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 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升級版)26人有 · 評價12 · 書評1成甲 著中信出版社 / 2022年7月 再版后第一次捧讀,感覺比第一次閱讀收獲更多。知識管理,可以增強我們認知世界的能力和效率,核心是對臨界知識的掌握。作者從心態(tài)、提升學習能力的底層方法、持續(xù)提升的技巧導入。然而,我們認知世界的目的是什么?順應和改變世界。那就把學習來的臨界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實踐中吧!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為什么要學習?我們學習的終極目的是學以致用。從一個宏觀的角度講,要構建一個為我所用的知識體系,這個過程就需要進行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有三個維度。一是數(shù)據(jù)管理維度,這是獲取知識在數(shù)據(jù)層面的技巧。比如,學到的知識點怎么歸類?在哪里找到合適的書單?二是信息管理維度,怎樣更好的理解消化和應用獲得的各個知識點。比如,如何用思維導圖增強理解、精讀與泛讀的區(qū)別、刻意練習等等。三是底層規(guī)律的維度,在這個維度上,我們更關心自己的認知深度。在大量具體認知沉淀的基礎上,形成更宏觀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層次上掌握普遍規(guī)律,從而將之前學到的繁雜的知識用一根線穿起來,在具體知識之外找到新的答案,將有形化為無形,又將無形用于有形。
我喜歡作者的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想要做到極致,恰恰要學習‘無用之用’。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泵飨摹墩摮志脩?zhàn)》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的戰(zhàn)略研判著作,是因為他考慮到了決定了中日戰(zhàn)爭的底層規(guī)律。這種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是每個人都應該訓練的通用必修能力。
而掌握臨界知識,是我們提升認知深度的重要途徑。即經(jīng)過深度思考后發(fā)現(xiàn)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guī)律或定律。二八定律告訴我們:20%的知識決定80%的結果,這些20%的知識值得我們用80%的時間去掌握。
掌握臨界知識,首要掌握的是底層思維和方法,其次才是具體的知識和技能。有了這些思維和方法,如何去找到有價值的臨界知識,再將它們應用到生活中。這就是本書要呈現(xiàn)給我們的東西。
這本再版書總結了給讀者生活帶來最多改變的13個知識點,分別是:①綠燈思維;②劃小圈;③以慢為快;④反思;⑤尋找天賦;⑥黃金思維圈;⑦復利效應;⑧以教為學;⑨刻意練習;⑩概率論;?人脈價值;?臨界知識;?能力圈。
1.綠燈思維是學習臨界知識需要具備的兩大心態(tài)之一。我們要打破習慣性防衛(wèi),多考慮新觀點的優(yōu)點和用途,那么就擁有了綠燈思維。我們要明確“我”和“我的觀點/行為”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成長來自“我的觀點/行為”的改進和提升,而別人對“我的觀點/行為”提出意見,正是我們能夠從不同角度獲得啟發(fā)和成長的機會。
2.以慢為快也是學習臨界知識需要具備的兩大心態(tài)之一。快速學習的前提是要能夠做到“結硬寨,打呆仗”。因為真正高效的學習,其實是知識融會貫通的結果。有了對重要的核心知識的深刻理解,我們運用起知識來才能游刃有余。我們要想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應該是花大力氣打通那些知識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來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底層堵住了,新方法和新技巧學得再多,也都是表面上的花拳繡腿。
作者的讀書目的讓我很受啟發(fā)。他每個月買書10~20本,一年也有200多本。作者說道:“我現(xiàn)在不追求讀完書了。為什么要讀完?我讀書的目的是:打通知識阻塞,實現(xiàn)融會貫通?!敝挥性诖饲盎ㄕ婀Ψ蛩揽牧撕芏嗷镜牡览恚蛲四切┲R阻塞,才能在之后的閱讀中讀出作者想寫而沒寫的,作者沒寫而應該寫的。借助自己此前積累的基礎,幫助其他人從更多的角度理解一本書。
3.“劃小圈”這個概念是從喬?!ぞS茨金的《學習之道》這本書中借鑒過來的,意思是持續(xù)、刻意地進行大量專注訓練。在培養(yǎng)認知能力這樣的思維訓練中,劃小圈的內(nèi)容就是對基本概念、臨界知識、知識阻塞等關鍵地方進行反復的探究和思考,直到把這個問題吃透、弄明白。
