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qū)m本來不是我要去的目標,但是市內(nèi)的話,貌似就只有青羊?qū)m可以一逛了。
上次看本書叫成都閑話還是舊事,忘記名字了,里面說到關(guān)于支磯石的傳說,參見下面百度百科的說法。這個在我給姚姚念的吳姐姐里面貌似也有提到,書看多了,記不清了。反正這個是我想去青羊?qū)m逛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有南懷瑾在書中提到,青羊?qū)m是中國道教保存較完整的道觀,不去可惜了。
百度百科摘錄支磯石的傳說如下:
"《蜀中廣記·嚴遵傳》中說:漢張騫出使大夏(現(xiàn)阿富汗北部),歷盡艱辛,走到河的盡頭?;貋頃r船上載了塊大石頭,送給嚴君平看。嚴君平觀察很久后說:去年八月,客星侵犯牛郎星、織女星,難道會是這塊石頭嗎?它是天上織女的支磯石??!張騫驚奇地說:我順著河源走到盡頭,見到一個女子在織錦,一個男的在役牛。我問他們的地名叫啥,女的說這里不是人間,你怎么會來呢?你把這塊石頭帶回去,問西蜀嚴君平,他會告訴你到了什么地方。所以我?guī)Я耸^回來請教你。嚴君平說:去年我看到客星侵入牛郎、織女星座,心里很奇怪。原來那正是你到達天上星座的日子,你已經(jīng)到達了日月之旁了。支磯石街由此得名。
有的人說是張騫從西域帶回的隕石,但根據(jù)歷代史料、筆記上,對石頭的形狀、大小記載也不一致。有說長丈余,有說長五尺,石色微紫,原有唐人??痰闹Т壥娜帧,F(xiàn)在這塊石頭移到成都市青羊?qū)m的文化公園,豎刻支磯石三字仍很清晰。經(jīng)過考古學家研究,它不是天上織女墊織機的天石,也不是天上墜落的隕石。而是西蜀原始部族或奴隸時代,人們?yōu)榧o念祖先或祭祀需要的特定場合樹立的大石頭。這類大石,通稱為“大石遺跡”。支磯石就是在三四千年后仍能見到的“大石遺跡”。
在秦于公元前316年滅西蜀前,西蜀有著悠久的歷史,李白曾說:“爾來四萬八千歲”、“開國何茫然”。支磯石就是這漫長歷史中留下的遠古紀念物了。從上面的資料信系我們知道了支磯石的歷史文化。"
遺憾的是找了個遍,問了幾個人,都不曉得支磯石的下落。
門票10元,里面吃四菜一飯的素齋要價8元,喝茶10元,價格還是較公道的。
進門一看,這個道觀布局大體和寺院差不多,殿連著殿,每個殿中供奉著三清,各個上人等等。住觀的道士蠻多的,有些在大殿中負責打鳴,續(xù)燭火等日常工作;有的很悠閑在后面打太極拳;有的在長凳上一坐聊著天;不免俗的負責算命,抽簽。但是看得出來,大多數(shù)還是以修行為主,穿戴都較樸素。
最最后面有個老莊書社,其實是研究道教的圖書館,這個模式在文殊院也一樣,姑且說他是藏經(jīng)閣也不過。古時候是藏著掖著的,現(xiàn)在辦張卡就能就去看,游客貌似卡都不用的。圖書館在二樓,一樓用來舉辦不定期的講座,最近的講座是“道德經(jīng)”,老師帶著讀兩遍,然后背誦,老師再講解,不懂再提問,為時2.5小時左右,可惜的是今天老師有事,講座不開。前院還有其他的講座,如風水,易經(jīng)出講啦,具體的時間可以在進門右轉(zhuǎn)的地方找到,在張三豐的字碑前面。
在唐王殿的右側(cè)有個多折的樓梯,扶手上一共有25個石猴子,每個造型各不相同,或抱桃,或打招呼,或懷抱小猴。
游完大概花了2.5小時,包括在里面吃了頓素齋,味道還蠻好。
上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