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雨傘》,記錄一段成長

2013
2016-7-21 16:31 原創(chuàng) · 圖片9

進入梅雨季節(jié)后,雨水隔三差五的洗禮著城市的街道。雨天,孩子都趴在窗前默念著那句,“我想出去玩”,可是下雨了又能如何玩得開心,玩得盡興呢?于是我告訴孩子,“等雨停了,我們在出去玩”。正在這時我接觸了一本名為《雨傘》的書,這本書榮獲了1959年榮獲凱迪克銀獎,它讓我看到下雨對孩子成長不一定是件壞事,有了雨傘和雨靴,孩子會成長得更好。

本書是美籍日本作家八島太郎的作品, 他以《雨傘》為題,追憶女兒的成長,是記錄的是充滿愛意的時間情書。女孩三歲生日收到的禮物,她很喜歡常常半夜都要起來看一看、摸一摸,這是何等迫切想穿呀?!盡管女孩迫不及待地想下雨,可是天氣不隨她的愿,晴天、陰天就是不下雨。為了打傘她一會表示陽光晃眼,一會兒說風(fēng)大,以期待媽媽能夠同意她打傘去幼兒園,但是都被媽媽拒絕,告訴她雨天才能打傘。

看到這兒,我們的心情和女孩一樣也有些期盼下雨了。等呀等,雨預(yù)期而至,女孩被媽媽喚醒后,沒顧上洗臉就光腳穿上雨靴,真是超級興奮!在上幼兒園的路上,女孩開心地?fù)沃鴤?,聽著雨滴打在傘上的聲音,真是特別“嘣-噗嚕,嘭噗嚕,啪啦-嘭噗嚕,啪咚-嘭噗嚕”,仿佛一首催人奮進地進行曲,鼓勵女孩像個大孩子一樣前進。那天去幼兒園是女孩第一次打傘,也是她第一次獨立行走,沒有牽父母的手!很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次!

書的立意很獨特,畫面對人物的描繪不多,重點在于窗外景色的勾勒,晴天、刮風(fēng)、下雨等很多景色都是透過窗戶進行描繪的,有種電影片段的感覺。當(dāng)然,本書故事就是作者 寫給孩子成長的回憶片段,記錄的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小轉(zhuǎn)折點——從牽著父母的手上幼兒園到自己獨立行走,這個看起來很微不足道的成長,為孩子日后漸漸脫離父母的佑護,自己面對人生路奠定了基礎(chǔ)。

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孩子對雨滴聲那一段十分關(guān)注,他覺得那個擬聲詞提起來十分有韻律,還跟著模仿,當(dāng)看完繪本,他也要求到自己打傘,于是趁著外面雨不大,帶著孩子和傘在雨中漫步。孩子開心極了,期待我們家的孩子成長也從撐傘這件小事開始!

附上書的內(nèi)頁








回應(yīng)22 舉報
贊1
收藏1
9年前
謝謝推薦,我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住在大上海的孩子們,前段時間下了好久的雨呀
9年前
也適合廣東,感覺今年好多雨啊,真是走著走著就下了
9年前
適合今年
9年前
今天正好下雨了
9年前
也想看看了
9年前
感覺相當(dāng)不錯的。
9年前
我也想下雨的時候帶孩子出去玩。又怕感冒。矛盾
9年前
暖房子繪本里有本《雨中的小紅傘》也不錯。
9年前
今年正合適哦
9年前
孩子們都喜歡打傘啊??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tinker11
tinker11
2013
作者熱門日志
《10個小怪物歷險記》  贊2 · 收藏4 · 評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