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一起“聊”繪本的
第 36 期
適合 6+ 歲,關于 孤獨的療愈
這是一本寫給兒童的繪本,卻讓成年人從中得到療愈。
當今的城市變得越來越巨型,身處其中的人卻越來越孤獨。我們如此之近,卻感到如此遙遠。
這種矛盾感也深深的觸動了Sydney Smith。
Sydney Smith
“我想寫一個在城市里感受到孤獨,從而不斷尋找安慰的故事?!?/i>
雖然繪本故事的情節(jié)是虛構的,但其中蘊含的情感卻是真實的。Sydney把生命中重要人物去世所產生的孤獨感投射到了作品中。對他而言,完成這部作品也意味著完成了一次情緒的宣泄。
“希拉.巴里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編輯,她在我創(chuàng)作這本書的時候去世了。失去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之后,我通過這本書中的角色投射并處理了自己的感情。”
為了在讀者在心中產生情感共鳴,讓讀者共情,作家僅有情感是不夠的,還需要構思一個好的故事情節(jié),一個清晰的文本和充實的內容來給讀者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怎樣的故事可以喚起讀者的心理共鳴?
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一個獨自走在異鄉(xiāng)街頭,失去至愛的人,是否可以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感?也許這樣的設定正是Sydney需要的。
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擁有強烈的情緒是重要的,選擇承載情緒的載體也很重要。要設計出可以承載自己的情緒,又可以讓讀者產生共鳴的表達,這就需要高超的藝術表現力了。
Sydney通過一個男孩置身陌生而巨大的城市,獨自行走在風雪街頭,一路的感受和心聲,層層交代故事,讓讀者的情緒步步推進,直到最后的結尾處升華。
“暴風雪的背景可以渲染出角色的孤獨感和無助感,并且這種感覺會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越演越烈?!?/i>
繪本是關于設計的藝術,融合了視覺、造型、媒材、色彩等方面的創(chuàng)意,會通過構圖、視覺、色彩來綜合表意。這本書高超的藝術手法也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Sydney在這部作品中融合了一些其他藝術領域的技巧,比如音樂中的復調,比如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復調的專業(yè)解釋是:由兩段或兩段以上同時進行、相關但又有區(qū)別的聲部所組成,這些聲部各自獨立但又和諧地統一為一個整體,彼此形成和聲關系,可以豐富音樂形象,造成前呼后應、此起彼落的效果。
蒙太奇手法是指: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畫面合成:由許多畫面或圖樣并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一圖畫作品。畫面剪輯:制作這種藝術組合的方式或過程是將電影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jié),刻畫人物。
這里復調的運用體現在多條故事線并行發(fā)展,也就是雙視角敘事。故事開頭孩子的內心獨白引出第一條敘事線,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在城市中穿梭,讀者跟隨他一起穿越風雪,感受他落寞又擔憂的情緒,直到他回家。這時他的媽媽出現了,原來媽媽一直在門口等他,這是故事的另一條敘事線。
蒙太奇是一種電影剪接手法,多個視覺畫面的拼接來表達同一環(huán)境的不同樣貌。電影《教父》中洗禮的段落,交叉蒙太奇、平行蒙太奇并存,成為電影史的杰作。
繪本中表現為分鏡的設計。繪本開篇是一個連續(xù)的蒙太奇版面,像電影中的人物介紹,介紹人物登場。第四個跨頁也運用了蒙太奇。這是一組混合圖像,密集排布的小格圖像傳遞出一種緊張感與壓迫感,其中一些小圖還非常具有敘事性。使讀者置身于故事情境中。
“無字的片段會打亂原本自然行進的閱讀節(jié)奏,可以制造“無聲勝有聲”的時刻,給讀者時間來處理潛在信息,在這里,文本消失的同時,城市的喧囂也消失于暴風雪中。”
于是一部兼具敘事性和藝術性的優(yōu)秀作品就這樣誕生了……
