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兩篇公眾號上的文章。一篇是說加拿大某市的市長新聞會,現(xiàn)場有一個7歲的孩子問市長如果Lockdown了,toothfairy還能出門嗎? 市長回到說toothfairy是“essential service",當然可以出門。市長省長還都隨后發(fā)了推文,明確“toothfairy"和“Easter Bunny"都屬于“essential business"。 看到這樣的新聞,在這樣的疫情之下,也讓人忍不住莞爾。
東西方教育孰優(yōu)孰劣很難評說,但是西方教育中有一點是深入我心的,就是呵護珍視孩子們的那份”天真幼稚“。但是東方教育中更欣賞的是孩子”早慧“,教育論壇上崇拜仰望的都是那些小小年紀就有成人的智慧和情商的孩子。連我家爸爸也常說”練琴的孩子不能像個孩子“。我就很不以為然。童年是多么珍貴啊,我們有漫長的成年生活要度過,童年也就是短短的十來年光景??粗缭鐝泥秽淮傅男∧掏抟晦D眼青春期就近在眼前了。我特別特別喜歡孩子的那份質樸的純真,特別喜歡他們”沒心沒肺“的歡樂。我希望早早相信孫悟空,七仙女,圣誕老人,米老鼠,希望她的世界簡單又明亮。雖然她總會長大,那就順其自然好了,慢慢的長大唄。
還有一篇說的是美國兩個華裔高中生聯(lián)合硅谷60多個機器人小組,通過3D打印了一批防護面罩捐給醫(yī)院,質量也通過了醫(yī)院的質量檢驗。這個公眾號的作者其實教育理念一直很接地氣的,他自己也說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公民,對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好好學習,好好生活“,但是看到這些高中生,他意識到也許未來更需要的是有”有領導才能,勇于創(chuàng)新,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才會更受青睞。(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就這樣一篇完全是討論教育理念的文章,居然微信評論都在譴責文章不該說這些華裔高中生是中國孩子這種無聊的點)
我看了這篇文章也很有感觸,“領導才能”“創(chuàng)新”“社會責任感”這些詞在我們這代人的教育里一直是缺失,我們學到的無非就是“聽話”“好好學習”。如今是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了,人類世界初始便遭此大災,各種角色紛紛粉墨登場,各種信息真真假假紛涌而至。如何面對這樣的災難,如何能像哈佛校長說的那樣“bring the best of who we are and what we do", 絕對不是靠背幾篇新概念,做幾道奧數(shù)題能夠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