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朋友圈被北大女研究生的一篇《賣米》刷屏了,尤其昨天讀完《賣米》背后的故事。心生感慨:沒有吃過苦的孩子是不會懂得其中艱辛的!整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單就是一個母親領(lǐng)著女兒去賣米的小事,卻感動無數(shù)人。為何?真情在!唯有真情最可貴!文章里面母女之間的對話,字里行間透出了生活的心酸和無奈。讓我們感同身受。
那天朋友圈讀完《賣米》之后,下班路上,我無聊地騎車轉(zhuǎn)悠著買菜,剛到菜市場,瞥見了一位賣蔥的老人。一輛電動三輪車停在路邊,車身有些破舊了。老人很無聊地擺弄著一把把的蔥。心想這么大年紀(jì)出來賣菜的可不多。于是我停下來,準(zhǔn)備買把蔥。剛停下車,又過來一位大姐,問老人:“大爺,您這多錢一斤?”老人笑呵呵地說,“一塊錢!”“真便宜,稱點吧!”我彎腰去拿蔥,那位大姐又閑聊了起來:“大爺,您歲數(shù)看起來70不”“哈哈,馬上八十啦!”老人爽朗地回答。我不覺親切起來,和我們祖父母的年齡差不多呢?!袄洗鬆?,您家是哪里的?”我也好奇起來。想著應(yīng)該是附近的?!鞍呈菑堈?!離縣城老遠(yuǎn)呢!”那個大姐又應(yīng)了一句“張寨鄉(xiāng)?離這里四五十里地的張寨?”“哈哈,比四五十里地遠(yuǎn)多了。差不多八十里地呢!”我心里一緊,心想真不容易!“老大爺,您就騎這輛車嗎?有人陪著嗎?”老大爺又是爽朗一笑:“哈!我這車子能撐一個來回沒問題!我自己一大早就來了!”話語里似乎還帶著一股自豪感!絲毫沒有理會我們對他的悲憫之心。那位大姐算好賬,離開的時候還一直嘟囔:“這么大年紀(jì)賣個菜真不容易!”我正要掏錢發(fā)現(xiàn)沒有幾塊的零錢。我一看三輪車后座椅上有微信二維碼。我問老人能否用手機支付。老人面露難色:“這個手機……你要是沒有零錢,我找你零錢就行!”我想老人可能怕我手機支付他看不到,很正常。畢竟年齡大了。當(dāng)我接過零錢時候,老人隨口說了一句“你用手機支付,那手機里錢不是俺的。賣到手里的錢才是俺的!”說完老人還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突然,轉(zhuǎn)身的那一刻,淚水打濕了我的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