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對大部分本地人來說是一個有點陌生的詞,對于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外地人而言,這是一道橫在他們的孩子面前無法逾越的天塹。這些孩子也許就是我們孩子的同學,同桌,他們將要面對的現(xiàn)實比我們的孩子殘酷很多。
差不多兩個月前做的采訪,終于播出了,這次不是作為一個采訪者,而是作為一個觀眾,坐在那里,聽著那些孩子正在或者將要面對異地高考問題的家長們的講述,心里面很是辛酸,因為作為一個母親,很能理解他們的那種焦慮,在求學的問題上,選擇的責任,自然在父母身上,而不同的選擇,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當然,現(xiàn)在誰也不知道,這樣的影響,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那位把孩子送到了家鄉(xiāng)的母親,指著自己空空的大床,在過去的十幾年,女兒都是和自己在這張床上一起睡覺,而現(xiàn)在,即便女兒哭著打電話回來,要求回家,她也只能夠硬起心腸,她甚至不敢去探望孩子,即便自己是那樣的想她,因為擔心,一旦去了,然后離開,會把孩子陷入更無助的情緒當中。
當年,她決定把孩子帶著,從家鄉(xiāng)來到大城市大拼,是因為相信,陪伴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責任,她不想錯過看著孩子長大,因為這個過程,不會重來。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很多人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在一個地方生老病死,即便戶籍還沒有放開,但是卻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現(xiàn)實中的自由遷徙,出發(fā)點很簡單,為了更好的生活。因為城市化,因為發(fā)展的不均衡,人們從低處向高處流動,這是世界各地,不同國家同樣的現(xiàn)象。
二十年前,還不會出現(xiàn)異地高考這樣的問題,但是,從前些年開始,這個問題不可避免的擺在了政府面前,既然人們有自由選擇職業(yè)和居住地的權(quán)利,那末他們同樣享有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權(quán)利,只是,當這些孩子開始長大,要面臨上高中,高考的問題的時候,因為沒有戶籍,他們只有兩種選擇:回戶籍所在地,或者是出國,如果家鄉(xiāng)沒有人照顧孩子,很多父母不得不夫妻分居兩地,甚至放棄自己的工作。但是即便是這樣的選擇,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承擔。
那個帶著孩子的家長,在媽媽說的激動,留下眼淚的時候,她的孩子在一邊坐立不安,我還記得在采訪的時候,他終于忍不住對媽媽說,“不要說了。”當然,這樣的場面最終沒有出現(xiàn)在節(jié)目里面。這是一個只有十歲的小學生,雖然異地高考對他來說還算是遙遠的事情,但是在學校里面,他已經(jīng)明白了外地學生和本地學生的區(qū)別,當別的同學都拿到醫(yī)療保險表的時候他卻沒有,派發(fā)表格的老師一定認為這沒有什麼,忘記了孩子也有自己的尊嚴,不懂這樣的區(qū)別對待,會無意中讓孩子受到傷害。
一個正在準備托??荚嚨母呷龑W生告訴我,在學校的政治課上,老師和同學們討論異地高考問題,大部分的同學認為,如果讓這些外地學生參加高考,那是分享了本地人的教育資源,對他們不公平,他沒有出聲,事實上,即便是他的那些學校里面的好朋友,都不知道,原來他就是外地學生。他說,他想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自己的父母在這個城市工作了十二年,為這個城市納稅,自己在這個城市讀了小學還有中學,自己的家就在這里,但是最終沒有這樣的勇氣。
他的高中生活提前結(jié)束了,他的家人,準備賣了房子來準備他未來四年的大學學費,他第一次托??嫉牟焕硐?,但是他不舍得再讓父母花錢讓他去上補習班,或者像有的人那樣,直接付錢給中介公司,確保能夠申請到好一點的美國大學。
我想他還算幸運,畢竟家里面還能夠有這樣的選擇,而能夠回老家讀書準備高考,也算是不錯的結(jié)果。但是還有那些連這兩個選擇都沒有的人,還有那些在生源大省,注定要比大城市的同齡人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我們期待的教育公平,到底還要等多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9d5da0102dtfj.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