛。然而威爾伯,卻成功擺脫了這種命運,創(chuàng)造了奇跡,成為第一頭作為州吉祥物而廣受矚目的豬。這個奇跡是威爾伯和夏洛等朋友們共同完成的,其中蜘蛛夏洛的堅持自然最為重要。但關鍵在于,為什么夏洛可以這樣無私地幫他?因為在整個牲畜欄中,只有威爾伯給予了夏洛真正的友誼,尊重和愛。威爾伯是牲畜欄里第一個確認夏洛價值的人。這是因為威爾伯的善良,他看到世界是美好的,所以所有的動物都是美好的,他由衷地稱贊夏洛的工作。友誼建立在互相的信任之上,這種信任,正是我們溫情的源泉和持續(xù)的能量。因為威爾伯和夏洛的努力,這個牲畜欄成了最為閃耀著善良溫暖之光的牲畜欄。所以有人說,天堂與地獄,僅在于你自己的一念之間。
這個關于奇跡的故事,總讓我想起另一個美國故事,《海鷗喬納森》。我讀到《海鷗喬納森》,比上面兩個故事還要遲,是在我讀到崔衛(wèi)平老師的《要多少好東西才能造就一個人》一文之后。崔衛(wèi)平的文章讓我下定決心去找這本書來讀。整個閱讀過程僅持續(xù)了一個小時,因為篇幅不長,但給我的教益,卻一直延續(xù)至今,也許還會繼續(xù)延續(xù)下去。喬納森也不甘于自己的命運。海鷗么,多數海鷗的一生,無非是跟在漁船后面,找些人類丟棄的死魚爛蝦填飽肚子,然后在巖石上打盹,千萬年來莫不如此,將來也如此??墒怯幸恢唤袉碳{森的海鷗,卻不停地練習飛翔,他想要像老鷹那樣飛翔。他不但要忍受自身程度的限制,還要遭受整個種群的不解和嘲笑。但最后,他做到了。這是又一個關于奇跡的故事。
還有一本書,也許不是童話,但至少我將之當作童話在讀,就是奧威爾的《動物莊園》。但這是一本反童話的童話。自由飛翔誠然很美好,但有的時候,籍著自由飛翔的口號,卻可能造成匍匐和奴役。動物莊園的革命,趕走了人類莊園主,而新的統(tǒng)治者,卻以平等的名義,發(fā)明了新的不平等。所以,奇跡的反面,可能就是噩夢。噩夢是美好奇跡的反向延伸。而我們的閱讀,當然要看到世界的美好與善意,同時也應該警惕,良好的愿望也會造成致命的后果,因而,程序的正義,才會得到公眾普遍的關注。與《動物莊園》相似,德國拍過一個叫做《浪潮》的電影,有一個影評的標題為:從自由到奴役,僅需要五天。正因為夢想與奇跡是脆弱的,才需要我們盡力呵護;同時我們仍是相信奇跡,因而我們終認為這個世界會好的。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6063&PostID=3833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