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界有許多著名二人組,菲利普·斯蒂德和埃琳·斯蒂德、范式兄弟the Fan Brothers,以及我們今天介紹的這二位:麥克·巴內特和喬恩·克拉森。
麥克·巴內特和喬恩·克拉森
據(jù)說他們關系親密到每天要互通電話,既相互切磋又從對方身上獲取靈感。
在一起時,他們合作出《穿毛衣的小鎮(zhèn)》、《山姆和大衛(wèi)去挖洞》、《狼、鴨子和老鼠》、《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前兩本還獲得了凱迪克銀獎和E.B.懷特朗讀獎。
各自創(chuàng)作方面,麥克·巴內特創(chuàng)作出版了25本圖畫書和3部系列小說,作品被翻譯成超過30種語言、銷售超過200萬本。他的作品幽默感十足,大膽又創(chuàng)新。
麥克.巴內特作品簽售會
而喬恩·克拉森的成績也毫不遜色,他的著名作品有《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來》、《這不是我的帽子》,后者還摘得2013年凱迪克金獎。成為自凱迪克獎創(chuàng)獎以來,1947年之后,唯一同時拿下金、銀牌雙料殊榮的作家。
喬恩·克拉森代表作
麥克·巴內特
巴內特出生于1982年,一個加州北部叫做卡斯特羅谷的小鎮(zhèn)。他幼年就很喜歡看書、編故事。他創(chuàng)作過多部圖畫書作品,以及系列兒童冒險小說,曾獲愛倫坡文學獎最佳童書以及美國凱迪克銀獎。
喬恩.克拉森
克拉森出生在加拿大溫尼伯,一座位于北緯49度的城市。著名的卡通角色“小熊維尼”的名字就是溫尼伯的縮寫,就像另外一位來自溫尼伯的導演蓋伊·馬丁的作品《我的溫尼伯》(中文譯名又叫《故城風雪行》),這座城市的凜冽和黑暗氣質也同樣籠罩在克拉森的作品之上。
克拉森的故事結合凄涼和幽默,延續(xù)了戲劇藝術的表現(xiàn)傳統(tǒng)。
這本《山姆和大衛(wèi)去挖洞》源于巴內特和克拉森早餐時關于書的開本的討論。他們談到如果有一本又高又長的書,應該如何利用這種形狀的優(yōu)勢,創(chuàng)作由上往下,或者由下往上的故事。于是他們決定讓故事往下移動。然后巴內特開始寫,克拉森也開始在餐巾紙上畫畫。
一切就是這么隨性。
據(jù)說巴內特立志要成為童書作家是上大學時的事情,大四前一次在夏令營做輔導員的經驗給了他很大的啟發(fā)。這個小故事他經常與人分享,包括那次著名的Ted演講。他在夏令營里經常給孩子們講故事,所以頗受歡迎,但他就是沒辦法勸說一個名叫萊利的女孩不往灌木叢里扔她不想吃的水果,即使他聲稱那樣可能會長出甜瓜也不奏效。有一天,他早早地從超市買來了一個大甜瓜,偷偷放入灌木叢中。然后到了中午,他引導萊利發(fā)現(xiàn)了它。萊利當然知道甜瓜不可能這么長出來,但她仍然選擇相信了,一整天自豪地抱著它。麥克由此發(fā)現(xiàn)孩子們是最棒的讀者!