★ 2021德國青少年文學獎
★ 2021英國凱特·格林納威獎
★ 2021年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 第34屆美國艾茲拉·杰克·季茲金獎
★《紐約時報》2019年度十佳圖畫書
★《華爾街日報》2019年度最佳兒童讀物
★《華盛頓郵報》2019年度最佳兒童讀物
★ 加拿大廣播公司2019年度最佳圖畫書
★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2019年度榮譽圖畫書
★ 美國圖書館協會(ALA)推薦圖書
★ 美國國會選擇極具影響力圖書
★ 《書單》編輯的選擇推薦圖書
★ BCCB藍絲帶2019年度推薦圖書
★ 葡萄牙插畫獎提名作品
★ 2019年中國臺灣OPENBOOK好書獎
★《出版人周刊》年度榮譽童書
在專業(yè)評委眼中,這部作品“在詩意的文字中,畫面的敘事成分有著高度的內在一致性,流暢而自然。故事中的第一人稱與第二人稱的交流,使圖文有著很強的感染力,建立了讀者與書本之間的親切對話。藝術性與故事性的統一?!?/strong>
相信這部贊譽無數的作品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藝術手法,都值得我們和孩子一起去用心品味。
“靈感對于藝術創(chuàng)造非常重要,靈感是即興創(chuàng)作與實踐探索的調和。靈感出現的時刻很珍貴,充滿隨機性。只有開始創(chuàng)作,靈感才會隨之而來?!?/i>
西德尼·史密斯(Sydney Smith)
出生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鄉(xiāng)村,很小就開始畫畫。從NSCAD大學畢業(yè)后,他開始為多本童書繪制插圖。他擅長通過圖畫敘事為讀者講述充滿詩意的故事,代表作品有《路邊花》《等爸爸回家》《白貓和僧侶》等,其中《路邊花》斬獲26項國內外大獎,《等爸爸回家》獲得了2018年的凱特·格林納威獎金獎、2017年號角圖書獎等9項國際大獎。2021年獲得凱特.格林納威大獎的圖畫書《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是他第一次獨自創(chuàng)作文字與圖畫的作品。
親子共讀小Tips:
1,可以欣賞繪畫手法:
繪本中畫家用軟毛筆和硬筆畫出粗細不等的黑色線條,勾勒輪廓,呈現出陰影和紋理,用透明水彩或是不透明水彩上色,還擅長展現留白和暈染的技巧。凡此,使他的畫兼具水墨畫、水彩畫和漫畫的視覺趣味。
2,可以欣賞細節(jié),看故事如何推進:
連續(xù)圖框一層一層揭露故事。如電影鏡頭般推進、拉遠,讓讀者從不同的距離和角度觀看故事發(fā)生的場景。
我們之前有介紹過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的《幸福的種子》一書,他認為圖畫書的正確使用方法應該是“孩子一邊看圖,大人一邊念文字給他聽,孩子的腦中會清楚地浮現對故事的整體印象。”
應該引導孩子讀圖學習中的觀察力和對圖畫內容的理解力,以及一邊看圖一邊聽故事,將畫面變成語言的能力。
Who 來一起聊
————————團團 10歲 一個喜歡幻想、寫作、旅游、交朋友的愛貓女孩
團團你好,今天我們要聊的是這本《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這是一本獲得非常多獎項的作品。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感覺這個主人公很脆弱,很無聊,有一點不大喜歡。
這是因為作者設計的基調,并不是那種特別陽光的感覺。
后來吸引我閱讀興趣的是一個細節(jié)描寫,我突然開竅了,終于知道這本書在講什么了。
所以沒有讀懂是因為你沒有關注當中的細節(jié),作者把創(chuàng)作意圖都隱藏在了細節(jié)當中,這就是圖畫書的魅力了。
這樣你就理解了為什么開頭作者會使用蒙太奇的手法。
作者還通過環(huán)境、天氣的變化來表現濃濃的孤獨情緒。
繪本直到最后出現了一個人在等待小男孩,第二條敘事線也隨之出現了。這種寫法就是“復調”的手法。
在音樂中我也學過復調的概念,復調就是兩只手彈奏的都是主旋律,沒有主旋律和伴奏之分。
看來藝術的手法是相通的。繪本中凝結了很多藝術,它是一種設計的藝術。
在親子共讀中,我們可以通過繪畫手法和細節(jié)兩方面來進行賞析。
那則“尋貓啟事”就是一個很好的細節(jié)。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親眼一睹這本書的精彩。
▼
精彩過往
▼
公眾號:迦糖有益
新浪微博:迦糖有益
藝術和孩子只有一本繪本的距離