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水如:有娃家庭的“省錢攻略”】
在有了孩子之后,花錢的地方,可多了去了。但用點心思,我們也能省錢養(yǎng)娃。
一、衣物鞋襪
在孩子不曾有學會走路的時候,我們是不給孩子買鞋的。等著孩子學走路的了,我們才給孩子買鞋子,而且還是盡可能買個一鞋多用的款式,如,夏天買雙洞洞鞋便可,到了冬天,雪地靴就夠了。秋天就穿單鞋。
其次便是,盡可能買大一號的鞋子,如此一來,一雙鞋子就能讓孩子穿上好長一段時間的啦。我家孩子有一雙雪地靴,已是穿了兩年的了,那鞋底都要壞的了,孩子還會拿來穿。不愿扔。
其三便是,不愿穿的室外鞋,洗好了放家里,拿來當室內(nèi)鞋。不過,這在一般人看來就是活得過于窮酸了些。我卻常會與孩子說,能用的物品,就不必將其給扔了去。
其四,收下別人家孩子的衣服。不比過去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現(xiàn)在的人都活得較為豐盛的了,那給孩子的衣服,也是有不少的??珊⒆娱L得快,以至于很多孩子都有很多衣服。
在過去,我就收過有不少,別人家孩子的衣服,全是新的,那牌子都不曾有拆。當然,一些父母會有嫌棄的,會覺得如何不好,我卻覺得,這基本是自己的心,在作怪。
二、學習工具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那學習的工具,也是有不少的,花起錢來,也是不小的數(shù)目。像那紙張、畫筆、蠟筆等,都是錢換來的了。為此,我就琢磨各種省錢法。
如,看到孩子一會功夫就畫完了好幾張的白紙,心疼自己辛苦掙來的銀子,就這么給孩子畫完了的我,就去淘寶等地批發(fā)素描紙或A4紙。
但,這學習的用具,可不是全都能批發(fā)搞定的了,像那水彩筆,畫了一段時間之后,筆完好如初,水就沒了,我就深覺浪費,你說,造筆廠干嘛不給筆裝多一點水呢。
說到水,我就靈機一動,這世間有沒有賣水彩筆里頭的水呢,如果有這五顏六色的水,我買水不就行了。如此一來,這些看著仍是完好如初的水彩筆,就不必扔的了。
在網(wǎng)上仔細一搜,還真發(fā)現(xiàn)有這水彩筆里頭的水呢。不僅如此,這樣五顏六色的水,還能給熒光筆等,都加料。我便開心地買了這名為“水彩筆補充液”的神奇之水。
此外,但凡家中有了閑置品,需要被處理的了,我就會去琢磨如何來去變廢為寶。像那裝過東西的罐子,被我給用丙烯上色之后,就成漂亮好看又獨一無二的筆筒的了。
三、零食美味
以前,每次出門,我們都是需要買零食的,然后我就與孩子約定一個禮拜買多少錢的零食。如此一來,孩子就知道什么時候是買零食的日子,他能買多少錢的零食。
其次,我還尋思著去做零食。而且還是帶著孩子一起做零食,鼓勵孩子給自己打下手。孩子在那過程里頭也就慢慢地學會了如何來去做自己喜歡的各種美味。
好比是說那薯條和薯片吧,幾乎每個孩子都愛吃。但若有計算,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月下來,光薯條和薯片,孩子就能花掉不少的銀子。我家孩子就愛吃薯條和薯片。
然后,我就專門去跟別人學了一招——炸薯條,炸薯片。初始之時,我做出來的薯條,或薯片,孩子并不喜歡,覺得炸壞了,難看又難吃。我就告訴孩子說寶寶是媽媽的御用美食家,你的批評,我的進步。下一次,我就嘗試著去改進自己的煎炸技術(shù)。
其實,很多零食,我們都可以嘗試著在家去做的。像那蛋糕呀,冰糕呀,我們都會在家做,對著視頻。孩子也喜歡,我們在家做各種美味的時光。做美味的時光,雖是累人,但也美好。值得嘗試。
四、玩具書籍
對于當今孩子來說,繪本書籍是比不菲的開銷。但也不是非花不可的大開銷。像我們家的繪本,就不多。我們更多是去繪本館租書,去書店翻閱。而后便是幾乎是只買愛不釋手的繪本。
盡管如此,我們也會買到一些,看了一遍就不想再翻的繪本,那我就會與孩子交流如何處理這些繪本。不然,這家很快就要被書給囤滿的了。然后,孩子就會想到很多的方法。
而那方法,不一定都可行。但,我們可以跟孩子協(xié)商那個最佳方案的。如去跳蚤市場賣書,如開個租書小鋪,如送人。等等。而后便是去行動。行動即實踐,是能鍛煉孩子的。
但,為了省心,我們也會看些電子繪本。尤其是英文繪本,那價格可不低,電子繪本確實是不錯的選擇。在這期間,帶著孩子科學用眼,是完全沒問題的。
再便是玩具的了。我家有不少玩具是別人的。孩子會長大,孩子也是容易喜新厭舊的,那別的小朋友玩過不要的玩具,我就會將其給拎回家,問孩子要不要,喜不喜歡。
不僅如此,若是出門的了,我還會帶著孩子去撿石頭等當玩具玩兒。孩子也知道,石頭是可以玩的,但不能拿來砸人。石頭砸人容易將小朋友也給砸傷了。
更為甚是,我還會給孩子修補玩具,或發(fā)明新的玩法,以讓孩子知道,壞了一點的玩具,也是可以玩的。這能省下不少的重買舊物的銀子。
最后便是,我們會在一起動手做玩具。用卡紙、不易干掉的能夠反復使用的軟陶泥、水彩筆、礦泉水瓶子、紙盒子等。為此,我們做過不少的骰子、字母玩具等。
總而言之,在有了孩子之后,若是不懂思考,那錢是容易花掉的,但若是懂得用心觀察,用心琢磨,那很多的錢,都是可以不用花的。也是可以不必花的。
Ps:
育兒,要講“度”。鄉(xiāng)下女童在暴力的家庭待著,安然無恙,都市男孩進入那家庭,卻淚流滿面。這其實就是“度”的問題呀。
鄉(xiāng)下女童在那暴力之家,已是習慣的了,能受一成的謾罵(但不意味著說我支持暴力。相反我反對暴力)。而都市男孩卻受不了謾罵,與暴力。
對于富二代來說,每天的零食,也許得是一百元,乃至于上千元。但,對于別人家的孩子來說,一塊錢的零食,就很好的了。
其實,成人也一樣的,一些人每個月都要花幾萬元,才覺正常,但對于普通人來說,也許,一個月花上幾千元,就很富足的了。
育兒,或看別人的育兒經(jīng)驗,莫要以自己的習慣、認知等來去評論,不然,我們總會評判給孩子一塊錢零花錢的父母,是摳門而吝嗇的人兒,養(yǎng)出來的孩子也會摳門,乃至于覺得自己不配得到美好的事物。
我們要學著站在筆者的角度來去閱讀。父母若會這技巧,與孩子的相處,就能少很多“我是”的主觀判斷,而孩子也會少很多不必要的難過,和委屈。
*看到這老公900億的女人的做法,我還覺得自己不夠節(jié)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