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我的500本書,我總算不焦慮了

2018-3-26 22:05 轉(zhuǎn)載 · 圖片8

買書、選書和讀書,的確是一個自我精神愉悅的過程。

隱藏其后的代價,時間成本、空間成本、價值成本、沉沒成本,我從未深想過。 

在買書光榮,讀書光榮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感動時,這么多年,我意識到自己做了很多貪多、求全、低效之事。

選書的標準、藏書的目的是什么? 讀書的真正價值在哪里? 怎么讀書?

讀什么,決定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當我買書、藏書、讀書的卡路里超標時,我這么干了。

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的嗜好?

喜歡隨手買書和碟。

一年下來,隨手買,起碼也有200本-300本。工作10多年累計下來,我家的藏書差不多也有3000本了。 

我的家中有兩面書墻,一面書墻可裝700多本,一面可以裝2000本;去年重新做了一面,留下一大半給兒子。家中最多的圖書容積率不過3000本的胃口。

這幾年,我及時行樂,買買買,長此以往,堪虞。

扔書的標準

上周五,在帝都回魔都的火車上,我一路聽著敬子老師的整理收納教程,心有戚戚焉,決定對家中的書進行大掃除,扔掉一批對自己無用的書,讓我的書墻減肥。

整理前,我制定了扔書的三個標準:

第一,是否讀完? 為什么沒有讀完?是暫時不讀,還是永遠不讀?因為難懂沒讀完,還是因為無用、無趣沒有讀完? 永遠不讀的書,扔掉;無用、無趣不讀的書,扔掉。

第二,是否可以重讀?不能一讀再讀的書,說明對我的價值不大,只是快消品,扔掉。

第三,對個人是否有價值?這個價值包括回憶價值、夢想價值、精神價值和學習實用價值。有過去讀書的回憶、將來希望了解領(lǐng)域的書保留。為了功能性學習、研究或?qū)懽鞯臅?,全部扔掉;為了消遣類的小說,全部扔掉。

凡事沒有達成其中二個指標的書籍,我都扔掉。

扔書場景,扔掉的500本書的一部分

于是,我開始整理書籍。我發(fā)現(xiàn)這么幾種有意思的書:

贈書。10多年前,江蘇鳳凰出版社某美女編輯,送給我10多本當代海外中國學者出的一套社科學術(shù)研究書籍,諸如有《技術(shù)與性別》、《都市里的農(nóng)家女》。我覺得很好,就一路收藏著。過了快10來年,我其實也從來沒有翻過。這種書籍,也許我一輩子也不會再翻看了,只是覺得有學術(shù)價值。果斷扔。

業(yè)務(wù)書籍。 因為要學習業(yè)務(wù)知識,新媒體、報社特稿寫作、國際政治等,我稀里嘩啦也買了起碼上百本。因為是工作需要,實用為主,買了翻一次后,就不再看了。尤其是轉(zhuǎn)行后,這類書籍基本就束之高閣了。 果斷扔。

扔掉的書

有逼格的書。我一直覺得音樂、歷史和中國古典類知識很弱。于是,凡經(jīng)高人推薦,受懂行朋友啟發(fā),我會買買買。我家有各種關(guān)于史記的原著、解讀版,關(guān)于楚辭、詩經(jīng)的原著、解讀版,關(guān)于西方音樂歷史、人物傳記的正版加解讀版。即使買買買,從骨子里,我卻是恐懼這些書籍。這些有逼格的書籍,成為我的人生反面,我的理性想讀,卻永遠沒有翻完。其中有些書屬于一輩子不會再看的,我決定扔掉。有些書代表我夢想成為的人,暫時保留。屬于有夢想價值。夢想類書籍,暫時放到書架上方。

快消品圖書。新晉獲獎英文作家的小說,政治人物傳記,名家散文,新近流行的社科類、時間管理類、學習類暢銷書都扔掉。譬如《引爆點》、《藏在0故事中的女人——多米尼克奧利》、《何為知識分子》、《大地上的事》。翻了一次,永不續(xù)命了。

希望我家的空間也能大口呼吸

花了整個周末的時間,我扔掉了500本書。一個熟人來我家上門取貨,整個客廳鋼琴前,幾乎擺滿了。 看看,書籍的沉沒成本極大,浪費的不僅是空間,而是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體力。

想著那么多沒有看完的書,罪惡滔天。想著那么多書看完沒有收獲,悲從中來。

買而不讀,負疚感往往大于成就感。

藏書的標準

扔完書,還沒有結(jié)束。

為了防止悲劇重現(xiàn),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藏書標準。根據(jù)家中空間和個人實際讀書需求,避免不負責任即興買書,我對藏書定了一個小目標:

未來十年,保持家中藏書保持在1000本左右;

其中700本是對自己有高精神價值的書,經(jīng)典可重讀的書;