4.反思是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另兩個是:以教為學和刻意練習。反思不是總結??偨Y是對結果的好壞進行分析;而反思是對產(chǎn)生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蛘哒f,反思的實質是對假設進行校正。反思在學習的過程中至少起著三方面的作用:(1)發(fā)現(xiàn)知識誤區(qū);(2)促進已有知識產(chǎn)生新知識;(3)檢驗學習的新知識是否用了起來。反思練習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進行,提升反思能力大概有三個方法:(1)從小事反思,深入突破;(2)把生活案例化處理;(3)培養(yǎng)記反思日記的習慣。
5.以教為學,也就是把教別人的過程作為幫助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別人的過程表面上是知識輸出,但實際上這個過程還有三個額外價值:第一,因為要講清楚,就會督促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阻塞,進一步打通已有知識。第二,講清楚的過程,是一個強化記憶和認識的過程。復述知識其實是強化記憶神經(jīng)鏈的過程。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的關鍵就是不斷重復。第三,和別人分享之后,別人提出疑問和新想法,會增強我們的認識。大家互相交流,能夠讓我們看到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和可能忽略的環(huán)節(jié),從而讓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全面。所以,積極主動地分享,也是我們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
6.刻意練習的核心假設是:盡管專家級水平是逐漸練出來的,但是關鍵在于受訓者必須通過訓練掌握更高級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飛猛進的進步。成甲將令人費解的“心理表征”改為了“元認知”,幫助我們來理解這一刻意練習的核心。
元認知是對我們的思考過程的思考。正是我們思考的過程,決定了我們思考的結果。兩種元認知的思考過程:一種應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直覺處理問題,一種用臨界知識來處理問題??桃饩毩曌铌P鍵的還不是掌握具體的臨界知識,而是要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有意識地應用更高級的心理表征解決問題,提升元認知能力。
如何通過刻意練習來掌握臨界知識并提升元認知能力?成甲提出三個部分:對基本核心知識劃小圈(見3.);將基本知識組合成更大的知識能力單元;在各知識能力單元之間構建認知框架。正是因為刻意練習的關鍵是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而這一點正是知識管理的核心所在——所以刻意練習也成了提升學習能力最重要的底層方法之一。
7.尋找天賦。發(fā)現(xiàn)臨界知識其實是探討事物背后底層規(guī)律的過程,要求我們深入專注,耐心研究。而堅持努力這件事情,除了要有意志力,更重要的應該是對這個成長過程從心底熱愛和喜歡。這就需要我們發(fā)現(xiàn)和尋找到自己的天賦。找不到天賦,興趣湊,從熱愛的事情入手發(fā)現(xiàn)臨界知識。各種知識和方法,都是我們應對外部世界的策略。但更重要的是:你是誰?你喜歡什么?對于這個世界,你最深層的熱愛是什么?方法和技巧永遠只是工具;內(nèi)心的熱情和天賦,才是讓生活創(chuàng)造精彩奇跡的劍刃。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有自己的熱情和獨立思考。
8.黃金思維圈。所謂黃金思維圈,其實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我們看問題的方式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what層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們具體做的每一件事;第二個層面是how層面,也就是我們?nèi)绾螌崿F(xiàn)我們想要做的事情;第三個層面是why層面,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醋鲞@樣的事情。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問“為什么”,也就是問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黃金思維圈最大的價值:透過問題的表象看到問題的實質。它是一個非常簡單而強大的思考工具,它如此簡潔,而又直指問題的本質。
9.復利效應。我們不需要記住復利的公式,只需要回到數(shù)學公式想要表達的含義和本質。復利的本質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huán)。
復利效應可以導致冪律分布。長尾理論中所謂的“長尾”,就是冪律分布中那后面的80%。有兩個因素會極大地影響復利的效果——利率和執(zhí)行次數(shù)。只有執(zhí)行的次數(shù)足夠多時,復利效應才能發(fā)揮出來。