關于寫作,巴內特認為“身為作家要學會去發(fā)現(xiàn),不僅要發(fā)現(xiàn)外在的事情,還要發(fā)現(xiàn)內在的事情,不僅要發(fā)現(xiàn)周圍發(fā)生的事情,還要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些事的感受?!?/span>
“我們都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看法。作家最寶貴的能力,就是我們可以培養(yǎng)自己獨特的視角,獨特的世界觀。”
“其他的要素也是重要的,你要文筆好,你要會講故事。”
“但是回歸根本,作品里最有意思的,其實是你真實的世界觀。作家要做兩件事。首先,你要明白自己最關心什么?!瓣P心”是個中性詞,你關心的東西可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也可以是世界上最丑陋的東西。”
“接下來你要想明白,如何讓別人關心你所關心的事物。到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就需要寫作、講故事、遣詞造句的技巧了。我們可以運用許多方法,讓讀者對我們在乎的事情產生共鳴?!?/span>
他認為閱讀,相比于寫作更為重要。要讀很多書,讀很多不同的書。
“我讀不同主題的書、不同作者的書、不同國家的書、不同體裁的書,是因為我想從中了解關于寫作的許多門道?!?/span>
“對我來說,想法和靈感似乎是從外界跳進我的大腦里的。靈感就像是漂浮的種子,種子最終是要落地的。但關鍵就在于它落地之后會發(fā)生什么。如果落在石頭上,那就不會發(fā)芽。如果掉在街邊,被鳥叼走了,那也不會發(fā)芽??捎袝r候,種子落在肥沃的土壤里,它就長成了鮮花。我想,作家要做的,就是好好把自己的大腦培育成適合種子生長的土壤,讓靈感迸發(fā)成故事。”
“讀書,讀很多書,就能讓你的大腦成為肥沃的土壤。這個說法聽上去有點怪,但你一定能明白我的意思?!?/span>
再回到這本書,《山姆和大衛(wèi)去挖洞》講述了兩個男孩挖洞的奇妙經歷,延續(xù)了喬恩·克拉森的“冷面幽默”、“視覺幽默”風格。文圖之間的錯位、“留白式”的敘事手法,啟發(fā)小讀者無限的想象。
克拉森運用大地色系、彩色鉛筆風格繪制插畫,米黃色的柔和低調與簡單生動的繪圖營造了一種舒適又活潑的氛圍。全書語言簡單樸素,每頁只有一幅完整的畫和區(qū)區(qū)幾個字。
一本成功的繪本,它的文字和圖像里都有故事,各司其職——圖像不會重復文字講的故事;文字不會重復圖像講的故事。但有時文圖也會相互沖突,《山姆和大衛(wèi)去挖洞》就是這樣——圖像講述了文字沒講到的故事,甚至還打破了文字的故事節(jié)奏。正是因為文字和圖像產生了分歧,才為這本繪本帶來了趣味。
開頭和結尾這兩張不同的畫面,暗示我們和山姆、大衛(wèi)展開了一段探索之旅。挖洞這一簡單的行為就體現(xiàn)著孩子們的探索之旅。
結尾作者把墜落的過程用四個畫面慢慢、長長的展開,讓讀者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
你認為山姆和大衛(wèi)的“了不起的東西”真的是鉆石嗎?
但是結尾處門廊的花變了,門外的樹變了,山姆和大衛(wèi)顯然到達的不是起點,而是另一個空間。有人說山姆和大衛(wèi)去平行宇宙了,山姆和大衛(wèi)回到過去或是跑到未來了,山姆和大衛(wèi)來到了地球中心的地下城……
對于結局,巴內特坦言他有自己的想法,但他更想去問問題,讓孩子去表達,讓孩子去回答。激發(fā)孩子探索的絲絲縷縷的線索。在他看來,在書里藏問題,讓孩子去思考,是很重要的。
“故事的意義是我和孩子共同創(chuàng)造的。”
在山姆和大衛(wèi)眼里鉆石變得不重要,探索的過程才最重要,開心最重要!
奇妙的想象力和對未知的探索,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也許這就是巴內特作品廣受贊譽的原因。他簡練的文字背后顯現(xiàn)出對兒童深刻的洞察和了解,對兒童的藝術作品理解力的尊重。
平時深居簡出的巴內特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還有他的狗。他每天都要帶它去散步。這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今他又多了一個新的愛好——園藝。每天待在家里讀書、構思故事是他最喜歡的事情。
巴內特也有自己喜歡的作家,莫里斯·桑達克、瑪格麗特·懷茲·布朗、婉達·蓋格、詹姆斯·馬歇爾、湯米·溫格爾等。
也許只有簡單充盈的生活才能滋養(yǎng)出豐盛而充滿想象的靈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