還有300本,緊跟時代潮流,需要不斷換養(yǎng)分的主食和水果,這些書買電子類書籍即可。高熱量、高糖分,有很強的飽足感,但你知道,也就是這一陣子而已。

這就意味著,這一年,我還會在家里繼續(xù)扔書,再經(jīng)過一輪嚴格篩選。

藏書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炫耀家里的書多,而是那些書是對個人成長有幫助的書。

兒子站在家中的書墻前

在過去的維度,有些有精神回憶價值,譬如大學時代對自己啟蒙極大的西蒙娜波伏娃五本回憶錄, 還有自己專業(yè)的經(jīng)典書籍,導師寫的美學教程、黑格爾的美學,還有做媒體時,我是狂熱的電影愛好者,收集了理想國所有的電影研究和電影導演的書。這些書或多或少代表我的個人成長小片段,屬于回憶成長之書。

在未來的維度,兒子還有幾年讀初中,開始學習歷史。我自己買過的史學書籍,譬如《史記》、史景遷系列、湯因比的書等,或許對他會有所啟發(fā)。

在目前的維度, 工作和撫養(yǎng)孩子占據(jù)了我大量心力,教育學、心理學和文學類書籍屬于我主要讀的書。教育學和心理學幫助我撫養(yǎng)孩子,文學類書籍是舒緩自己中年粗頓心靈的家園。這些書,都是給我?guī)碜甜B(yǎng)和能量的書。

根據(jù)三個維度,我家的兩面書墻,功能分割清楚:兒子房間的書墻,存放了我過去和未來的書,多放高處。我自己的房間,主要放文學經(jīng)典、散文、教育和心理的書籍,可以隨時拿和翻看。

放在我家中的書,站立在兩面書墻的書,代表著我的過去、未來和現(xiàn)在。

讀書的標準

扔書,是為了將來更好的買書。

藏書,是了解哪些書更有精神價值。

書放在家中和書包里,都指向去讀,去感受,才有價值。

看著滿滿的幾千本書,三分之二都是文學書籍,其中都是西方文學。整個書墻已經(jīng)默默在告訴自己,我是一個人,如何渡過自己的這10多年的。

人到中年,我已不必再博覽群書,不求甚解,貪多求全;我越來越了解自己屬于哪類人,自我的經(jīng)歷和視野把我塑造成今天的樣子。

我相信,內(nèi)化為個人精神價值的書籍,才是好書。

個人是讀書的唯一尺度。

這個夏天,兒子在客廳里

關(guān)于書,我制定了一個書籍卡路里指標,想清楚屬于哪類功用,再決定如何讀。讀書如同吃飯,每種書籍都有不同的熱量,我把自己的現(xiàn)在讀的書分為四類:

主食類書籍: 1、高效實用書籍,心理學、教育學、人文地理類; 2、跟當下工作發(fā)生關(guān)系的書籍。

高蛋白類書籍:1、哲學類、社科類經(jīng)典圖書。 2、作家全集:譬如莎士比亞、普魯斯特、托爾斯泰。

蔬菜類書籍:不成體系,但逢書必買的作品,蒙田、盧梭、庫切、門羅、萊辛、波伏娃、伍爾夫等。 基本分為我喜歡的男作家,我喜歡的女作家。

水果類書籍:高糖份的小說、散文、時髦書很多,屬于火車讀物、旅行讀物,廁所類傳記。譬如最近在翻的《趣味生活簡史》、《顧隨詩詞講記》。

按照這四類,不論買書和讀書該再做一輪篩選,保持多讀高蛋白類高價值的書籍,主食類隨時補充,蔬菜類經(jīng)常翻翻。最需要警惕的是水果類書籍, 為高興買單的事,少做。

高蛋白書籍、高養(yǎng)分的書籍需要一讀再讀,一年讀5-10本即可。只有讀經(jīng)典的書,你才能在人類文明史的坐標系上,發(fā)現(xiàn)更高層次的樂趣。大部分書都是教人沉溺當下的歡愉和功用,可讀可不讀,隨需即可。

書籍斷舍離,是斷掉自己那些不切實際的貪欲。

真正內(nèi)化的知識,才是精神財富,而不是炫耀性書墻。

有了閑暇、空間,一個人才有自由的可能性。

選書、讀書、寫筆記,是我生命中最快樂的事之一。

只讀心頭好,形同與三五好友聊天、散步、旅行。

不疾不徐,慢慢來。

來源:小曾咪呀 
 


回應33 舉報
贊25
收藏43
7年前
我剛還在為要不要給女兒的班捐書而糾結(jié),看到這篇,我真是小巫見大巫。說實在的,作者扔掉的那些書我可不舍得丟。我也是那種很隨意就買書的人,也隨意地就借書的人,書永遠讀不完,可是還是覺得有天會讀。
7年前
干嘛要扔書啊,給大家推薦一個微信號:多抓魚。可以把自己不要的書折舊賣掉,也可以在上面買二手書。
7年前
綻放1011 干嘛要扔書啊,給大家推薦一個微信號:多抓魚??梢园炎约翰灰臅叟f賣掉,也可...
我同事也給我推薦了這個號,看來確實得關(guān)注去
7年前
有舍才有得!
7年前
書多也是麻煩事,收納,搬家都是極大的考驗
7年前
在小花生標志個閑置也好啊
7年前
我們也計劃適當進行清理舊書呢
7年前
florrie 我同事也給我推薦了這個號,看來確實得關(guān)注去
多抓魚好多書不收
7年前
斷.舍.離????
7年前
很有裨益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