復利效應可以解釋很多現(xiàn)象。比如二八法則。比如房貸利率的每次調(diào)整,都會對每月還款額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六度人脈理論。比如運氣只能左右“黑天鵝事件”的遲早,卻不能左右它是否發(fā)生。比如拓展人脈的關鍵,首先是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變得對他人有幫助,其次才是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價值。這個世界的基本運作規(guī)律之一就是復利模型。
10.概率論。生活是一個各項條件隨機發(fā)生的概率分布。我們要用概率分布的思想來思考問題,解讀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應對不確定的未來。在不確定的世界里,我們可以選擇不斷地投入成功概率最大的事情當中,并且避免小概率事件給我們帶來的致命打擊。概率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工具,也因此成為臨界知識的重要基礎。
概率有兩種。一種叫物理概率,或者叫頻次概率,也就是計算一件事情發(fā)生的頻次占結果總數(shù)的百分比。第二種概率:主觀概率。簡單說就是……猜。如果一個結果我們猜得更準確,我們贏的概率就大。那怎樣提高主觀概率的準確性呢?答案是,提高信息質量。我們可以應用決策樹理論與外部視角應對不確定性和減少主觀判斷的偏差,從而做出更好的決策。同時,為大概率堅持,為小概率備份。你的極致努力可以改變你獲勝的概率,換句話說,概率不是固定值,而是動態(tài)值。
11.人脈價值。人脈對我們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情感,提供情感慰藉;第二,信息,提供信息情報;第三,能力,分享資源與能力。這里討論的人脈管理,主要是針對后兩點而言的——管理信息獲取的效率和能力分享的概率。
你需要增加與你現(xiàn)有朋友圈關系背景不同的新朋友。這樣做之后,你的人脈網(wǎng)絡結構就會得到優(yōu)化。你可以通過管理和你存在著結構洞的非重復關系人(人脈中心),擁有不同渠道的信息來源。從信息效率的角度看,你人脈關系中20%的非重復關系人在獲取信息方面發(fā)揮著80%的作用。當我們花時間和重要人脈進行深入的一對一交流,堅持做一個給予者,真誠待人并主動分享自己的能力時,我們就能夠和我們的人脈圈共享資源和能力。
我們常被灌“雞湯”,人與人的交往要多予少取,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和助人的能力。實際上,雞湯的背后是二八法則、互惠原理。能夠成為好朋友,最核心的是價值觀的認同。人品好,才是真的好,最后才是溝通的技巧。信任,是構建能力交換的基礎。因為真誠,所以信任。沒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12.臨界知識。我們怎樣發(fā)現(xiàn)臨界知識并運用它指導實踐,是貫穿本書的核心內(nèi)容。前面提到學習臨界知識需要具備的兩個心態(tài)、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以及持續(xù)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技巧(記錄、定期回顧與付費購買)都是掌握臨界知識的技術層面。
我覺得最難的是它的應用部分。如何達到天賦驅動,怎樣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并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假設并驗證??傮w來說,臨界知識將導引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能力不短深入和全面。作者成甲更是用第四部分整個內(nèi)容介紹自己的應用心得。我們很容易就明白為什么他在做旅游規(guī)劃主業(yè)的同時還能把得到app的《成甲說書》欄目經(jīng)營得風生水起。
13.能力圈。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長并懂得的知識組成的,而且在這些領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你必須讓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重大決策,要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內(nèi)做出。由于每個專業(yè)領域已經(jīng)夠復雜了,而我們的認知能力和范圍又有限制,所以我們只有盡可能多地掌握臨界知識,綜合地實踐應用,才能在我們的能力圈范圍內(nèi)做出正確的、重要的決策。
本書之所以推薦給職場人和大學生,因為繼學歷優(yōu)勢、關系優(yōu)勢之后,認知優(yōu)勢將成為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市場化競爭越來越普及之后的新的機遇紅利。有的讀者受到了“低水平勤奮陷阱”的觸動,從而改變了考評員工的方式,提升了公司產(chǎn)值;有的讀者被人脈蜂窩理論激發(fā),找到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鑰匙;還有學生在高中讀了臨界知識的概念,受到啟發(fā)改變了學習方法,高考數(shù)學考了148分的高分……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